前言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当我们听到这首熟悉的《游击队之歌》时,被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在那个硝烟弥漫战争年代,他们前赴后继,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英雄史诗!
战争是敌我双方武器抗衡,抗战更是一个国力孱弱的东方大国与一个工业高速发达的岛国所进行的力量不对等的生死较量,尤其是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与新四军面对日寇的疯狂扫荡,为了弥补手中不足的枪支弹药,除了战场上缴获外,还在后方建立自己的兵工厂不断进行仿制,但对象往往是大多偏向国产武器与西方武器,而不是日式,这是为什么?
1.修理枪械过程中了解枪支构造基础上成功仿制了中正式步枪
步枪是单兵作战主要武器之一,日寇的三八大盖虽然在战场上被我军多有缴获,但随着使用过程延长,必定会造成枪支损坏,而位于晋西北八路军第120师所辖的一个由4人组成的兵工厂起初就承担修理枪械的任务,一部车床与一部铣床是仅有资产。
我们应该记住这位名叫王子华的钳工师傅,在他的带领下,工人们在缺乏工具,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修理战场上接近报废的枪支,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三八大盖由于强调射击精度,对枪械选材,构造精度要求过高,于是把目光转至中正式步枪,没有图纸,就从旧枪上拆零件实样进行仿制,没有工具,容易得自己动手做,太复杂的就找铁匠铺的老乡帮忙打制,没有金属原料,就在武工队配合下去敌占区铁道上扒钢轨,至于枪身上的木料那更好了,兵工厂附近就是盛产木材的关帝山。
1939年夏天,属于八路军自己的中正式7.9毫米步枪出炉了,但到了第二年,大家把这枪称作“四六式”,原来是为了庆祝根据地最高领导人,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同志46岁生日。
2.照猫画虎,性能升级,“土八路”照样能仿美式步枪
这把枪如今陈列于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是我军在抗战时期研制出来的第一支半自动步枪,又称“向应”式,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它的前身是美式小口径半自动步枪,时光追溯到1944年,随着海外援华物资的不断涌入,八路军晋绥根据地也获得了数量不多的美式武器。
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为了避免投入战场使用后产生不必要的后遗症,根据地也产生了仿制想法,美式步枪要求比日式更高,如何顺利照猫画虎也是摆在军工人员面前一道难题!
这时有几位师傅站出来了!他们是军区后勤工业部一厂的钳工:温承鼎、武元章与刘万祥等组成的团队。
A.先按照美式小口径自动步枪为参考模型,按照1:1样式原封不动的仿制出来一个新的,尤其是枪栓这里也与原来的保持自动调栓性能;
B.自动连发保证了出弹速度,比起那种打一枪,手动拉枪栓退弹壳的步枪,为了节省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形势瞬间万变的宝贵时间,仿制人员在步枪上增加活塞杆、活塞筒、闭锁机与复进簧等零件,保证了步枪连续发射性能;
C.为了防止子弹在火药推动下出枪膛时会成枪管挑动,影响射击精度,仿制人员也考虑到了,于是增加了一个防跳器。
1945年6月1日也是这款仿制枪试验的日子,结果显示达到实战要求,射程比美国原造的半自动步枪还远300米,为了能让根据地的同志们更好的记住这个战场的好帮手,该枪命名为“向应”式半自动步枪,同时也纪念英年早逝的关向应同志,这位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军事家。
3.大胆探索欧式枪榴弹的矿工出身的枪械师吴运铎
他出生于湖北武汉的汉阳,也就是以“汉阳造”步枪闻名的汉阳兵工厂,早期在安源煤矿当过矿工的他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新四军。书念得不多,没文化,没技术并没有阻挡他在兵器制作上的惊人天赋。他就是当时被称为当代保尔张海迪曾经崇拜的英雄——吴运铎同志。
来源于网络
他所仿制的枪榴弹在抗日战场让日寇感到胆寒,他们想不到眼前的“土八路”手里会拥有这么先进武器,而他的前身来源于具有巨大威力的法国布朗特枪榴弹,这还是从1943年初的一个冬天说起:
罗炳辉师长亲自来到兵工厂向吴运铎说明了枪榴弹威力,为了减少战场伤亡,必须尽快研制出来,军令重如山。吴运铎接到后立即投入到紧张工作中:
他先观察了布朗特枪榴弹结构,光一个套筒就让他眉头紧皱,单思考就过去几天,但光想不动也不是办法,死马当活马医先试试吧,先找根粗铁棍把里面东西掏空制成枪榴弹套筒,然后像装刺刀一样按在步枪枪管口上,再找些外形尺寸与迫击炮相接近的炮弹装入套筒,按部就班装填没问题,但是试验结果如何?
来源于网络
找了块荒地,把自制枪榴弹系在大树上,扳机这里扣上一根长绳,套筒发射处对准荒地,然后顺着绳子慢慢往后走,到了远处池塘边蹲下来扣动扳机,只听到“轰”的一声,枪榴弹试验成功,但跑到现场一看,射出的榴弹只有200米远,比自己预想的500米还少一半多。
成绩虽然不佳,那至少也成功了,兵工厂经过一次顽军韩德勤部奸细的意外破坏事件间接提醒了吴运铎:提高射程就要提高榴弹推进力,而提高火药燃烧速度就是关键!原来问题还是出在火药上,于是对症下药改善后枪榴弹射程比原来预想的距离多出了一倍多。
1943年,当日寇进攻新四军淮南根据地时,敌人发现对面的每个战士们身上多了一个绿色帆布袋,里面装的铁家伙通过步枪发射过来落到自己阵地上后发出剧烈爆炸,伤亡惨重,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成为吴运铎研制出来的枪榴弹活试验品。
后记
致敬那些舍生忘死,在战场上发挥聪明才智,致力于武器研制的革命军工先辈们,在那个困难而残酷的战争年代,为了打败敌人,他们在恶劣环境下,克服了材料不足、工具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种种困难,根据战场上收集的中西式武器为蓝本,在全盘接受模仿过程中加以独特改善与更新,最终成为前线将士们手中克敌制胜的利器!
感谢各位的耐心阅读!
文章参考来源:国防周刊
#白刃战中,大刀真的能完胜刺刀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