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步入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的全新阶段,对形成我国新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具有里程碑意义。本书通过对三位主人公及他们身边人物命运和生活的展示,揭示出中华民族现代民族性格形成史中的精彩面貌。
——白庚胜(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在大变革的时代,如何重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人在世界上应当树立怎样的形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哲学反思、文化批判和传统扬弃。《橙灰的天际》在记录时代风貌、引导社会风尚、提倡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探索。
——陆文虎(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件、大作为,注定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意义非凡的篇章,此书可谓一部全方位展现改革开放进程的宏大小说。
——柳建伟(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
★ 小说全景式地展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变迁,使用油画式手法刻画人物,将人们在社会变迁中的心理、精神精细勾勒出来,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精确性和细腻感。作品人物众多,视角多元,信息丰富,体量巨大,独特的丝络状结构,令全书紧凑延绵,如同山川千里,风光不绝。
——徐可(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橙灰的天际》
包讷睿 著
作家出版社
新书介绍
长篇小说《橙灰的天际》是一部全方位展现十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宏大小说,全景记录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沧桑巨变。小说以张华仔、王海、魏小山三个出身各具代表性的年轻人,从弱冠至三十而立,一路成长、创业和奋斗,谱写了属于他们各自不同凡响的精彩篇章。作品以个人成长史反映十年社会变迁,具有史实性的价值,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时代图景。
作品情节曲折,人物众多,视角多元,信息丰富,体量巨大,使用丝络状结构,令全文前后紧凑延绵。人物精雕细刻,将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心理、精神精细勾勒出来,使得作品具有真实性和细腻感。
作者介绍
包讷睿,本名王三福,男,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34期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北京老舍文学院第五届中青年高研班学员。出版长篇小说《蓝鸟与玫瑰》,获得包头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章《 <蒙古密码> 与 <达·芬奇密码> 之共性解读》获第一届“许淇文学奖”。另获包头文艺振兴奖等。
文章试读
第一章 意外任命
一
1990年10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北京阜成门外一处雄伟礼堂内,一场为庆祝第十一届亚运会成功举办的大型演出,已进行约一小时。里面张灯结彩,几百号人欢聚一堂,在观看精彩绝伦的节目。本届亚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承办的第一个国际性体育赛事,并且取得骄人业绩。它的成功向世人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办大事,也表明改革开放正带给这个古老国度空前的巨变。无论如何,这届运动会的举办预示着中国整体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回归了应有的社会轨道。所以,在这个特殊历史时刻,举行这样隆重的庆祝,实在情理之中。
当级别最高的官员出现在舞台上时,活动进入高潮。礼堂里马上回响起那首著名的《亚洲雄风》,大家均听得热血沸腾,纷纷站起响应,掌声像潮水般延绵不绝。这时很少有人注意到,有三个人正贴着礼堂的墙悄悄离开。他们表情严肃,走得很快,好像赶去处理什么紧急事务。三人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个中年男人,穿灰色夹克和黑肥裤子,大脸盘上生着痤疮,正目不斜视地专心带路;中间老者身材略比普通人高些,板直硬朗,步伐有力,沧桑的眉宇间流露出冷峻;他不时回头看看,似乎十分留恋这里;最后面是位年轻女子,戴顶藕荷色贝雷帽,左侧别只海蓝色丝结,同色系的品牌风衣刚及膝头,穿双玲珑的高跟鞋,小腿秀美灵动,姿态如芭蕾舞演员般轻盈优美。尽管她放低身段埋头走路,仍可看出帽檐下有副惊世容颜,仿佛妆奁中一枚稀世的宝石。墙上音箱太吵,她一边撩起耷拉下来的头发,一边捂起耳朵弯腰走路。
年轻女子叫黎红,二十一岁,是北京一家知名文艺杂志社的记者兼编辑。走在她前面的是其父亲,即西北某军分区副政委、行将到龄退休的黎怀远。而最前面的人名为刘光耀,系某办公厅一位“老人”,他刚才急匆匆赶来,通知黎怀远领导要在半小时内接见他。黎怀远这段时间恰好回北京休假,作为一个亲历过战争、深感和平不易的老英雄,他对于目前蒸蒸日上的形势倍感欣慰与自豪。如今上级领导突然召见他,他不敢耽搁,步履坚定地加速离开。黎红本可以留下,但她想陪着父亲。在拐出门口的瞬间,她回头看看整个人声鼎沸的会场,嘴角露出一丝旁人难以觉察的冷笑。
当黎红在那座举世闻名的古代皇家园林外等待父亲时,她的心情并不好。一方面她早已习惯父亲忙于工作而疏忽她,另一方面为父亲上了年纪却依然要在北京与外地间奔波而担忧。可无论她说什么,父亲都不会听她的,他对军队着了魔,凭谁都别想干涉。此时的北京已进入深秋,蓝天明媚,绿荫似水,天气干爽凉快,行人的面容与笑声都格外真切。母亲已逝去五年,她与父亲的关系因为母亲的死没能回到从前。如果不是父亲固执地接受任命前往西北,而母亲又因为过于担心丈夫而坚决随行,她的生活和家庭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夫妻俩本来说好,以后一起回她老家养老,在那里结束他们漂泊的一生。但去西北的路上,由于海拔过高,妻子病情恶化死在车内。临终时她抓着丈夫的手,嘱咐他一定要照顾好女儿。生于令人羡慕的高干家庭,黎红却似乎从未感受到这一点。所谓阶层和出身,于她毫无概念。她的生活从来缺乏乐趣,仅有的就是写点东西。
说起母亲,她是S省一个农民的女儿,上有五个哥哥,虽是最小的妹妹,却并未受到专宠。她吃他们剩下的饭菜,穿他们淘汰的衣服,跟在他们后面玩耍却被赶回家。古老的习俗在S省就是如此,一个女孩在家里只能等长大出嫁,不可能获得男孩子那样的偏爱。由于缺少照顾和营养不良,她十三岁只比一棵棉花高。她胆小怕事,给母亲帮忙总想表现得勤快些,可母亲仍嫌她慢,数落她偷懒和不中用。“你五哥只比你大一岁,人家已背得动半筐红薯了,要你有啥用哩!”在其印象里,父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披起满是老汗味的衣服到地里干活,直到很晚才尘土满身地回来,扒几口高粱饭,再点过一锅烟,然后倒头就睡,天天如此。妻子很尊重丈夫,生怕有一点照顾不周,坚决做个任劳任怨的妻子。这种务实相处的方式对于最底层的家庭显得弥足珍贵,帮助丈夫树立起权威,形成家庭等级观念,让这个家庭像只始终有气力奔波挣扎的动物,顽强地生存下去。
而她的父亲黎怀远,则是因为家里吃不饱饭、十五岁便被送去当兵的H省穷小子。刚入伍那年,他跨过鸭绿江走上抗美援朝战场,四十多岁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生出生入死,直到五年前赴任西北某军分区副政委,获授大校军衔。没人比他更懂得战争是个杀人机器,也没有人比他更知晓和平有多么可贵。他天生就是当兵的料,穿上军装便不把自己当普通人看。打仗很对他的脾性,上了战场他就像换了个人。他认为世间所有东西都难与战争带给人的感受那般直接和强烈,那种震撼仿佛将生命置于烈火中锻造与考验,最终将人生淬炼得精美无比。他第一次被提拔是在战场上,排长牺牲了,他临危受命。那是场决定双方生死的战役,直到后来他才通过史学家知道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他们隐蔽在尖利的岩石后,迎击敌方强大的炮火,挫伤其进攻锐气。到最后关头,他们只能靠第六感觉射击,因为连绵不断的炮火、浓烟以及积压在地形里的浓雾,让他们难以辨认方向和物体。他完全没有了生死念头,只凭本能发射,希望尽快消灭敌人。敌人的短攻没能得逞,自己这方也没取得实质性进展。闻着早晨弥漫在风里的硝烟和烧焦尸体的味道,他想起遇难的战友,心里没有悲哀,只想着如何尽快报仇。中途休息时,他躲进掩体喝着雨水满心不服。看着烟幕弹像红色鱿鱼滑上天空,他抱着发烫的枪管,冷静地琢磨战术。枪炮声再响,他英俊的脸拧巴到令人恐怖的程度。当他在隆隆炮声中爬向连长请求进攻时,炮声居然停了会,然后连长看到这个无比尊贵可爱的年轻人,在距其不到三米远的地方,以一种极度夸张的表情请命:“连长,让我往上攻吧!”征得同意后,他马上跳出掩体,灵活地穿越透明闪亮的火光,迅速消失在烟雾与尘土中。没人相信他能够活着回来,他们遭遇了有史以来最顽固的对攻,敌人的火力彻底封锁了他们的阵地,炮弹暴雨般倾泻而下,将战场泥土彻底掀了几个个儿。他率领战士不但成功端掉对面山上敌人最大的炮点,而且顺利返回营地。没有谁比他更懂得生与死的境界,每天早晨醒来,他都觉得不可思议。回想那次经历,他眼前便现出新鲜的泥土,它们像尸肉渗出汁水,然后身下的弹坑像松糕一般发软,整个人如在巨浪中前行。所以当看到有人以那么一种浮躁散漫的姿态生活时,他非常费解。战争一结束,他更加不适应,对周围任何人和事物失去了兴趣。虽然一路晋升带给他尊崇与荣誉,但他如同被关进笼子的猫科动物,对馈赠物嗤之以鼻。他唯一钟情的乐趣,就是跻身年轻战士中间,无论他们怎么调皮、如何拙劣,在他眼里都一样可爱与勇敢。因为他相信只要他们一上战场,都会变成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他三十五岁时才经人介绍成了亲,妻子比他小十七岁,第二年他们诞下黎红。他常年在外,对于家庭的付出屈指可数,对女儿的抚养和教育乏善可陈。好在妻女充分理解信任他,所以三口之家的情感还算融洽。——这就是黎红的家庭,内部不可名状的关系,连她自己都说不清。
作家出版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橙灰的天际》
包讷睿 著
作家出版社
排版:邓 宁
编辑:刘 林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中国的佐罗”童自荣:好玩,八十了,八十而已
新书推荐 | 《人活起伏:欧阳修》:《百家讲坛》主讲人、千万粉丝知识博主何楚涵,带你走近北宋“文坛一哥”欧阳修
新书推荐 | 《在伊犁》:王蒙“新疆叙事”经典代表作,深入了解新疆伊犁多民族聚居地的地域风情、民俗文化、人文特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