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学生永远在C位”理念,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加强思政引领力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新阵地新模式,形成富有华工特色的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12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在中国教育新闻网撰文,以《坚持“学生在C位”理念 建好“一站式”学生社区 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为题,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经验做法。
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六力”和“八大体系”,思政引领力和思政教育体系排在首位、起统领作用,这为我们全面认识思政工作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打造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华南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学生永远在C位理念”,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加强思政引领力的重要载体,以推进“现代书院制+全员导师制”模式为发力点,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育人力量、社区文化、服务保障,着力打造“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新阵地新模式,形成富有华工特色的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学生社区是课堂之外的重要教育阵地,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这是方向性的首要问题。学校成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学生社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注重系统设计,统筹推动“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制度”“推进全员导师制”“建设社区功能区”“构建博雅教育课程体系”等44项工作任务,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挂图作战,持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学生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宿舍楼栋楼层、学生学科专业等,网格化、矩阵式设置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推动实现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全覆盖。以党建活动室、红色读书角、初心影院等为载体,定期组织党章学习、社区微党课、红歌音乐会等主题活动;组建“习语心传”学生党员宣讲团,开展“党心述芳华”“星火聊园”等朋辈宣讲活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抓住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育人契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员深入社区讲授思政课,打造“实体课堂、网络课堂、行走课堂、体验课堂”等多元载体,不断增强铸魂育人实效。挖掘红色校史资源,指导学生创作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通过艺术手段讲好党史故事、革命故事、报国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矢志为国奋斗。
二是强化全员参与,凝聚育人最大合力。学生社区推动把领导力量、思政力量、专业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通过育人力量的过程性陪伴和伴随性指导,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担任学生入党培养联系人和成长导师,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常态化走进社区为学生讲党课、讲思政课,面对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情况,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推动辅导员队伍全员进驻社区,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进一步畅通交流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学生需求。探索实施“全员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和“朋辈导生”,包括建立由中外院士领衔的学业导师团队,通过开展学术沙龙研讨、餐叙交流、书写学期家书等方式,对学生生涯规划、学业辅导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指导;聘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企业高管等担任学生成长导师,每周围绕学术前沿、社会热点、文化传承等主题举办博雅学堂、博约讲堂,助力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积极发挥朋辈作用,建立朋辈帮扶中心,遴选优秀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导生”,围绕学业互助、能力培优、励学成长、心理识别等方面,每年开展“学业加油站”“朋辈课堂”等活动400余场次,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互促互进中共同进步。
三是强化环境育人,打造社区优秀文化。学校在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广州国际校区试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使得社区建设一开始就纳入国际校区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统筹优化社区物理空间和校区建筑规划布局,确保社区建设高起点发展、高水平推进。包括,构建沉浸式的国际化社区,积极探索“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同质等效的教学科研体系,举办全球超一流高校师生参与的国际夏校和新工科暑期学校,举办“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选拔“学生青年大使”参与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年均吸引学生2500余人次,努力培养具有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造仿真类的工程实践平台,聚焦服务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依托“新工科F计划2.0”,在学生社区与相关企业共建工程创新训练中心等基地,搭建“体验—实训—孵化”全链条实践平台,以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提升科研实践、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性实施现代书院制,打造“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设置研习活动区、人文艺术区、体育运动区、生活配套区、商业服务区等功能区域,配备学习室、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用房,定期举办“知行课堂”“求真书会”“好时光众享会”等各类活动,打造粤剧社、灯谜会、重阳诗会等文化社团,举办“春分花会”“清明祭贤”“立夏染毫”“端阳润心”等传统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是强化“一线规则”,夯实安全稳定基石。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学校安全稳定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压舱石,学生社区是压舱石的重要力量。要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整合育人资源与育人环境,践行“一线规则”,探索开展学生社区“网格管理”。从体制机制上,坚持完善“校级负责人—院级负责人—辅导员—班长—宿舍长”五级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管理干部—辅导员”参与的三级值班制度,完善“接诉即办”“首问负责制”等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开设24小时服务驿站、服务热线及意见建议邮箱等,全天候回应学生相关诉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从力量汇聚上,组建由学校领导牵头的校区管理团队和院士带头的教研队伍,每周走进社区与学生开展茶话会、“思享沙龙”、读书分享会等交流谈心活动,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充分发挥社区学生管委会、宣讲队等学生组织作用,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和活动组织等,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中成长成才。从技术赋能上,强化数字赋能,不断完善学生社区治理智慧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一份表”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一张网”校园学生数据分析系统、“一体化”学生信息综合应用系统的“四个一”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形成可跟踪、可追溯、有反馈的闭环管理,进一步健全学生发展全过程服务机制,着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面向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将始终牢记使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生社区从“有形”到“有效”发展,实现学生社区高水平建设、高标准育人,深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富有学校特点的学生社区现代化先行之路,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持续输出“华工智慧”和“华工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微信编辑:鲍恩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