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聊胖东来(详见→)。
删删改改,写到了三千多字。当时感觉都说得太多了,但现在又觉得有点意犹未尽。
可能写东西的痛苦和收获就在这里。写的时候写不出来,因为要把脑袋里的一团浆糊努力梳理成一二三,这个过程很痛苦;写出来之后,又发现说得还不够。可能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又有新的想法蹦出来。这时候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零星的想法就清晰系统起来。
就像网上说的那句话:“如何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转述一次。”
但转述也有风险。之前和我讨论胖东来的朋友,因为在一知名公众号下留了一番“理中客”的发言,被网友骂了几十上百条,这两天手机都在弹消息。我调侃他的留言区比我的公众号还热闹。
以至于我再和他讨论时,他连连摆手,“爱咋咋吧,不来了”。哈哈哈哈哈。
幸好他听劝,这次改了个网名。之前他顶着识别度极高的微信名字和头像,在某红书上和别人争论。我当时看了内容,真的非常有理有据有节,但他最后还是被骂得受不了删帖跑路了。
离谱的是,马上就有人把他的头像网名和留言截图发到评论区,提醒大家他删帖了,号召“不要放过”。
妈耶,你能想象,你在网上留言,居然有人一直盯着你,并且可以在上百条评论当中专门把你找出来截出来,在你删帖之后第一时间把你的“罪证”贴上来。
如果这个人还愿意花点心思人肉开盒的话……真的恐怖如斯,头皮发麻。
现在为啥满世界momo、神经蛙和欢乐马,估计真的怕了。
言归正传。
为啥有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我们提到了一个观点:不管是不是为大家好,但至少应该给大家选择的权利。
注意,是支持或反对的权利,不是服从或滚蛋的权利。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不叫权利,叫无奈。
结果这两天我看新闻,发现“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个服从或滚蛋的逻辑,真的是随处可见,甚至就像条件反射一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件事:
某知名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10%,特别是发给供应商要求降价的邮件中不容置疑的态度,引发舆论不满。
当然,该车企很快回应:“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谁是谁非,我们不过多讨论。只是一供应商高管在接受媒体的时候,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XXX就是觉得你不接单总有其他人接单,这就是所谓‘协商推进’。”
该高管举例称,跟XXX合作,以前毛利率只有20%左右,如果接受降价的话,毛利率一下子大幅下降到不足10%,相当于利润直接缩水一半,那要不要继续接订单?
以该车企的体量,能与它合作算不算供应商的福气?同样,听闻该车企开的待遇在当前就业市场也很可观,所以offer一票难求,竞争激烈,但是加班也异常厉害。
按照网友在胖东来的逻辑,你想要保住高工资好工作,是不是就该加班?你想要稳定的大订单,是不是该降价?毕竟,“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少人想来还来不了呢!
把这个逻辑套进去,就会发现诡异之处。因为企业已经做得“够好了”给得“够多了”(其实也是相对而言),所以它的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而员工或者供应商的不满反对,都是得寸进尺。
如何看待一个“做得够好”的企业的争议行为,是一码归一码,还是无条件支持?
激烈的对立背后,是理想和现实两种迥然不同的逻辑。
第二件事:
辽宁大学《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引发关注。
该细则对学业奖学金评审资格进行了规定,其中包含冬季扫雪缺席次数多于30%,将取消其学业奖学金评审资格。
也就是你不参加扫雪,就拿不到奖学金。
合不合理?有网友觉得很合理,既然这样规定了,你就必须接受。也有网友觉得,德智体美劳,是优秀传统,学生就该参与扫雪,不能精致利己。
有网友留言,“如果学校规定必须扫雪,你不去,你还要什么奖学金啊。”
意思就是,你不能既不想扫雪,又想要奖学金。
这逻辑,和无数支持胖东来的网友津津乐道的逻辑——你不能既不服从公司的规则,又想要高福利。不能说完全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至于学校为什么要求学生必须扫,这个规定有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扫雪和奖学金挂钩合不合规,为什么学校领导和老师不带头扫?
你不要问,服从就可以了。你不想要奖学金,有的人是想要。
一模一样×2。
在扫雪这件事中,红星评论这样写道:
如果我们说这个评论在说胖东来的事情,是不是完全不违和?
学校强制学生扫雪,不一定对。那为什么胖东来强制员工禁止彩礼,又对了呢?
因为禁止彩礼是好事?扫雪扫地也是锻炼学生的好事啊!
因为胖东来给得多?那学校给学生的文凭和平台,不也是非常重要吗?学生不满意,可以换学校啊!学生应该感谢学校录取了他,毕竟离开了学校(给的文凭),学生什么都不是。
是不是这个道理?
将两件事进行类比,可能就有会读者咂摸出不对劲。因为这背后涉及到很多标准和概念的偷换,来掩盖背后难以自洽的霸道逻辑。
比如说,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张网传的胖东来《幸福生命状态手册》。
其中有一条:
家庭角色次序:爱情第一,孩子父母等其次。
禁止彩礼禁止啃老,符不符合很多人的价值观?肯定符合,不然不会出现这样一边倒的支持声。很多人支持胖东来,就是觉得胖东来在破除陋习,为我们好为社会好。
但是爱情第一父母次之,符不符合优秀传统文化?好像又有点不符合,也不符合很多人的价值观。这个时候怎么办?标准又变化了:既然这样规定了,你就必须接受。传统文化这时候又靠边了。
这种逻辑,就很妙。
(当然,以上论证都建立在假设这个员工手册图片是真实的基础上)
至于为啥这样规定,有没有征求我意见,可不可以改?就不是你一个幸运上岸的员工该考虑的了,你不接受可以不干。
一般追问三次,就会问到送命题。
所以即便有千种理由万般理论,说到这一步,背后的霸道逻辑就都“图穷匕见”了——不服从就辞职,不降价就换人,不扫雪就放弃奖学金。
看似给你选择,实际没有选择,都是老板\甲方\领导替你选择。
但奇妙的是,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主体,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换各种逻辑,得出迥然相反的结论。
有时候他们十分看重公正平等,有时候他们又比谁都冷酷现实。不仅要嘲笑背刺打工人和学生,还要在他们身上踩两脚,在舆论上搞得他们完全翻不了身。你完全看不出来他们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可能网友已经在一些留言中给出了答案:
只要钱给够,我的价值观可以非常灵活。
写在后面的话:
需要叠甲的是,不管是这一篇稿子,还是上一篇稿子,都无意针对任何企业学校和个人,只是希望探讨各种观点言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在我写稿子的时候,胖东来老板于东来回应了争议,表示:“我的心愿是好的,的确我表达的方式和方法是不对的,这说明大家对公众及个体权利有更强的意识”。
我们当然相信胖东来的真诚。但无论胖东来如何说,可能也无法愈合当前舆论场的尖锐对立和巨大裂痕,甚至还会激起其支持者的悲情感,进一步强化“非友即敌”的对抗逻辑。
这是就算胖东来本身都无法左右的舆论力量,这是令人无奈的地方,也是让人悲观的地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