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及大量异地执法的现象,成了网友热议的话题。
一些地方因财政压力,滥用执法权、“以罚增收”,如福建老人卖芹菜赚14元被罚款10万元等案例,引发了社会对“过罚失当”问题的担忧。
和卖菜老人差不多,村民开皮卡拉柴油被罚3万的新闻,同样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安徽淮南寿县的农民顾先生,开着自家皮卡前往加油站购买了1500元的柴油,准备拉回田间给农机加油。
路政执法人员认为,顾先生在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的前提下,擅自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于是便依据相关规定,对其车辆进行了扣押,并开出了3万元的罚款单。
更为讽刺的是,3万元竟然已经是出于人性化考虑,给予的最低限处罚。
既然是人性化,那么路政部门就应该考虑到顾先生购买柴油并非用于非法交易,而是出于农忙时节的迫切需求。
3万元,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样的处罚力度完全背离了执法为民的初衷。
再看看那些令人咋舌的罚没收入,今年前11个月,非税收入约3.7万亿,同比增长17%,其中10月和11月非税收入增速均在40%左右。
这样的天文数字,全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其实,像这样的执法乱象还有很多。
比如车辆乱停乱放,部分交管部门罚而不管,松紧无常,他们往往只会盯着那些容易罚款的区域,而对于一些真正影响交通和城市秩序的死角却视而不见。
食品安全领域也同样如此,一些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不严,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处罚过轻,根本起不到有效的震慑作用,所以才导致食品安全的问题屡禁不止。
种种迹象表明,这种“罚没式”执法不过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工作形式。
此外,“远洋捕捞”式的异地执法,同样也被诟病已久。
异地执法本是为了打破地域限制,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然而却被一些执法单位恶意利用。
因执法标准混乱不一,他们就肆意妄为地在异地开展执法行动,从而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民众的合法权益。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杜绝乱罚款、乱执法等现象的发生呢?
或许,我们应当明确执法的标准和界限,防止执法人员随意裁量、滥用权力。
同时,还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让他们真正明白执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民众权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此外,对于那些滥用职权、逐利执法的人员,必须依法进行严格追责,抓住典型案例后公开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我们相信,只有采取果断且有力的措施,才能让执法真正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你如何看待“罚没式”执法?评论区留言吧。
请【点赞】,点【在看】,把文章【转发】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