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彭维民

石门坪村是舟曲县大川镇的一个自然村,村前有一条自南而北流淌的小河,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河水清润甘甜,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水源。村前的大坝绿树成荫,花朵飘香,庄稼茂盛,恰似世外桃源,别有一番“藏乡江南”之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每逢强降雨或暴雨,小河上游容易形成洪水甚至泥石流,严重威胁着石门坪村三百多户村民的安全。村民们口耳相传着有关洪水和泥石流的故事,曾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在村口被洪水吞噬,时隔多年,又有一名中年妇女被泥石流夺走了生命,种种事故令人心痛不已。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泥石流频繁发生,村前大坝里的庄稼一次次被摧毁,磨房、机坊(水轮弹棉花车、拧车)等建筑物刹那间被夷为平地,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即将收割的庄稼瞬间被泥石流无情吞噬,老百姓耕作大半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九十年代初,这里曾发生过两次重大泥石流事件,第一次,泥石流将300多立方米的巨石掀飞千米之遥。第二次,特大泥石流从河沟冲泻而下,让大地为之颤抖的力量将东流的浩浩白龙江堵塞了几分钟,并形成了短暂的堰塞湖。一次又一次,泥石流的伤害在石门坪村民心口留下一道道伤疤。

但是,人类面对苦难的韧劲永远出人意料,泥石流过后,人们重整旗鼓,抹去一切伤感,继续开垦、施肥、播种。饮用水方面,村民们将浑水担回家,澄清后再食用,或在河边挖一个小坑,渗沙水使用。随之而来的是交通问题,泥石流过去后还有积水在漫山遍野的水沟里持续流淌,仍能汇成较大的流量,若想到对岸去,就得绾起裤腿过河,一过就是一腿泥,儿童和妇女必须由男人背着才能过去,慢慢地就有了“背河”的俗称。

一位舟曲县卫生局的干部来村上调研,听到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见到老百姓过河的艰难和吃水的不易,决心帮助村民解决这一问题。他满怀一腔热忱,经过多方协调,1997年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以钢丝绳和花纹钢板等为材料的吊桥——“爱心桥”。自从有了爱心桥,背河的故事也就成了过去,爱心桥至今已使用近3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洪方面,泥石流所堆积的泥沙逐年增高,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会危及到整个村庄和吊桥的安全。当地政府多次在坝前修建堤防,但挡不住泥石流的异常凶猛,逐步被一一冲垮。直到2020年筑起一道长600米、高12米、厚达1米多的护庄墙,今年又在其对面建起一道长约300米、高约5米的河堤,这两道水泥墙就是“爱心墙”,不仅保护了村庄、吊桥和坝里的农作物等,还彻底解决了泥石流安全隐患,解除了老百姓的担忧。

为了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便利,舟曲县政府于2022年又投资修建了一座长约90米,宽约12米的水泥大桥,从此人车出行更加便利,泥石流造成的过河难的情景已经成为历史。

只有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有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如今,新建的水泥大桥上各式车辆穿梭,行人不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正应了“藏乡江南”的美称,也承载着石门坪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追求。

一首小诗抒发了村民的心意:

天险变通途

一座金桥跨两岸

人车出行都方便

过去出门就涉水

日久患上关节炎

农村建设放重点

为民解难是关键

铺路架桥为致富

天险通途已实现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