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水上公园、水香洲文化艺术中心、津门老茶坊主办的“茶坊秋禅——菊茶书画传拓特展”,自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了观看传拓巨制《气贯溟渤》,每天慕名前来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一度成为津城网红打卡地。
《气贯溟渤》堪称天津传拓艺术作品创作之最,被各位专家学者推崇为“津门第一拓”。作品以书坛巨擘王学仲先生题写的“青龙潭”为创作蓝本,本体高9尺9寸,堪为巨制。72位名家题跋其上,集拓、诗、书于一体,充分展示了天津文人的艺术风貌。
日前,天津水香洲文化艺术中心组织召开“茶坊秋禅——菊茶书画传拓特展”专题研讨会。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围绕作品《气贯溟渤》,就传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展开深入研讨。大家认为,巨制作品《气贯溟渤》尺幅巨大,参与创作艺术家众多,以鲜明的主题、厚重的纪念功能和强烈的互动性,拓展了书法在当代的表现样式。且,展览期间,作品本身与在现场观众反应形成互动气场,成为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金石书画家、鉴藏家刘栋说,水香洲是一个文人雅集的地方。为了高度契合这里的气场,传拓巨制《气贯溟渤》通过颖拓的创作技法,以充满文人气的砚铭作背景,系统阐发“青龙潭”拓片的核心意义。拓片没有斑驳的山野气,而是纯粹的文人味道,追求雅致,讲究品质。
著名文化学者姜维群说,作品《气贯溟渤》共有72位名家题字,涉及政界人物、艺术家、收藏家、教育家等。其中,出现“龙”字达44处,这是龙年与青龙潭,双重碰撞的结果。题材上,以诗联居多,充分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律诗、绝句、骈文、吉语等形式,为“青龙潭”这块石头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此外,题字中,真草隶篆行书体俱全,集聚了天津书坛的代表性人物,充分体现了当今天津书法界的整体水平。因此,作品《气贯溟渤》被誉为“津门第一拓”。
姜维群表示,此次创作作品《气贯溟渤》过程,其实就是刘栋先生把中国的传拓、颖拓、立体拓,进行一次全新展示的过程。通过这幅作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颖拓的魅力。今年的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的日子。我们以“津门第一拓”的形式为天津庆生。
据了解,历史上记载,明清时期就已经有青龙潭。民国年间,张镒在此处开辟建园。水香洲美丽的世外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前来游赏。天津籍文人赵元礼、李金藻、徐兆光等,客居津门的陈实铭、郭则沄、刘春霖、查燿等人,均为水香洲常客。水香洲主人与宾客一起描摹风景,抒发感慨,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的作品被集成《水香洲酬唱集》四卷,由郭则沄编订刊行,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天津的古典文学。因此,水香洲一度成为天津文化的高地。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振德在青龙潭颖拓上题写“津沽青龙潭,灵逸数千年。世云通溟渤,浩气冲云天。而今搨巨碑,壮举动尘寰。夜泊草传神,诗书集群贤。墨藻水香洲,岁久蔚奇观。”
王振德认为,如何弘扬天津文化、如何让天津有站得住、可闻可见的地方,传拓巨制《气贯溟渤》应运而生。在这件巨制中,集名园、名家、名拓于一体。可以说,这件作品的诞生,为天津市文化界留下了一宝,也为传播天津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著名画家孙玉河说,传拓巨制《气贯溟渤》尺幅大、参与人数多、气韵格调高、文化底蕴深,充分展现了天津书画家的艺术水平。希望借此之际,组建传拓艺术的学术队伍,推进天津石刻传拓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培养,和石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蓟州区有很多石刻,通过传拓技艺,为传承和保护天津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著名画家杜晓光说,进入展厅,就被《气贯溟渤》震撼到了。从作品的气韵、意境、格调、布局、构图,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这是水香洲团队为天津文化传承做了一件好事。
工艺美术大师张伟杰感叹《气贯溟渤》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认为,这是一件视觉艺术,远远超出了书法、传拓的本身,特别符合当代艺术的主流。它不是单一的,固守一门艺术,而是打破了艺术之间的界限。
著名油画家张胜说,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还有这样一种纯学术、纯文化、纯精神的一个展览,很不容易,非常难得。“茶坊秋禅——菊茶书画传拓特展”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值得细细品味。
此外,王鸿章、董鸿程、左川、陈连羲、郭卫华、沈深、张志连、华克齐、萧惠珠、张长勇、范永庆、刘正恽、臧克琪、吴树威、鲁群、郑少英、马孟杰、王本平、赵炳刚、肖建华、刘毅、齐珏、徐子坤、刘悦蕾、陈雨杉、于飞,水香洲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刘建洞,水香洲艺术馆馆长高川等参加了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水香洲在文化事业上,走正路、干正事、扬正气。(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