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7月,黄埔江畔一声锣响,科创板正式开市,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迈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章。

五年来,这一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已经成为我国驱动创新的“动力引擎”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数据显示,科创板目前共有581家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总计超9100亿元,总市值达到6.4万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324.92亿元、净利润441.58亿元。

制度改革释放出空前活力,一批“硬科技”企业借力科创板发展壮大,成长为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其中,嘉必优紧抓这一历史性机遇,于2019年12月19日顺利登陆科创板,成为湖北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也是科创板食品生物科技“第一股”。

图片来源:嘉必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嘉必优

上市五年来,嘉必优从一家微生物合成食品原料制造商,成长为致力于为全球营养与健康领域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营养素产品与创新的解决方案的合成生物企业,业务涵盖人类营养、动物营养和美妆个护三大领域。

就在不久前,嘉必优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和0.84亿元,同比提升19.19%和38.86%。

不仅如此,公司在实现战略转型、业绩增长的同时,还积极践行分红理念,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2.08亿元,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与此同时,嘉必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担社会责任,促成武汉合成生物创新中心的建立,推动技术、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为行业上下游融合发展搭建重要平台。

一路走来,凭借科创板的东风,深耕合成生物这一颠覆性技术,嘉必优实现跨越式成长,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面向未来,底层技术创新正在重塑生产制造的方式和流程、释放出亟待开发和升级的深层需求,为整个营养健康领域打开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作为这轮变革的先行者,嘉必优正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造万物,嘉必优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二十世纪后半叶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学重大进展,人类对于生物体组成和生命规律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为“合成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到了世纪之交,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工程科学、合成科学等进一步会聚,系统化、定量化、工程化理念为生物学带来深刻影响,最终促成了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问世。

来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ixabay

如何认识合成生物学?通俗地讲,这是一门关于造物的科学,研究生物如何大规模制造特定产物是其核心命题,从产业的角度出发,这将会导致一种新制造模式的出现。

目前,这一新兴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畜牧、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从能够实现一针治癌的CGT(细胞与基因治疗),到具备多功能且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再到可为食品增添营养和独特风味的新型原料,无不彰显着合成生物学的突出贡献。

波士顿咨询的数据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

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据麦肯锡分析,预计在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8至3.6万亿美元。

可以说,合成生物学既是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以及众多前沿科学融合发展的集大成者,又为未来人类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与绿色转型开辟更加坚实的道路,是当之无愧的“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

面对底层技术创新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嘉必优敏锐把握其中蕴含的发展机遇,挖掘生物科技在营养健康领域的无限可能。

嘉必优的前身诞生于1999年,是国内第一家ARA(花生四烯酸)研发生产企业,也是中国较早从事以微生物合成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脂溶性营养素的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 20 多年的努力与积累,嘉必优已经打造了一套独有的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并形成闭环,先后完成DHA 、β- 胡萝卜素产业化、SA(燕窝酸)等重要原料的大规模生产。

可以说,技术驱动的产业化已经深深铭刻在公司基因之中,也正因如此,嘉必优能够抢先一步认识到合成生物学的战略意义并进行积极布局。

早在2021年,嘉必优就建成了合成生物学研究室,并启动一批具有技术前瞻性和市场潜力研究项目,为后续合成生物学平台技术形成提供了基础支撑。

目前,嘉必优已成功构建以合成生物为核心的生物制造全技术链条,涵盖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基因合成与基因编辑、细胞工厂铸造、智能发酵及代谢精细调控、高效智能分离精制、产品应用技术开发、高通量分析测试及生物技术成果中试转化八大核心技术平台。

图片来源:嘉必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嘉必优

例如,在生物产业之中,酶和菌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核心竞争力所在,有着“生物芯片”之称。

对此,嘉必优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以构建智能研发平台,采用AI 技术完成合成生物学模式菌株的基因及代谢相关性知识图谱构建,并利用 AI 辅助机器学习技术和人工定向进化技术,设计、筛选及进化高价值系列酶,搭建特定产品的生物合成装置或系统。

目前,嘉必优依托智能研发平台实现 HMOs 系列合成途径、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超过31种相关酶的结构分析或预测,此类成果可作为全细胞模拟、深度辅助 DNA 设计的重要生物信息基础,进而加速菌株迭代优化;并建成大肠杆菌、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解脂酵母、裂殖壶菌等细胞表达平台。

又比如,中试放大是合成生物产业化落地过程的关键环节,因高复杂性和高风险,被称为“死亡之谷”。

嘉必优与天津大学元英进院士团队合作,参与国家重点专项“工业菌种基因组人工重排技术”项目,基于数字化发酵过程精细调控模型,实现了发酵罐复杂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发酵体积、底物消耗速率的预测,提供了精准的补料策略,获得重排工业菌株的中试放大最优控制策略。

此外,嘉必优还针对生物制造产业化工程全链条进行智能化升级,大幅提升了工业菌种筛选通量、生物发酵反馈效率和产品精制纯化收率,成本显著下降。

进一步地,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技术平台创新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嘉必优不断推出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高价值分子、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和新的服务领域。

截至 2024 年6月30日,嘉必优开展了2'-岩藻糖基乳糖(2'-FL)、3-岩藻糖基乳糖(3-FL)、3'-唾液酸乳糖(3'-SL)和6'-唾液酸乳(6'-SL)、乳糖-N-四糖(LNT)、乳糖-N-新四糖(LNnT)、EPA、虾青素、依克多因、细菌纤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资料显示,HMO(母乳低聚糖)是母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在人类母乳干物质中排名第三,已发现种类超过200种,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健康等功能,对婴幼儿的生长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图片来源:Freepi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Freepik

在婴幼儿奶粉产品无限接近母乳标准的目标下,HMO已经成为乳品企业的必争之地。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两款HMO成分获批作为婴幼儿奶粉添加剂,此后,飞鹤、蒙牛、君乐宝、合生元等多家企业推出含有HMO的奶粉。

除婴幼儿奶粉外,HMO在膳食补充剂、功能性食品等领域亦有广泛用途,随着HMO原料成本的降低,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研究显示,全球HMO市场将在2029年达到16.83亿美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约25%。

而凭借合成生物学技术,嘉必优已开展HMO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同步布局多种 HMO在肠道微生态,脑部发育及特殊疾病中的功能研究。

其中,2'-FL 已完成中试产能建设,已于2024年8月正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随后获得生产许可;3-FL、3'-SL 和 6'-SL 已进入中试工程化工艺优化和验证,进入法规准入材料准备阶段;LNnT 完成小试发酵工艺优化,进入中试阶段。

目前,嘉必优已成为行业中极少具备多种HMO成分开发能力的企业,针对迅猛发展的 HMO 市场,公司早已做好充分准备,此刻正迎来全新的成长机遇。

嘉必优在HMO领域的发力,成为公司通过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又一例证,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这家老牌微生物制造公司正向着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营养健康领域的生物科技企业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担当,嘉必优助力区域产业蝶变

合成生物学因其所具有的革命式、颠覆式创新潜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必争的科技战略要地,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底层支撑的生物制造更是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之一。

我国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研究与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合成生物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到,推动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创新以及在医药农业、环境、能源和材料领域应用。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两会上,“生物制造”作为“新增长引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地方层面,深圳、北京、浙江、江苏、湖北、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也已经出台合成生物/生物制造的相关政策措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湖北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快速发展。

图:武汉光谷生物城,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武汉光谷生物城,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上个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强化创新研究能力建设,布局推动脑科学与脑机接口、AI+生物医药、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前瞻研究;加强多层次人才引育,围绕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制造、AI制药等领域,“一事一议”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此外,在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中,在六大重点方向中的未来健康就包括生物制造,并提出要强化未来产业基础研究,实施合成生物创新引领工程、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工程等重点工程。

武汉市市委书记郭元强在此前调研时强调,要推动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但是“合成生物”、“生物制造”毕竟是个新事物,如何将“蓝图规划”变成“现实画卷”,仍需要各个主体齐心协力。

作为湖北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国内最早从事微生物合成法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嘉必优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主动贴合武汉市以及湖北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需求,深度参与当地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

去年11月,位于光谷的武汉合成生物创新中心项目主体建设工程全面封顶,标志着这一国家级孵化器的搭建迎来阶段性成果。

该项目由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嘉必优和长江产业集团全资子公司长江科服共建,定位为整个华中地区合成生物学产业龙头,致力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产业化技术开发,提供创新物理空间约7万平方米。

创新中心的建设,是当地构建上下游协同全过程创新生态的重要举措,将极大缩短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

作为我国的科教重镇,武汉具备丰富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域内分布着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知名高校院所,在生物技术领域拥有一批顶尖科学家和突破性前沿进展。

例如,湖北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单位之一,于2018年便建立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聚焦“酶”和“菌株”改造,开发系列绿色低碳生物制造新方法、新工艺,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生物化工、食品与农业等方面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

然而如何让这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则需要建立多方协同下的创新服务平台机制。

随着武汉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在未来落成,这一开放共享的平台将引入工具型、平台型、应用型等研发机构及产业上中下游合作伙伴,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检验、项目孵化、人才落地等能力,有效整合合成生物领域优势资源,促进武汉市合成生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嘉必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嘉必优

而除了牵头建设创新中心之外,嘉必优还积极承担龙头企业责任,针对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痛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合成生物产业有机发展。

今年9月,武汉江夏区与嘉必优、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约,三方将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共建武汉合成生物中试基地,打造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

该中试基地将主要涉及领域为健康食品、动物营养、医疗美容、低碳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等方面,将在全球范围内筛选一批具备中试转化条件的项目,进行就地转化。

公开信息显示,武汉合成生物中试基地建设,嘉必优将联合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等单位,采用企业、中央研究院和产业链主共建的模式。

近年来,嘉必优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利用外部资源,已逐渐具备区域性合成生物产业链核心地位,积极协调上下游各环节,整合区域产业生态相关主体,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融通,支撑产业生态系统良性运行,包括:

  • 备案设立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承担了“人乳寡糖介导肠道稳态促进小鼠大脑发育和认知水平的效应及机制”、“功能寡糖绿色制造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示范”、“功能营养素细胞工厂设计和构建”、“高产岩藻糖基乳糖的工程菌株的创制”等项目,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颁发的“油料所杰出科技创新奖”。
  • 联合湖北省和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共同组建了“合成生物学会企创新协作基地”,贯彻执行“科协主办、学会主体、企业主建、专家主导”的实施原则,搭建分子工具平台、生物信息挖掘平台及细胞工厂平台,以学会、高校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为依托,推广一批科技成果,研发一批先进技术,培养一批企业创新型人才,全面促进嘉必优及湖北省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 联合安琪集团、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建“湖北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以市场机制为手段,搭建以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产业链、供应链上下融通的平台,聚集合成生物产业领域产学研用优势资源,面向医疗医药、化学品、生物材料、生物能源、农业和食品等领域协同攻关。
  • 承办“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论坛”,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成果,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等众多顶尖专家学者共话行业前沿技术,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图片来源:嘉必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嘉必优

嘉必优一系列积极举措的引领支撑作用,对当地构建完备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截至目前,武汉市生物制造产业核心企业约70户,重点分布在医药、化工、食品、能源等领域,产业优势主要表现在酶制剂、生物制药、健康食品等方面,预计今年产业核心规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突破200亿。

作为合成生物产业的龙头,嘉必优在实现自我成就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使命,它正以龙头企业的身份,助力打造国家中部地区的合成生物产业优势区域,推动武汉朝着建设世界级、万亿元级大健康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之势,嘉必优主动抢抓发展机遇

没有人会否认,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对于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每一家企业来说,市场份额的竞争是表,科技创新的竞争才是里。

嘉必优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极致探索,是对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做出的最好回应。

嘉必优八大核心技术平台的发布,是国内少有的针对生物制造全技术链条的系统性工程,这背后是公司一路走来的技术积淀,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的系统思维以及对营养健康本质与内涵的深刻理解。

而相较于先进平台的打造,将相关成果落地于产业,是对技术、工程、市场、管理与战略规划等能力的全方位考验,核心在于综合实力的构建。

目前,嘉必优已构建包括ARA、藻油DHA、SA、β-胡萝卜素、HMOs等多元化产品矩阵,涵盖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大健康食品领域、动物营养领域、个人护理及美妆领域,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生生不息的源泉。

“独行快,众行远”,嘉必优深谙其要义:无论是工艺的改进、还是成本的优化、或是市场的拓展,都需要行业上中下游长期的协作与磨合。

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指示精神的嘉必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价值,着力于产业链全链水平提升,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形成良性、通畅、安全、齐备的产业生态。

在以嘉必优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下,一张合成生物产业画卷正在荆楚大地徐徐铺开。

种种迹象一同证明着,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营养健康企业,不仅在科技创新浪潮中站稳脚跟,更是通过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整合的方式,成为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区域引领者。

而站在更加宏大的历史视角,营养健康市场正迎来继化工技术革命之后的生物科技革命,合成生物学支撑的生物制造正以更加高效、更加绿色的方式生产创新型分子,为行业中各个玩家带来史无前例的增长新机遇。

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原料赛道上此前站着众多西方的老牌列强,他们曾凭借技术领先,占据着中高端市场。

只不过这一次,在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兴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的原料厂商们与国际巨头们处在同一起跑线,历史为他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全球微笑曲线的两端发起猛攻。

从这个角度,嘉必优提供了一个民族企业的发展样本,这条路没有捷径,创新是唯一的坦途。这条路也没有止境,哪怕身处领先,也需要与各方携手共进。

图:嘉必优创始人、董事长易德伟在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峰会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嘉必优创始人、董事长易德伟在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峰会上

五年之前,当嘉必优登陆科创板之时,多个“首家”光环在身,一个专注于微生物合成的湖北厂商正式在资本市场上崭露头角。

行至当下,嘉必优以合成生物学为底层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为根基,不断挖掘和满足市场迫切和精准的需求,成为国际营养健康原料赛道上汹涌澎湃的“后浪”。

嘉必优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证明中国公司可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可预见的未来,拥有充足技术积累、强大产品布局、深度资源整合的嘉必优,将稳步走向舞台中央,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