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抱团取暖,是商业世界解决危机的常用手段,且频繁出现。汽车工业用百年历史时间建立的森严秩序,在面对全球竞争加剧时,各种版本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还将持续上演。

12月18日,日产、本田等巨头酝酿重组,将展开合并谈判,还有可能计划将三菱汽车纳入控股公司旗下,日产目前是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持有24%的股份。受此消息刺激,日产汽车股价一度暴涨24%,三菱汽车大涨17%。

看起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将迎来大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若消息成真,一方面,这将是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PSA集团合并组建Stellantis以来,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并。从销量看,届时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也将易主,合并后年销量预计将超过800万辆,全球巨头丰田2023年销量1120万辆,大众汽车集团2023年销量920万辆。

另一方面,正如有分析指出,合并将有助于这两家制造商与特斯拉和中国汽车制造商等电动汽车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这也使它们在国内外与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展开竞争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第三,在日本国内市场,本田和日产是仅次于丰田的第二大、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如果合并谈判成功,日本的汽车行业会从本田、日产、丰田三分天下,变成本田、日产和三菱组成的阵营与丰田各守半壁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彭博社报道,12月18日,本田执行副总裁青山真司(Shinji Aoyama)对“本田与日产探讨合并”这一消息称,本田正在考虑几种选项,包括合并、资本合作或设立控股公司。

背后的原因,莫过于业绩承压。有分析人士认为,本田和日产正面临来自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挑战,本田、日产、三菱的合并或许与其销售业绩方面承压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2023财年,本田全球销量约398万辆,日产约为337万辆,三菱汽车则为78万辆。目前,日产是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持有三菱汽车24%的股份。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价值520亿美元。

来自中国市场的挑战同样明显。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本田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30.7%。11月份,本田在中国车市的单月终端销量为76773台。相比去年同期,销量下滑了28.01%,降幅接近三成,本田在中国车市的单月终端销量已经连续10个月呈现出同比下滑趋势。

今年前十个月,日产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仅为55.8万辆,同比下降9.98%。2022年,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04.52万辆,同比大跌22.1%;2023年销量继续暴跌24%,全年销量为79.38万辆。

日产的问题更为严峻和紧迫。2024财年上半年,日产汽车的营业利润大幅下滑90.2%,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高达93.5%。上个月,日产还宣布正在采取紧急措施以改善业绩,将削减20%的全球产能,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田和日产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认。本田称,正如今年3月宣布的那样,本田和日产正在探索未来合作的各种可能性,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我们将在适当时机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最新进展。”

的确,今年3月15日,日产与本田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表示将在软件、电池和其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并通过联合开发分担成本,以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随后,三菱也宣布加入这一联盟。

紧随其后,8月1日,本田和日产发布联合声明称,双方已同意对下一代软件平台技术进行联合研究,会在电池、电子轴及车辆补充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双方声明,会实现两家公司车辆电池的通用,还会共享未来一代电池驱动汽车所用电子轴规格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双方规划来看,本田计划到2030年将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翻倍至130万辆,并从2026年开始,为小型和中型车型安装新的、更省油的混合动力系统,改进引擎、平台和控制技术。

日产也计划将下一代电动汽车的成本降低30%,并在未来三年内推出16款电动汽车。

总体来看,为应对驶入电动化的快车道的全球竞争,尤其是特斯拉的崛起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强势进军,丰田日产的报团取暖势在必行。

汽势观:抱团取暖成常态

全球竞争加剧,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应对挑战成为常态,但合并后能否如愿以偿,彼此增益,还是一个未知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