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家庭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熹里话:

我回到了职场,彼得也有了新的身份~

P.S. 农 场生活和实时带娃战况在小红书(id:杨熹文)上更新。(封面图源自P exels)

文 / 杨熹文

彼得当全职爸爸3周了。这句话写出来还是会让我心惊肉跳上一阵。

如果全职爸爸是份挂在招聘网上的职业,我能想象HR看到彼得简历时的样子:我靠,这年头果然什么奇葩都有!

冲奶粉不按比例,换尿布不看前后,穿衣服不管冷热,育儿知识油盐不进...

他的粗枝大叶,我可以浅浅地举个例子。

几个月前我们去参观一家幼儿园,彼得兴冲冲踏进门,还没来得及背诵在家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就听咔嚓一声。低下头,脚下一个玩具小汽车碎成了两半儿。

园长黑着脸,带着我们走了几个房间,在一群匍匐的孩子面前,彼得两只46的大脚像是吃人的猛兽,老师们紧随其后,“先生,先生,注意脚下的小朋友啊!”

就是这样的奇葩选手还会面不改色地对着竞争对手说:我比你更适合,我粗中有细。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做出这样冒险的决定,并非是我多么热爱职场, 而是在生孩子之后,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自由。

新西兰的养娃模式和国内不同,大多数住家保姆、住家父母都是很短暂的存在。生了娃的家庭,就要失去一个出门赚钱的劳动力,这个改变往往由这个家庭的母亲承担,究其原因,一是大众认知里母亲更适合带娃,二是现实里父亲往往比母亲更有赚钱能力,很多女性没有任何悬念地落入全职妈妈的角色,并不知自己的生活要发生怎样的巨变, 而这个角色的时长,少说一两年,多说十几年——如果这个母亲选择生二胎三胎的话。

像全职带娃这样辛苦的事情,我再找不出第二件,睡眠缺失,行动受限,无止境地做重复工作,没有新的刺激,心理上很容易受损。

我认识几个患过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产前都是明媚灵动的女性,读书,健身,旅行,聚会...产后的全职妈妈身份把她们牢牢束缚在孩子身旁,连上个厕所洗个澡都成了奢侈。 很遗憾这样的落差并没有被广泛普及和重视,有个抑郁的妈妈产后一年都没有出门,她说,“我害怕见到这个世界里没一样热闹属于自己。”

于是我回到了职场,彼得也有了新的身份。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彼得当全职爸爸的第一天,我在现金柜台魂不守舍,母亲的本能让我焦虑万分:孩子喝奶了吗?睡没睡?摔没摔?我做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

正巧熟人来取140块现金,我拿出了200块,抽出了10块,把剩下的递给她,她疑惑地看看我,我疑惑地看看她,然后她噗嗤一下乐出来:现在银行都这么大方了?

下了班,冲回家,只见两个人依偎在午后的阳光下,一个在吃没洗的草莓,一个在吃巨大的冰淇淋。 我在这画面前愣了几秒,我自以为是孩子眼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可缺席的这几个小时,并没有造成什么可怕的影响。

几周过去,我发现带娃这件事其实更适合神经大条的人,用彼得的话说,像他那样,粗中有细的人。

我带娃时,所有事情都停滞了。吃不上饭,去不了厕所,家务活更是半点不沾。一天下来,什么也没干,累得半死。

彼得带娃,不仅能保证孩子的吃喝拉撒,也能保证自己的吃喝拉撒,有时还能很神奇地做出几个三明治,他拖着吸尘器在孩子身后追,把孩子放在衣服筐里玩,背着孩子去地里逛一逛。 虽然什么事都干得马马虎虎,但看着他气定神闲的样子,我开始相信他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周末我通常在家加班4小时,电脑往客厅一放,顺便观察彼得带娃。我发现女人之所以累,是因为牺牲感太高,带娃时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完全顾不上自己,又树立了很多的标准和要求,在达不到时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反省。 反观彼得,带娃对他好像是个生活的附加内容,他对自己迷之自信,标准和反省都是不存在的,他的直线思考方式使得想法变成行动的过程十分迅速,大大减少了内耗的可能。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关于带娃这件事,我一有时间就在小红书上刷:孩子什么时候长牙,什么时候经历飞跃期,有没有自闭的可能... 有时我发现,太多信息就是焦虑的来源。

我带孩子去儿童活动中心,回来能一口气抖搂出一个小时的信息,这个孩子吃什么辅食,那个孩子去哪里的幼儿园,家长们为孩子安排怎样的活动...

彼得带孩子去,回来不住地说:孩子真好。我问:怎么好?他说:体型是同龄人的两倍大。

有天和一个二胎妈妈聊天,得知她除了带孩子,每天还能安排四菜一汤。

我一向觉得自己内核稳定,面对别人更好的生活,能做到心理上十分佩服,情绪上没有任何波动。

然而,当我回到家,面对两个三明治,看看彼得,还是忍不住想:要是再能有个四菜一汤就好了...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杨熹文(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