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地区的很多大学生一起骑共享单车穷游,要骑行很长的路到某个省会城市游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生大多比较年轻,头脑简单,没多少钱。他们思想浪漫,羡慕权贵的旅游、吃美食,但自己没钱,就只能穷游。而一两个大学生穷游,很容易带来安全问题。倘若一群大学生穷游,甚至几个大学的大学生联合起来一起穷游,就会造成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会让游览的地方政府作出反应,事实上迎合了他们这种穷游的模式,也就让他们的穷游有了意义,起码自己沾光了。在旧社会,大学生会反对国民党当局,会搞游行示威,即便面临屠刀也不后退。到了现在,社会和谐发展,已经没必要游行示威了。但社会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贫富差距的矛盾。当阶层固化之后,很多大学生看不到前途,即便毕业以后也仍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要到底层工作,成为底层劳动者,受尽了奴役和剥削。他们学到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却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来学习,耗费了精力和钱财,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怎么说都是一种悲哀。但他们比较年轻,有理想化的思想,还要去旅游,就要结成团队。当几个大学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尤其通过互联网联络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社会现象。他们没钱坐飞机或高铁,也没钱坐长途汽车,就只能骑共享单车坐长途跋涉地旅行了。

骑共享单车不用花多少钱,搞长途跋涉的旅行也算是一种“自驾游”。可以沿途看风景,可以互相帮助,可以随时拍照传到自媒体上,算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他们这种长途穷游似乎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快乐,增长很多见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似乎读了万卷书,就要行万里路,除了获得书本的间接经验,就要通过行万里路来获得直接经验。看似很美好,实际只是一种小资情调在作怪。市场早已经设计好了,有钱才能旅游,没钱就不要去旅游。他们没钱,但非得去旅游,就可以组织同伴们一起去。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前提下,他们骑共享单车长途穷游,已经严重违反了共享单车使用的规定,但鉴于流量的原因,共享单车公司会轻易放过他们,不会对他们实行罚款政策。他们本身流量巨大,数千名大学生甚至能达到数万名的程度,直接到某个省会去旅游,会瞬间把某个省会城市弄得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给省会城市带来巨大的流量。省会城市会想方设法接住这波流量,要把所有的旅游景点通通向大学生开放,不收大学生的门票钱。大学生们正好利用这波流量,为自己带来福利,除了免费参观旅游景点之外,还可以在餐饮、住宿方面花一点钱,而他们花的这些钱正好可以为当地创收,甚至带动当地住宿和餐饮行业的发展,也给旅游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大学生骑共享单车穷游,其实是为自身创造流量,或者说他们要形成巨大的流量效应,迫使一些省会城市作出改变,要接住他们这波流量,还要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旅游项目,当然也就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们的穷游并不会花很多钱,却可以带来广告效应,促使很多人都到那些地方去观看。有人专门为他们拍摄视频,传到网上,还有人专门驱车到这个省会城市,跟着他们一起旅游,即便是穷游,也能沾光,因为旅游景点不收门票。某个以烧烤闻名的城市就曾经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旅游项目,吸引很多大学生坐车去游览,去吃烧烤,最终带火了当地的市场,尤其是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全国各地的人都到那个地方去旅游,吃烧烤。这种长途穷游的现象早已有之,只不过都是单打独斗,或者几个大学生一起作伴旅游,却没有庞大的大学生队伍去穷游。大学生骑着共享单车去穷游,而且长途跋涉,要锻炼耐力,还会形成巨大的流量效应,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会被资本和权力系统利用,会正确引导,不然穷游就会具备一定的盲目性,甚至会给当地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倘若大学生的思想比较自由,聚在一起闹事,就一定会被规范,甚至要被解散了。

他们不是要闹事,而是骑着共享单车去穷游,要给某个省会城市带来巨大的流量。似乎他们已经对前途失去了希望,就要趁着读大学的时候好好旅游一下,看看天下的美景,看看一些地方发展的情况,甚至还有大学生在穷游的过程中结交了一些异性朋友。当然也有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同居,却不结婚。当他们作伴同游的时候,就会见多识广,不仅看到更多的风景,享受了很多免费的服务,而且还会交到一些异性朋友,甚至能够发现一些商机和自身就业的机会,总比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要强多了。当然这是他们的想法,而真正有竞争实力的大学生整天泡在图书馆或实验室考研,要考博士,要考公,要考编。似乎他们对这些不太感兴趣,而对一起穷游颇感兴趣,就会促成了这样的活动。当它们形成巨大的流量效应之后,就会被地方政府利用,而正是这样的流量盘活了地方经济,带动了旅游资源。当地文旅部门绞尽脑汁也不能带来巨大的流量,而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骑共享单车穷游,却瞬间让地方政府增强信心,也给地方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甚至要火遍全国,这是地方文旅部门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这样的事情第一次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惊讶,而当这样的事情成为常态的时候,就会有资本迅速进入,有权力系统迅速规范,让穷游的大学生们产生的巨大流量迅速变现,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可是,他们穷游背后是有苦衷的,当前途渺茫,手中没有多少钱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穷游。或许,地方政府应该多考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考虑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的问题,而不是利用他们穷游的流量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