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好理 断好案 办好事

——辽河两级法院以强基成效赢得法庭建设发展主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法庭虽小,方寸之间有天地,群众之事大有可为。近3年来,辽河中级人民法院弘扬“破茧成蝶”的创新理念,摆脱惯性思维,跳出路径依赖,塑造特色品牌,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为百姓办好事、讲好理,推动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

声音

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办法。基层法庭当慎终如始、接续攻坚,“竞技场”上见高下,解决百姓难题事在人为。基层法庭就是要多为群众发声、多替群众谋利、多帮群众办事。

——辽河中级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张凤田

提升素能

筑牢前沿阵地

阵地不牢,何以便民?提升法庭真实力才是硬道理。

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老化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辽河人民法院4个基层人民法庭无法完全满足审判工作的需求。2021年起,辽河中院多措并举解决基层法庭实际困难,对法庭进行更新改造,攻克基层硬件建设的系列卡点、难点。

如今,科技赋能,4个法庭面貌焕然一新,筑牢便民大本营。

外观标识达到了“三统一”,内部区域划分出“两区一庭三室一窗口”,安检区、诉讼服务区、在线调解室和家事调解室等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了明确划分,布局规范合理,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数智赋能推出多项便民利民举措。

辽河人民法院沈北人民法庭位于新民市兴隆堡镇,交通并不便利,法官为当事人以“云晤”形式搭建线上调解平台,当事人在线上签署调解协议,以“智慧”赋能,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捷,实现案结事了,让当事人节省往来法院的成本,节约诉讼资源,收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

各法庭不断提升素能,深化现代科技与法院各项工作有效融合,当前的智能融合法庭,实现语音同步转写、笔录自动生成、智能对比信息等庭审功能;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全流程伴随式智能辅助办案,为法官办案增效。通过智能化、便捷化司法服务,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2022年以来,辽河法院4个法庭结案1665件,速裁429件,当日结案160件,受理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6.86%。

曙光人民法庭2023年度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度被评为辽宁省政法系统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荣获2022—2023年度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优化格局

谋定为民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4日,欢喜岭法庭干警到长城钻探钻井二公司井站开展普法活动。

群众不便,何以为民?办好民生实事乃解决之道。

为让百姓少跑一程路、少乘一次车,结合案件数量、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等因素,辽河法院优化格局,分别在兴隆台区渤海街道区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茨榆坨采油厂、锦州采油厂、高升采油厂设立巡回审判站点。科学布局添动力,2022年以来,群众就近选择巡回审判站点开展诉讼96次,减少群众因诉讼耗费的时间和路程成本。

曙光法庭利用每周四曙光大集的便利条件,在大集摆放办公桌椅,专门为过往的曙光地区商贩、居民、职工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现场立案服务,从2022年1月至今,曙光法庭共发放法律宣传材料12876份,现场立案调解商贩与消费者买卖合同纠纷33件,现场提供法律咨询问题763件。

王某与张某系来盘锦打工的年轻夫妻,2012年,两人用多年积蓄在曙光采油厂从梁某手里购买了一套住宅,当时由于政策原因一直没有办理过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待政策改变,允许矿区房屋产权对外交易时再办理过户手续。2018年,辽河油田矿区房屋政策发生改变,允许油田职工将房屋出售给地方居民。可是梁某觉得当时房屋卖便宜了,就拒绝为王某和张某办理过户手续。

“咱们当时就慌了神,也不知道咋办才好?”在大集上卖东西的俩人正好遇见曙光法庭在进行法律赶大集活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们向曙光法庭庭长赵建峰咨询这件事。赵建峰决定当场进行诉前调解。“你好,我是曙光法庭的法官,关于房产交易的纠纷,想与你沟通一下。”赵建峰当即给梁某打了电话。

一开始,梁某想继续耍赖,不认可合同效力,但在赵建峰释法析理下,终于答应了配合王某、张某过户。过了3天,梁某配合王某和张某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王某和张某握着赵建峰的手说:“幸亏你们开展的这个法律赶大集活动,要不然,我们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把责任传导到“神经末梢”,把工作推进到“最后一米”。自曙光法庭在大集上开展服务活动以来,大集上再未出现商贩缺斤少两欺骗消费者的情形。

弓满弦张,激情满格。各法庭还开展了电话咨询服务,直接在电话中为群众解决问题,接受法律问题咨询540余人次;开展了节假日特别法庭等活动,帮助工作日时间不方便的当事人解决难题。从当日立案到当日结案,从接受咨询到巡回审判,数字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辽河油田企业职工和家属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厚度。

聚合发力

推动源头治理

社会不稳,何以惠民?积极服务基层治理体现真成效。

各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为高水平源头治理开拓空间。与辖区街道、派出所及企业信访部门搭建诉调对接平台,让身边人化解身边事,法庭定期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开展培训等,提高诉调对接平台专业化水平和解纷止争的能力。通过聚合发力,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

2024年1月,欢喜岭人民法庭在欢喜岭街道设立“法官工作室”,当场辨法说理,及时化解社区内的小矛盾、小纠纷,避免了矛盾纠纷升级到诉讼阶段。

2024年1月的一天,欢喜岭矿区创业小区的某栋住宅里,租住在楼上的住户未交取暖费,暖气管冻裂后流出的水漏到楼下新装修的住房中。楼下要求楼上赔偿损失1万元,遂产生矛盾,两家要去法院起诉。

欢喜岭法庭接到街道反映问题的电话,法官助理李成军赶到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准确对事件进行定性,对损失的范围进行初步评估,让受损害方采取有效措施固定现场,防止损失扩大。法官现场说理,双方都能够接受法官的调解意见,认为合情合理合法,最终以楼上住户赔偿楼下住户4000元和解解决了纠纷。

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基层治理的土壤里。曙光法庭自2024年1月3日成立“曙光法律诊室”以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163次,帮助培训社区人民调解员16次,培训人数95人,帮助学校制订校规校纪5部,与警方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48次。

审核丨黄艳辉

编辑丨秀 姿

文字丨孙硕辰 伍春敏

制作丨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