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明年“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释放出怎样的信号?明年九项重点任务蕴含怎样的发展新机遇?
针对社会关切的诸多热点问题,新华社12月19日推出第十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许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深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正视困难坚定信心 长期向好大势没有改变
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今年经济工作干得怎么样?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总结。
这是第十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录制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刘日红说,今年一季度开局良好,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入二季度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近期主要指标在好转,积极变化在增多。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3%,物流业景气指数升至52.8%……最新数据印证,11月份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在第十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讲成绩、讲亮点,这是信心。同时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也是信心。”刘日红说,“事实表明,只要经过不懈努力,市场信心和预期是可以提振的,转型中的阵痛、发展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许伟表示,中国经济经过长期发展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优势,新型城镇化、绿色化、数字化也在推动总需求潜力持续释放,具备应对外部不确定冲击、实现持续向好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许伟在第十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份信心,来自于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和“五个必须统筹”,为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五个必须统筹”中,“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被摆在首位。
在许伟看来,在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更需要强调规范政府行为,稳定预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也更需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增强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部署。刘日红表示,随着存量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和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势头将会巩固下去。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第十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除了政策持续用力、不断加力外,改革也是很重要的方面。”黄汉权认为,明年一系列标志性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将有效引导预期、提振社会信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上向好。
要打好政策“组合拳” 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明了2025年政策取向——“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这24个字进一步丰富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内涵,是我们党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
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并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
刘日红表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体现在规模上。刘日红说,明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使用,这些方面规模的扩大本身就体现了“更加积极”。
——体现在进度上。“加快进度体现一种力度,也是一种‘积极’。”刘日红表示,明年要加快各项财政资金的下达、拨付,尽早落实到项目上、形成实际工作的成果。
——体现在结构上。会议明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刘日红认为,这一部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发力的方向。
2024年10月31日,顾客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晋安家电的收银台办理政府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申领手续。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此外,在刘日红看来,今年会议强调“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意味着要腾出更多资金支持发展急需和民生所盼,这也是“更加积极”内涵的体现。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黄汉权认为,此次对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顺应了全球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也充分考虑了国内扩大内需、推动物价温和回升和防范金融风险等国内发展需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必要的可行的调整,将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向市场传递了稳增长的强烈信号,有利于提振信心。
2024年11月13日,与会嘉宾在天津举行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上对接洽谈。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他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明年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根据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变化等因素适时降准降息,从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从结构上更好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
2024年4月25日,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工作人员在总装车间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今年会议还明确,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许伟表示,进一步增强政策合力,各方面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要有系统性思维,劲往一处使,最大程度上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能,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具体而言,要增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政策与其他结构性举措配合。”许伟表示,提高发展质量关键要靠落实好改革举措,接下来还要推动政策和改革协同配合发力,进一步增强各方面对明年经济发展的信心。
落实好九项重点任务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九项重点任务,涵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等。
如何扩大内需?刘日红说,这次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第一项任务,从中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2024年11月9日,消费者在山东省枣庄市一家超市选购商品。新华社发(孙中喆 摄)
“总体上来讲,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相对偏弱,是制约国内大循环的突出症结所在。”刘日红说,要通过财政等各种政策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可以挖掘诸如演出经济、体育赛事、养老护理、婴幼儿照护等服务消费潜力,并通过改革来释放内需,把中国内需这篇大文章好好做下去。
这是2024年9月12日在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拍摄的国家光热示范项目——熔盐塔式50兆瓦光热发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会议的重要部署。
许伟认为,明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进应用示范;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市场化力量的结合,尤其是要注意激发创投和风险投资活力;要抓住绿色转型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催生更多科技和产业新赛道。
2024年11月19日,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观众在数字科技创新成果展台参观。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此次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并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此次会议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就是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对外开放。”刘日红认为,通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依托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利益交融合作越来越深入,充分印证了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这是2024年10月28日拍摄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黄汉权表示,明年要更好地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此外,要通过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和市场联通、推动城乡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点带面积厚成势等,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培育多元化的区域发展路径。
2024年8月6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滚装船在装运外贸车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唐克 摄)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落实好明年九项重点任务,必须凝聚合力、步调一致向前进。
2024年3月13日,集装箱货轮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刘日红表示,对各地区各部门来讲,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善于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谋划一些牵引性强、撬动性强的平台、载体和抓手,以点带面打开工作局面。
“无论明年外部环境怎么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正视困难,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黄汉权说。
文字记者:刘红霞、魏玉坤、严赋憬、胡林果
海报设计:殷哲伦
统筹:陈炜伟、马晶、王洁、赵露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