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万亿,你没有看错,此乃2024年前11个月全国非税收入的数字,37000除14等于2643,合计着每个人能分到2643块,震撼不?从2010年的1万亿,窜至2024年前11个月就3.7万亿,短短11年的时间,增长了近3倍,不仅远远跑赢GDP与财政增速,更是把居民收入增速远远抛在身后。试想,如果这根曲线是居民收入增长曲线,那该有多好啊!
君不见,今年前11个月,非税收入同比大增17%,其中10月和11月增速均在40%左右,不由得不让人产生疑惑:非税收入的节节飙升,到底是财政吃紧引发的无奈之举,还是执法乱象丛生的恶果?
实话讲,非税收入仿若一个大箩筐,而罚没收入在其中可谓是分量十足。过去一年多来,地方面临的财政压力可谓泰山压顶。土地出让频频遇冷,债务如同“紧箍咒”般压得人喘不过气,刚性支出却一项都不能少,拿啥去填补缺口?部分地方执法部门的本能动作便是伸手要钱。罚款执法本应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拼图,可一旦沾染了捞钱的不良企图,性质就完全变味了。诸如过度执法、跨省折腾执法、秉持多罚为妙之类的荒谬执法操作,真真是让人“大为光火”,坏的是良心,伤的是民心。
随便翻一翻近闻,件件血泪:内蒙古警方大老远跑到海南执法,这可不就是典型的跨省捞钱式的远洋捕捞;安徽寿县农户拉200升柴油耕地被罚30000元,这简直是没事找事的鸡蛋里挑骨头。其背后逻辑简单粗暴:狠狠地罚你,先把财政的大窟窿补上再说。可问题是,这种罚款经济真的能持久?这分明是在砸企业的金饭碗,在挖ZF公信力的墙角,在破坏地方的营商环境。企业不敢投资,老百姓不敢消费,经济增长从何谈起?
罚没收入本应是维护法治秩序的利器,可不是地方财政的摇钱树。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执法部门与财政利益深度捆绑,罚没收入竟成了他们积极创收成风的源动力。有的罚款收入直接用于发放工资、补贴人力成本,这早已不是新闻。于是,罚款数额节节攀升、处罚理由越发荒诞不经,有些地方甚至把跨省乱执法当成部门间的业绩竞赛,罚谁、怎么罚、罚多少,全凭谁更胆大。
今天看了,卧龙吊孝一集,三国诸葛亮对周瑜是动了真感情,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聪明,恐民为什么这么聪明啊?聪明得让人生畏!
罚没成风,已然引起了国家的重视。12月16日,国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严查严办”乱罚款现象,小过重罚、异地执法等问题。讲真,一个罚单牵动了几亿农民的心,给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太大远超3万块钱。而3.7万亿非税收入的背后,是无数企业与居民承担的“沉重包袱”。罚款“图一时之快”,可最后呢?ZF的权威,企业的活力,市场的信心,哪一个能靠罚款“挽回”?
如今,寿县农户正在申诉复议之中,恰逢上峰特别关注小过重罚之际,盲猜这笔3万元的行政处罚有望大概率被撤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