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入知识、技术、信息等非物质因素,丰富了生产力的内涵。内部审计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赋能内部审计提升效率和精准性;内部审计通过监督评价,助力新质生产力有效落地与持续优化。为响应党和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内审人员应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确保其高效、稳健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内部审计迎挑战亦遇新机。挑战方面,数据的井喷式增长与类型多样化迫切需要内审人员快速掌握数据分析技术以驾驭海量数据;新技术迭代,迫使传统审计方法和工具转型;新质生产力推动业务模式与结构创新,内部审计需明确定位、拓展审计领域、深化审计内容、扩大证据源,确保组织运营新领域的全面覆盖;风险复杂多变,对风险评估与应对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新技术又推动了审计的智能化,使审计过程更加高效、精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审计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助力审计人员洞悉全局,精准把脉组织运营状况,有效防控风险;业务模式的创新使审计不断深入新兴领域,为组织战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面对上述挑战与机遇,内部审计应探索质效提升的新路径,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使其成为推动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是要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审计技术水平。面对技术应用进展存在差异及高级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内部审计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业审一体化”平台,探索开发审计大模型,运用新技术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同时,打造新型审计劳动者,突破单一型人才结构,加强对现有人员在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应用能力的培训,积极引进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的整体观、全局观,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底线,为满足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是要明确角色定位与拓展内容范围,增强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内部审计既是监督者也是参与者,不同行业的内部审计应各有侧重,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拓展内容范围。比如,能源行业应聚焦能源效率与转型;金融行业需关注数字创新带来的变化;互联网行业需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审计;内部审计协会则应积极开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内部审计的调研,发布报告,组织交流,助力内审人员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同时,内部审计也应紧跟业务创新步伐,将科技创新政策跟踪审计、研发投入绩效审计等新兴领域纳入审计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同时,深挖运营数据,揭示潜在风险和问题,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要提升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挖掘数据价值。面对组织数据量激增和类型多样化现状,内部审计应建立数据归集管理机制,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广泛采集审计所需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为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充分利用审计数据资源开展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的“全样本数据”关联分析,揭示组织运行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趋势。通过提升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内部审计能更加精准地把握组织运营状况和风险点,为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四是要创新审计工作机制,提升审计效能。首先,强化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管理,推行“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审计模式,高效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其次,开展审计项目前应形成问题清单,审中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发现问题,审后按照“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路径探析原因提出对策;再次,深化“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的融合机制,引领“数据先行”的审计理念;最后,建立与外部审计、组织党委、纪检监察、法务、风控等贯通协同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推动内部审计质效的提升。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4年第11期

作者:陈艳娇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编辑:马烨华

‍‍

目前16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