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治肺热咳嗽的故事

枇杷叶治肺热咳嗽的故事

[时珍曰](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宗奭曰∶治肺热嗽甚有功。一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将成痨。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如常治讫,为末,蜜丸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矣。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枇杷“发明”

中文释义

中文释义

李时珍对枇杷叶治疗咳嗽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枇杷叶治疗肺热咳嗽是与其下气之功有关,气下则火降痰顺,呕止咳停,并收载了宋代寇宗奭在《本草衍义》收载的一个故事为证。一位妇女长期患有肺热引起的咳嗽,身体感觉像被火烤一样灼热,肌肉消瘦,几乎要发展成痨病。于是,寇宗奭采用了以下药方进行治疗:将等量的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混合,大黄的使用量减半。按照常规方法将这些药材进行炮制处理完毕后,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调和做成樱桃大小的蜜丸。服用方法是饭后和夜晚就寝时各含化一丸,结果还没有服用完一个疗程,这个妇人的疾病就已经痊愈了。这说明枇杷叶对于肺热咳嗽的疗效是相当的显著。

枇杷叶得名

枇杷叶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又名巴叶、芦桔叶等。关于其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本草衍义》对枇杷叶的描述:“其叶形似琵琶,故名。”“枇杷”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记有“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罗乎后宫,列乎北园。”而琵琶的名称最初则来源于其演奏技法,在演奏琵琶时,右手向前弹的动作称为“琵”,向后挑的动作称为“琶”,与东汉刘熙《释名》中所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描述一致。从这里看来,作为水果的“枇杷”一词是早于作为乐器的 “琵琶”。

枇杷果实别称卢橘、卢枝、金丸等。关于“卢橘”的别称,苏轼《惠州一绝》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罗浮山的枇杷一般在4-5月成熟,杨梅则于6-7月采摘,刚好符合“卢橘杨梅次第新”的描述。南宋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也曾有“岭外以枇杷为 卢橘子”的说法。而李时珍认为枇杷果实别称“卢橘”是错误的,他认为“卢橘”应是金橘的别称,所以在《本草纲目》中“金橘”【释名】项下记有“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则如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卢,黑色也。或云卢,酒器之名,其形肖之故也。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其实,宋代卢橘为枇杷应该没错,从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卢橘》中这样描述卢橘“皮似稗柿松而剥,核如龙眼味甘鲜”中的“核如龙眼”的特征看,卢橘就是枇杷,所以,我们认为古代的卢橘既是枇杷,也是金橘,只不过是不同时期的名称不同而已。

药用历史

药用历史

枇杷叶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将其列为中品,曰“枇杷叶味苦、平、无毒,主治卒噎不止,下气。”

唐代《新修本草》曰“味苦,平,无毒。主猝呕不止,下气。其叶不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饮,则小冷。”《食疗本草》记有“叶∶卒呕不止、不欲食。煮汁饮之,止渴。偏理肺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明代《本草纲目》增加枇杷叶的功效“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4.清代《药性切用》云“性味苦辛,平肝清肺,降气化痰,为咳逆、吐逆、喘逆专药。煎汁收膏,润燥止咳。蒸熟吊露,清邪。”《本草再新》记有“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现代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栽培历史

栽培历史

秦汉时期:

《周礼》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蔬、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东汉郑玄注曰:“珍异,蒲萄、枇杷之属。”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一座汉代古墓中,就发现有枇杷。由此可看出,在汉代时期,枇杷已被人们所熟知并栽培,主要分布在四川和湖北西部地区。

汉魏六朝时期:

枇杷在南方地区的种植已较为常见,这得益于南方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除此之外,枇杷还被作为珍果果树被种植于名园之中。南朝宋周祗的《枇杷赋》就记有“寒暑无变,负雪扬花。余植庭园,遂赋之云。名同音器,质异贞松。四序一采,素花冬馥。”这时种植区域继续以四川、湖北为中心,并向中原、华北、华南、华东等地辐射传播。

唐宋时期:

国家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枇杷种植继续扩展,江浙一带的枇杷栽培技术领先全国,尤其是太湖洞庭东山和浙江塘栖种植的枇杷,连年进贡王室,闻名天下。《旧唐书》记载:“戊寅,诏山南枇杷、江南柑橘,岁一贡以供宗庙,余贡皆停。” 这时,枇杷开始传入日本,后来通过杂交、自交、实生变异等方式培育出许多新的品种,成为日本重要的商业水果之一。

明清时期:

苏州洞庭山的枇杷已久负盛名,根据果实颜色的差异分为黄、白两类,其中“白沙枇杷”评价最高,以产于东山 槎湾、纪革、白沙岭一带者最佳,独核薄皮,肉细洁晶莹,甘甜适口,有“银蜜罐”之称,而浙江塘栖镇的枇杷种植则在明末清初趋于兴盛。

近现代:

在中国,枇杷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如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福建、广西、广东等地。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枇杷的栽培和种植已经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主产于日本、越南、印度、缅甸、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用历史:

食用历史:

①据历史记载,枇杷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始被食用,当时主要是果实。

②随后,《名医别录》将枇杷叶收载,列为中品,标注无毒,枇杷也开始成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备受推崇。

③到了近现代,枇杷叶被列为药食同源品种,其食疗价值越来越高,食疗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枇杷叶含皂苷、苦杏仁苷、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l、维生素C等,枇杷果实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蛋白质、抗氧化剂等营养成分。维生素中以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有数据提示100g枇杷中约含25mg的维生素C,适量食用枇杷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保护心血管及视力、保持皮肤健康润泽等作用。

食疗应用:

食疗应用:

枇杷叶

①将枇杷叶煎水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成枇杷叶粥,食用可润肺化痰养胃,适合气虚阴虚发热者;

②枇杷叶与桑叶、野菊花制成粗末泡茶,可清肝泻火、祛风化痰,适合咽喉疼痛、咳嗽气喘者;

③枇杷膏是用枇杷叶煮水,加适量炼蜜或蔗糖浓缩成膏,具有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痰少咽干者。

枇杷果实

中医认为枇杷是“润五脏”的佳果,因为枇杷经历“春实、夏熟、秋荫、冬华”四季,具“四时之气”。枇杷果实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将枇杷果肉和果壳分开,制成果脯、果干等食用;或将果肉清洗干净后煮水喝,可以润肺止咳;或将枇杷果肉与果汁、牛奶、酸奶等一起做成水果羹,口感丰富。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

枇杷作为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品种,享有“全身是宝”的美誉,在各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其综合利用也在不断拓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此外枇杷的果实、花、树木的皮、果核、根也可供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

①枇杷叶:作为主要辅料,加入适量枇杷花、枇杷果实,做成汁,然后加入面粉混合,做成枇杷面,不仅颜色好看,耐煮,质软、滑润、可口,还充分地保留枇杷组织里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参考此法,还可制作枇杷米粉、枇杷剪粉等食用产品。

②此外,还有枇杷叶果糕、枇杷叶粥、冰糖雪梨枇杷饮料、荷花枇杷叶饮料等产品,品类多样,食用价值广泛。

③枇杷果实:将枇杷去皮、去核后,放入搅拌机中打成果汁,或者煮熟后加糖制成果酱,用于涂抹在面包或其他食物上也可以做成糖水罐头、果酒、果干、果脯等食用。

④枇杷还可以用来提取果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保健品行业

保健品行业

枇杷叶代用茶:

清肺润燥、止咳去燥,适合高血压、咳痰咳嗽、咽喉肿痛之人饮用;

枇杷叶复合凉茶饮料:

枇杷叶加入苦丁茶,养颜通便;

枇杷叶酒:

将枇杷叶刷去绒毛后加水制浆,经过酿酒的工序,制成枇杷叶酒成品,有止咳、利尿、降血糖的功效;

枇杷魔芋果冻:

提取枇杷叶中的黄酮,加入魔芋胶、木糖醇制成果冻,酸甜可口,口感爽滑,具有利咽化痰的功效。

化妆品行业

化妆品行业

枇杷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特性,可用于制作美容护肤品,如枇杷叶枕、枇杷叶爽肤水等,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容的需求。

其他综合利用

其他综合利用

①枇杷叶中的纤维素等成分可用于生产生物降解材料,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②枇杷树形美观,枝叶繁茂,果实鲜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种植在庭院或公园中供人观赏。

③枇杷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可以作为绿化造林的树种之一,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枇杷其他部位药用

枇杷其他部位药用

枇杷除了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外,其果实、花和树木的皮均有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实,甘、酸,平,无毒。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 “木白皮,生嚼咽汁,止吐逆不下食,煮汁冷服,尤佳。”花能治“头风,鼻流清涕”。此外,据《中华本草》记载,枇杷核及枇杷根也有药用价值。“枇杷根,味苦,性平。清肺止咳,下乳,祛风湿。主治虚劳咳嗽,乳汁不通,风湿痹痛。”“枇杷核,味苦,性平,小毒。化痰止咳,疏肝行气,利水消肿。主治咳痰多,疝气,瘰疬,水肿。”可见,枇杷全身都可以药用。

功效与配伍应用

功效与配伍应用

功效

中医认为本品苦,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现代用于治疗哮喘、咳嗽、流感、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

配伍应用

配伍应用

1.治肺热咳嗽:

配伍黄芩、栝楼皮等,以清肺化痰止咳;

2.治风热咳嗽:

配伍前胡、桑叶等,以疏风宣肺止咳;

3.治肺燥咳嗽:

配伍麦冬、阿胶等,以滋阴润燥止咳;

4.治肺虚久咳痰血:

配伍白及、生地黄等,以清肺补肺、止咳止血;

5.治胃热呕吐、呃逆:

可单用或配伍生姜、半夏,以加强止呕之功;

6.治小儿吐乳不止:

配伍母丁香、大枣等,以温中止呕;

7.治赤鼻面疮:

配伍山栀子,以清热解毒;

8.治声音嘶哑:

配伍淡竹叶水等,以利咽开音。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证明枇杷叶含有三萜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皂苷类、倍半萜类、有机酸类和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降血糖:

有研究对比枇杷叶中科罗索酸提取物与格列齐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科罗索酸降小鼠空腹血糖作用优于格列齐特,并且对糖尿病小鼠血脂指标还有改善作用。此外,枇杷叶中的倍半萜苷也是降血糖、降血脂的潜在先导化合物。

2.抗炎:

通过研究枇杷叶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和人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中发现,枇杷叶水提物可以显著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黏液的产生,抑制人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预防过敏性气道炎症。

3.抗氧化:

枇杷叶总黄酮可以显著抑制丙二醛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 COPD小鼠肺组织中吸烟诱导的氧化应激,机制可能是调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样蛋白 I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4.护肝:

枇杷叶中的熊果酸可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分泌,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枇杷叶中的总倍半萜苷能抑制P450 2E1的表达,减少NAFLD 小鼠的体重和肝脏脂肪沉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减轻 NAFLD氧化应激。此外,枇杷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NAFLD 小鼠也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5.抗肿瘤:

枇杷叶对多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熊果酸和科罗索酸能抑制肺癌细胞转移和扩散,机制可能是抑制 B16F10 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Ⅸ的活性,三萜类和酚类通过抑制 EGFR 激酶活性而抑制肿瘤生长。科罗索酸、山楂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对人白血病细胞系均具有抗增殖活性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中以科罗索酸的活性最强。

6.免疫抑制:

枇杷叶中的五环三萜类可抑制Th17 细胞,从而抑制银屑病皮肤炎症及表皮增生。齐墩果酸除抑制Th17 细胞,还可抑制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t,降低相关血清抗体水平、IL-17A 和IF-γ的表达,可以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

7.抑菌:

枇杷叶水、乙醇及正己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最强。此外,乙醇提取物对于酿酒酵母、根霉和曲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8.抗衰老:

枇杷叶可减少卵巢切除小鼠的骨密度流失,缓解地塞米松引起的肌肉萎缩,从而达到抗衰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RANKL 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和抑制FoxO1转位和MuRF1表达。

民间偏方

民间偏方

枇杷叶使用历史悠久,民间流传很多单方、验方,如:

1.治疗肺热咳嗽:

枇杷叶9g,桑白皮12g,黄芩6g,水煎服。或蜜炙枇杷叶12g,蜜炙桑白皮15g,水煎服。

2.治疗肺燥咳嗽:

干枇杷叶(去毛)9g,干桑叶9g,茅根15g,水煎服。

3.治疗百日咳:

枇杷叶15g,桑白皮15g,地骨皮 9g,甘草 3g,水煎服。

4.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枇杷叶90g,桔梗150g,加水3000ml煎成2000ml,再加单糖浆240ml。日服3次,每次10毫升,20天为一疗程。

5.治疗呕吐:

枇杷叶15g,鲜竹茹15g,灶心土60g,水煎服。

6.治疗慢性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小便淋涩或不利:

枇杷叶30g,车前子15g,甘草10g,水煎服。

7.治疗回乳:

枇杷叶5片,牛膝根9g,水煎服。

8.治疗夏季小儿皮肤热疮:

用枇杷叶煎汤作浴剂,每日1-2次,治疗和预防均有效。

9.治疗面上生疮:

枇杷叶适量,去毛,研成粉末,用茶汤调服。

10.治疗痔疮:

蜜枇杷叶研成末,加乌梅肉适量,和匀,外敷。

11.治疗衄血不止:

枇杷叶去毛捣成末,用茶调服,每日三次。

12.治疗声音嘶哑:

鲜枇杷叶30g,淡竹叶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1.枇杷叶背面有厚茸毛,未除净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入药的时候应刷去茸毛,或者包煎。

2.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3.枇杷叶宜用老叶,嫩叶含有微量的氰化物,有一定的毒性,不能使用。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唐志芳 梅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