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大郎,你脑袋里浮现的第一印象是不是一个小矮子,担着两个筐,沿街吆喝卖炊饼?的确,这是出现在施耐庵《水浒传》里的形象。
而我们认识武大郎大多数也是从这个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里看到并了解他的,我们对武大郎的了解不仅仅是来源于他的炊饼,其实更多的还是他的妻子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
现在甚至还有一个梗就是潘金莲对武大郎说的那句“大郎,起来把药喝了”,也是让我们更加地印象深刻。那么历史上真的有那么一个人吗?真实的武大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传说历史上武大郎的原型是武值。那么武大郎这个名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武大郎其实是武值小时候的名字,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名,所以也就有了武大郎的名字啦。
武值是河北清河县人,武值并不是像刚才武大郎的那个形象,历史上的武值可是一个大帅哥,在古代当然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年轻有为,身材姣好,在现在也是万千少女梦寐以求的大好青年。而且那个时候的武值还是一个吃着国家饭的公务员。追他的妹子也是不少,所以并不是像《水浒传》中那么一个让人值得同情的形象。
武值虽然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好在他刻苦努力,聪明好学,最后考中了进士,坐上了县令的位置。而且武值这个县令也是受到了百姓们的深切爱戴,这一点在武值的墓志铭文中也有体现,这也是外界对他们最肯定的评价。
所以潘金莲和武大郎是门当户对的,历史并不是很搭,但是两个人还是很合适的。潘金莲也是出身名门世家,一副大家闺秀,知书达礼的样子。而且对待大郎也是一心一意,并没有像《水浒传》中说的那样的不堪,传说他们结婚以后,还有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要说历史上谁最坑兄弟,也许就是黄堂了吧。黄堂是武大郎的好兄弟,在早年的时候,武大郎家境贫寒还接受过黄堂的帮助,但是到后来的时候黄堂家里被一把大火全都烧没了,所以他就来求助武大郎,希望身为七品小官的武值能够替自己谋一个一官半职的,让自己能够升职。
但是,武值把黄堂接过来之后虽然每天都好吃好喝的照顾他,但是依旧只字不提给黄堂提着升官的意思。
就这样,黄堂怀恨在心。离开了武值的家以后就开始在背后说武值的坏话,编排武值。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听到的那些关于武值的话。什么身高一米,妻子和西门庆有一腿,这些都是黄堂自己编排出来的。
而且对于西门庆的那段故事,是因为当县令的武值曾经抓住过西门庆这个臭流氓,也是为了报复武值才这样说潘金莲和西门庆有一腿的。
等到黄堂回到家以后,看到自己的房子被修的焕然一新,又听到自己的家人说,这是武值让人给修的,当时就颜面无存,想要进行挽回。但是为时已经晚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传的很慢,但是像这样的八卦事件,不出几天,肯定弄得人尽皆知。
黄堂想要挽回也挽回不了了,就这样,那个身高一米,每天大街上卖炊饼,而且妻子还和西门庆有一腿的武大郎就诞生了。
这还不算完,这件事又被这个写手施耐庵知道了,感觉挺有趣,就写进了《水浒传》里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机的普及,《水浒传》中武大郎的这个形象更加的深入人心,就这样,武大郎最后被老婆毒死,而后弟弟杀嫂报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但是随着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越来越高,有的也开始为施耐庵抱不平,说施耐庵笔下的武大郎的原形并不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武值,又是为啥呢?
武值是明朝的人物,而且施耐庵是只在明朝生活了三年,所以压根就不知道武值中举的事情。而且武值的墓是后人给他修的,当时的一些细节也就没有了。当时施耐庵的后人也在武值的墓前刻碑上也给武值道了歉,说了施耐庵写错了,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的把他们进行丑化。
而且《水浒传》这本书写的是宋朝的故事,因为其中有一个片段就是武大郎在清明上河园卖炊饼,但是经过后人的考证,《水浒传》这本书在元朝的时候写出来的。那么这样大家知道武大郎的真实身份了吧,也了解到武大郎并不是宋朝一个卖煎饼的小人物了吧。
除此之外,我们大家很感兴趣的也就是武大郎的炊饼了吧,有人认为炊饼就是烧饼,其实也不尽然,宋代的那个烧饼,其实是蒸出来的,因为其中有一个片段就是说武松交代武大郎说以后别老在外面了,多回来看看媳妇儿,以后只要做五扇笼就可以了。
那个扇笼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蒸笼,所以说炊饼是蒸出来的。其实炊饼又叫做蒸饼,只不过因为当时的皇帝叫做赵祯,而蒸与祯又是发音相似的,为了避免皇帝的名讳所以就把蒸饼改为了炊饼了。
那肯定又会有人说,既然是蒸的,那又和我们现在的馒头又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没有多么大的不同,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炊饼是上面有芝麻的,而且就像烧饼一样外面是金黄色的。
除此之外,那个时候的馒头也和现在的馒头不同,那个时候的馒头都是有馅的,就类似于现在的包子一样。我们都知道孙二娘就是开饭店的,但是他那的馒头就有点另类了,是人肉馒头。
但是在北宋时期,馒头的种类那是应有尽有,像什么糖肉馒头、羊肉馒头、笋丝馒头、假肉馒头、笋肉馒头、糖馅馒头、辣馅馒头,甚至鱼肉馒头、蟹黄馒头等等。那个时候呢,人们就把有馅的叫做馒头,没有馅的就叫做炊饼了,这就是武大郎的炊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