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4年9月8日,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研讨会十一“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召开。会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宝静作题为《系统治理与在地共建——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实践探索》的报告。
本文字数:3738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在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步趋高的城市发展趋势下,社区规划正逐步在传统物质空间层面的策略应对中,嵌套入社会治理与综合在地行动等多重考量。赵宝静院长交流了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十年实践历程、转型路径与典型案例,重点从“社会、空间、治理”一体化统筹的策略导向分享上海的实践思考。
01
实践历程
1、不懈十年,成就广域社会行动
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回归规划“以人为本”的核心议题,在城市空间发展动力由“生产驱动”转向“生活驱动”、发展模式由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转型。自2014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提出这一充满人本关怀的空间单元概念后,经多种类型的实践探索,从理想概念模型到步入寻常生活、从微更新发展至全域优化,不断推进社区系统治理与在地共建的顶层目标。
回望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十年实践历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概念成型与顶层政策架构期:
围绕诠释新时期的城乡生活方式,修订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划标准,为全市层面推动相关规划和行动奠定了基本框架。
试点行动与编制体系完善期:
2016年起上海开始由点及面推进具体的社区生活圈更新试点工作,生活圈相关的配套机制也在这一时期启动搭建。
系统探索与社会面推广期:
进一步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探索调动各方参与社区有机更新的积极性。
上海创新地以“五宜”目标场景来丰富社区生活内涵,十年实施成效显著,大幅提升了社区生活的活力与包容性,呈现出更具鲜活力的生活场景。
2、系统治理与在地共建
上海社区生活圈的相关实践始终强调着系统治理的特质,生活圈的“圈”不仅是时空边界界定,更是被强调为一个多功能系统结构与治理体系。上海重点结合基层治理单元,在城镇与乡村地区布局约1600余个社区生活圈,已实现全域蓝图绘制与行动方案制定,并搭建起市级行动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区级统筹协调机制,以“一区一图”的工作路径统筹、监督与考核各社区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
而在地共建与高实施性的特征,让上海的社区规划实践较快达成多方共识。通过多阶段的试点行动,上海已逐步让社区规划成为法定规划的精细化实施衔接平台。2016年起,上海部分区开始以街道为主体,聘任社区规划师开展在地指导工作。2018年起,上海陆续在区级层面完善常态化的社区规划师制度。2021年,上海联合多个城市共同发出《上海倡议》,进一步提出“六共”理念,明确了体现广泛协同与公众高度参与的工作方法。为进一步推动人才资源服务下沉,上海更于去年创设涵盖“市-区-街镇-居村委”四级的“人民城市大课堂”,累计近万人次参与。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规划与设计、运营等专业团队将工作重心投入到社区层面。
可见,上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实践兼顾城市公共资源的顶层配置、区域共享与个体社区间的个性需求,并积极打通与相关部门联动、深度融入公众参与的通道,构建起特色化的双向实施与多方共建平台。
02
转型路径
面对社区更多元的利益群体、更精细化的空间利用与更复杂的社会治理等趋势,上海重点以“社会、空间、治理”的一体化统筹为导向积极施策应对。
1、社会包容
考虑到上海,尤其是中心城社区,已普遍呈现深度老龄化、高流动性、高异质性等趋势,原有社区类型开始分化,居住生活圈、产业圈、商务圈、高校圈等不同类型社区存在明显的时空间行为和需求差异。因此,上海逐步基于实际居民感知、时空限制等信息,对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需求进行细化考量,关怀弱势群体的同时,也不断去创新人本化、定制化的规划内容。
同时,强化包容不同个体的生活节奏,嵌入对社区生活时间资源公平配置的考虑,通过错时使用、错峰调节等引导政策,以及不断延长服务时间,和增加非典型时段或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措施,提升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在地归属感。
2、时空协同
首先,上海加强了对社区内高等级公共资源的统筹利用。一是充分结合有条件的市区级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嵌入一定比例的社区级服务功能;二是提升高等级公共资源对不同服务层级的功能兼容性,如近年黄浦江两岸核心段45km岸线在贯通开放中灵活嵌入了社区级的运动场与健身步道、儿童活动场地、文化与交往类设施等,在同等服务时间内兼顾了沿线腹地480万市民的高品质近距休闲诉求;三是加强对城市街区的共享引导,如华东政法大学校园的全面开放,通过拓宽滨河步道、增加活力节点、消隐围墙围栏,已成为周围高密集住区的重要休闲交往空间;四是推动市区级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资源向社区的服务下沉,如徐汇区的“梧桐苑邻里汇”成立了区域公益文化联盟,引入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等单位,定期利用社区食堂等空间向社区居民上演高质量的演出。
同时,上海将社区空间的规划组织与实际社区生活、不同个体的行为特征深度锚合。近年,上海更是强化对社区高密度慢行网络的系统构建,鼓励结合蓝网绿脉、风貌街巷等,打造更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此外,不断完善对全市“1+N”综合性服务设施集合体的体系建设,促成更便捷与活力的一站式社区服务模式。其中“1”指功能整合、空间复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人民坊”,“N”指灵活散点布局的小体量的多功能服务设施或场所,典型实施案例有东岸每隔一公里设置的望江驿等。
3、综合治理
上海正积极推动更具韧性的时空动态治理模式,通过引导并健全“监测—评估—维护”的长效机制,启动相关数字应用场景的智慧技术开发,提升社区各类资源时空转换与动态适应,并培育更多元主体的参与热情与能力,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供需链接,推动社区的可持续营造。
03
策略应对
重点以上海万里街道和南京西路街道两个典型实践为例,细化探讨社区规划在“社会-时空”系统治理与在地共建方面的技术探索。其中,万里街道的发展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飞地、直至完整社区的历程,相关实践代表了对传统大型成熟型居住社区的更新思考;南京西路街道作为功能与社会结构均呈高复合化复杂特征的社区,相关创新探索具有更典型的样本价值。对应前述社会包容、时空协同、综合治理等转型路径,主要有以下策略应用:
1、拥抱每一位社区个体的理想生活
在万里街道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百姓为标尺,问需于民,明确不同阶段关键问题,直面多元诉求,布局公园步道、社区书屋、街角书屋等公共设施,建立规划者与生活群体的良性互动。
在南京西路街道实践中,围绕社区“三白”(白发多、白领多、“白相”休闲人群多)的特殊社会结构,综合考虑老年居民、复杂就业群体以及休闲活动人群的需求,着重从精细化融合的角度来拓展现有服务体系的内涵。比如,在居住品质方面既关爱老居民,也融入新市民。不仅推进适老化的改造,也同步筹措一些新房源,通过增加可负担的租赁式的青年公寓、一张床等空间,来接纳外来务工与就业的人群在这里共圆梦想。此外,重点打造与社区共生长的就业幸福圈,关注“职、住、行”全维度的感知与优化,引导社区日常生活服务体系向就业群体的共享。
2、聚焦空间的效率提升、特质塑造与情感联结
在万里街道实践中,重点以特质化慢行脉络搭建来引导社区低碳出行,进而重塑街道生活。依托社区的特色绿轴空间来活化社开放网络,整治河道,贯通蓝色水脉,并打造“生活高街”、“艺术之路”、“星光夜跑”等特色街巷,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在南京西路街道实践中,首先,不再刻板以设施服务半径来评判空间布局,而是让服务布局“跟人走”,智慧根据各类人群的分布重心来补缺各类设施与楼门口的适龄服务点、生活配套设施。其次,进一步关注韧性生态系统搭建,根据评估确定的街道生态保育物种的活动特征,来优化社区绿化空间布局,以此打造社区的生物交互廊道与生境花园。并通过风环境模拟和通风潜力计算,识别出街道范围内通风潜力强的道路和微观风速过快、过慢的隐患点位,增设多处城市冷源与社区凉爽空间。此外,积极探索通过彰显在地历史风貌,营造深度沉浸的文化体验,来引导社区属地情感共识的可能路径。南京西路街道基于对现有人文资源的甄别,合理嵌入公共功能与开放附属空间,并设计多条社区漫游线路,导览不同的主题段落和场景营造,让大家用脚步感受社区的过去与现在。
3、在地治理与多元共建的行动模式
在万里街道实践中,率先探索了“社区P+P”(Planning+Participating)的行动模式,在区级建立起工作组沟通机制,并联合起所有的社区利益相关者,落实全过程的公众参与。
在南京西路街道实践中,进一步创新了片区层级的社区规划师制度。考虑到行动项目受各类因素影响变化幅度非常大,传统模式难以适应,因此以更深入的伴随式服务赋能基层,并构建起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同时联合区局、街道三方共建实践基地,实质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此外,持续选取社区关心的话题,开展“社区讲堂”等科普讲座与“规划进社区”系列公众参与活动,培育在地可持续营造力量。
最后赵院长作出如下总结与展望:
社区规划仍待不断拓展丰富内涵,完善顶层技术指引、工作组织与机制保障,并应为多形式的实施与治理工作预留足够空间,更实质回应韧性营造和社会融合等顶层要求。
期待更美好的社区,更美好的未来!
供稿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理论研究 | 上海新城社区生活圈建设的约束与创新:密度·距离·生活机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地方动态 | 最新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推介片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又一个团体标准来袭!《社区生活圈防疫应急规划指南》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