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076位真人故事

我是刁小鱼,曾是一本知名情感期刊的首席编辑,品牌总监。47岁时决定裸辞,旅居欧洲。现在是一名营养健康顾问和健康财富规划师。

我的童年先后在新疆和湖北度过。

在新疆,受各族人民和谐共处氛围的熏陶,自小就养成了能接纳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性格底色。

在湖北,爱阅读的我在教师父母的培养下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功底。

大学毕业后,我曾在知名传媒集团担任情感周刊的文字编辑,后来成为集团旗下动漫公司的品牌总监,兢兢业业工作了近20年。

2023、2024年,即将奔五的我两度辞职,去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现在,从欧洲旅居回国,我觉得收获满满,精彩还在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后的我和00后的女儿)

我出生于70年代的新疆,父母是四川人,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到了新疆,在那里有了我和我姐。

我在新疆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在内地很难见到大沙漠、胡杨林、冰封大河,以及骆驼、骏马,是我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日常。

这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彼此接纳,互相包容。

后来这也成为我的性格底色,能接受不同背景的文化,也非常愿意去了解不同的人。

9岁那年,我们举家搬迁到湖北。

来到湖北后,我发现内地同学对新疆很不了解,认为那里是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

其实习惯了北方取暖设备的我,对过冬全靠硬扛的湖北小伙伴才是佩服之至。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有冻疮这种东西。

我父母都是老师,很重视孩子的培养,所以我认字很早,小学时就看完整本《红楼梦》,没有什么阅读障碍。

我妈还经常教我们做手工,例如剪贴纸、捏泥人、做布娃娃等,所以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后来甚至学着捣鼓录音机,拆拆装装,其乐无穷。

那个年代还老是停电。停电的冬夜,妈妈会把煤炉烧起来,我和我姐围在炉边轮流讲故事。

可能是讲故事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为后来我去杂志社当编辑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岁的我)

大学毕业后,我入职一家国内知名的传媒集团,担任情感纪实期刊的文字编辑(后来做到首席编辑)。

在没有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时代,真实、深度、劲爆的纪实报道,是全国甚至全球华人的精神红牛。

国内有数十家杂志社纷纷涉足纪实报道,我的老东家独占鳌头。

公司规定,编辑每个月必须出差去寻找选题,然后再找合适的作者去采访。采访完毕,还要征求主人公意见,拿到签字或其他相应的证明材料,通过法务部核实无误后,才会被允许发稿。

纪实报道离不开深度采访,采访中可能会被人追打,被人控告,甚至被迫辞职,实在算是个“高危行业”。

顶着巨大压力组回的稿件,发稿的竞争还非常激烈。

一本64P的杂志,每期只能发17到19篇稿件,而我们有三个编辑部,每个编辑部都有超过20名编辑。

于是不可避免地,每期都会有人“剃光头”(指没能发稿的编辑)。不发稿的编辑不仅没有编辑费拿,就连当月的出差费也得倒贴。

我们形容这种高压生活就如同“每月高考”,让人精神紧张,疲惫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感动中国的名篇就诞生于东湖边的这个编辑部)

我当了十年编辑,见过国内最稀奇古怪、最匪夷所思、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们的故事是真的吗?

我只能说,生活的真实往往比我们的想象更离奇,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实特别值得珍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我被安排到成都出差采访。

出发当天是5月19日,刚好也是我女儿七岁生日,我当时想,万一回不来,这就是我给她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了。

此行,我们去了六人,只有我一名女记者。抵达目的地时,我们发现酒店里住的也几乎全是记者。

由于酒店墙上布满震后的裂缝,主编觉得不安全,要求更换房间。结果越换越糟,根本找不出一间没有裂缝的房间。

最后我们入住了一家高层酒店的第25层,据说是剪力墙比较抗震,却没人告诉我们,万一出事电梯停掉,我们该怎么跑。

晚上睡觉时我们和衣而卧,只敢脱鞋,还把一支啤酒瓶在桌上倒立摆好,只要有余震,啤酒瓶就会倒,我们便能以最快速度穿鞋逃生。

睡到半夜,余震果然来了,我们裹着被子匆匆逃到户外附近的人民公园。那里已经横七竖八布满了各种帐篷和铺盖,我们也见缝插针,随便凑合了一夜。

事后才知道,人民公园地下其实是中空的商业街,如果地震导致坍塌,我们大概率会被活埋。

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能活着回来,我也算是命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汶川采访受灾群众)

2016年,我到集团旗下的动漫公司负责品牌推广工作。那年,我40岁。

动漫公司,顾名思义,是年轻人的世界,我的同事们都是90后和95后,甚至还有00后。

但是我和这些年轻孩子之间的相处,竟然特别融洽。这既出乎他们的意料,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

我想,或许我本来就是一个“超级晚熟者”?

那些年我们一起策划了很多好玩的活动,参与或举办了各种动漫展、cosplay游行、沉浸式文旅活动等等,成了公司最潮流、最活跃也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

那是激情燃烧、火花迸射的七年,也是我重新定义自己和飞速成长的七年。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浪费自己的青春。是的,他们有他们的青春,我也有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动漫公司的伙伴们(前排中是我))

紧接着,口罩期来了。很多线下活动陷入停滞,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遇重创。

我们公司是一家国企性质的传媒公司,家大业大,在风浪中似乎依然稳当。然而我却觉得,我应该离开了。

我骨子里好奇心非常强烈,需要一直一直去探索新鲜事物。稳定是别人的蜜糖,却是我的砒霜。

我的前半生已然为家庭、为父母、为社会的约定俗成而“稳定”了多年,可我还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啊!

世界那么大,难道我不该去看看?

有的人在离开一个地方时会纠结,会反复衡量得失,算着算着就走不动了,维持原状成了性价比最高的综合选项。

我只问自己,现在的生活能让我学到新东西吗?能给我带来持续的成长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会毫不犹豫直接走掉。

于是,在2023年1月,我47岁生日那天,我离开了工作19年的公司,开始了一个中年女人崭新的生命探险。

当时家人和身边的同事朋友很多都不理解,多半为我以后的生计而担忧。

有位和我年龄相仿的朋友劝我:“千万不要冲动离职,我们这个年龄在社会上没人要,何必像烂白菜一样,被人挑来挑去。”

她的学历不错,履历也OK,但在就业市场上屡遭拒绝,最后只好放弃。

很多人都说,35岁是就业市场的魔咒,何况你已经4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出这间办公室,我将何去何从?)

虽然大家都在担心我,我却不以为意。

因为从事过管理工作,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正在找工作的焦虑“牛马”,但同时也有很多急于找人替自己分忧的焦虑“老板”。

如果你真能为别人提供价值,应该不难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筛选了一些职业,发现有如新媒体写作、教育培训、创意编剧类等工作我能轻易上手,只要稍微用点心,拿到一份与之前持平的薪水好像并不难。

不过,出于现代职场对我这类人发出的“高龄警告”,我给了自己半年的缓冲期。

没想到,我第一天办理离职手续,第二天就与一家机构签了入职手续。

同龄人羡慕我的好运气,但我竟然还有点凡尔赛式埋怨:这是一天也不让我休息的节奏么?

我记得曾有一则新闻说到“九零后宝妈重返职场,月薪竟高达8000”。

90后宝妈不过30出头,月薪8000竟成了新闻!从这条所谓新闻里,我读出了社会对30+女性满满的恶意。

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宝妈,虽然对手头上的鸡肋工作深恶痛绝,却迟迟不敢迈出离职这一步。“30+魔咒”让她们对未来既担心又疑惧。

其实我非常想给挣扎在孩子、工作和家庭琐事间的女性们一些信心:“高龄”如我,47岁离职依然可以无缝衔接新工作,你们又恐惧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的每一步都面临选择)

我的新工作,是专门在线上教外国学生学习中文。

选择这份工作,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女儿。

她本科在帝国理工学习,现在在苏黎士联邦理工攻读硕士学位。

已然成为“世界人”的她,承欢膝下、母慈子孝的可能性非常小。

我想着,作为母亲,我要有能力成为她的“卫星”,不管在世界的都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她需要,我都能在两小时内出现在她面前。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越来越普及,许多国家都开设了中文学校,我想这应该是“卫星”们最理想的工作吧!

另一方面,我一直有一个看世界的梦想,渴望了解地球另一边的人性与文化。我希望通过教中文这种方式,一举多得,兼顾责任与梦想。

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极强的责任心,我很快就成为机构最受欢迎的中文老师之一,转介绍甚至慕名而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但我心里清楚,47岁以后,工作不再只是我谋生的手段,它应该只是我精彩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每周只用一半时间上课,另一半时间都用来健身、游泳、滑雪、跳舞,以及探索和体验更多新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外汉语能不能帮我打开走向世界的那扇门?)

尽管对外汉语这份工作干得顺风顺水,但我仍然在今年6月毫不犹豫地再次辞职。

起因是我想去瑞士,一来看望女儿,二来去看世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份工作并不能带给我想要的成长(是的,48岁的我仍然渴望成长),挑战性也不够大。

辞职时,机构的老师、家长和负责人都万般不舍,一直挽留,甚至建议我利用欧洲时差,把上课时间由下午改成上午,但求不要离职。

但我已考虑清楚,就不再拖泥带水,认真迅速地与其他老师完成课程交接后,我重新出发。

女儿很给力,做了一份详细的旅行攻略,我们在德国、荷兰、法国、瑞士的各个城市一路游历,把欧洲的风土人情来了个深度体验。

我发现女儿很独立,很能干,英语、德语、法语甚至荷兰语都难不倒她。旅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也只能依靠她去沟通解决。

当“卫星”的想法慢慢退却,我开始思考:女儿真的需要我的陪伴和“守护”吗?

在和女儿深度沟通后,我意识到:我们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可以活出各自的精彩,不需要互相牵绊,量子纠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女儿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

欧洲之行,给了我许多震撼与新启发。

从德国柏林街头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小镇,从法国尼斯海边到瑞士苏黎世电音节,每一程都充满了意外和惊喜,顺带还治好了我的失眠。

我曾好奇:欧洲国家,多半国土有限,资源也不甚丰富,为什么能为这个世界创造出那么多优秀的东西?

去了欧洲才知道,虽然各国距离如同我国省份相邻,但社会文化却保持独立,绝不雷同。

去了欧洲才知道,公共交通费贵上天,坐车买票还全凭自觉,若被发现逃票,将会面临巨额罚款。

去了欧洲才知道,打钉纹身很常见,爷爷奶奶辈也酷爱奇装异服,张扬个性绝不输给年轻人。

去了欧洲才知道,谈恋爱也是AA制,男孩女孩都平等地从恋爱中获得快乐。

去了欧洲才知道,带孩子出门的任务多半由爸爸承担,牵一个、抱一个、婴儿车里推一个,身后还背着巨大奶粉包的奶爸随处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出人生困局,往往只需要一点点勇气)

得知我两度裸辞,总有人会问:“那你现在在哪里上班?”我回答:“没有上班。”

他们惊讶眼神后的潜台词是:“那你咋活?”

可是,我不上班,并不代表我不工作呀!

在苏黎世的日子,我依然坚持健身、跳舞、做自媒体账号、学英语、学运动营养学知识,并考下了营养健康顾问证书,按计划读完了五本书,还顺便拿了个香港身份。

我非常热爱且享受生活,就如同我热爱和享受工作。那么,为什么不把我的生活变成工作呢?

所以,我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营养健康顾问和健康财富规划师。

这是什么的神仙工作?不打卡,不上班,不内耗,不宫斗,我的周围有一大群美好、积极、充满生命张力的人。

我在他(她)们身上看到了我最想要学习的特质。

我仿佛开局了一场盛大而有趣的游戏,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有困难、有挑战,让人热血沸腾,也必将获得应有的奖赏。

真的很喜欢现在的我,不拧巴,不焦虑,有不断尝试的勇气。虽然扔掉了铁饭碗,却活成了一个鲜活的自己。

现在的我,也时常被之前的同事或朋友羡慕,仿佛我是那个拿到了人生buff的幸运儿。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那些徘徊在自我困局中的女人们:勇敢地走出来吧!门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替你们试过了。

【口述:刁小鱼】

【作者:庚树】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