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不久前,曾任美国奥数总教练的罗博深在海德堡桂冠论坛上笑称:“可怕的是,AI现在做奥数题比我做得更好。”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下半场,一味的“工具式”教育只有死路一条。AI时代如何破局?未来的教育更应该着重培养哪些能力?
*本周日下午,罗教授做客外滩教育,评论区留言,你关心什么我们帮你问!
今年,人工智能已从单纯的技术突破和模型创新渗透到行业应用和日常生活,AI的发展无疑进入了下半场。
回看两年前ChatGPT横空出世时,还有不少人觉得AI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可其后在各行各业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远超人们的想象。
其中,教育行业的震动尤为明显,学术诚信、教育公平等争议此起彼伏,传统的刷题式教育也“不灵了”——论刷题,你能刷得过AI吗?
作为一位时刻关注教育前沿动态的数学家,前美国奥数教练、卡内基梅隆大学数学系教授罗博深也是最早深度接触AI的教育者之一。
去年,他测试AI的解题能力,不过才是小学四年级水平。而今年,AI的进步速度让他不禁直呼“We are in trouble, big trouble(我们有麻烦了,还是大麻烦)”。
罗博深教授(Po-Shen Loh)
一切迹象表明,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时候打破重塑了,而教育究竟该向何处去?
“AI做奥数题比我做得好”
不久前,第11届“海德堡桂冠论坛”(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 HLF)在德国举行。
每年,来自全球的200名数学和计算机领域年轻学者在论坛上与图灵奖、菲尔茨奖等顶尖奖项的得主进行互动。
罗教授受邀与慕尼黑大学AI研究所所长Eric Schulz,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Celeste Kidd和认知神经科学家Brigitte Röder一起,参与热门小组话题“人工智能的悖论”的讨论。
罗博深被大家熟知的一面,可能更多是在IMO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留下的传奇。
执掌美国奥数队的十年间,他改写了美国队在国际奥赛中21年无金牌的历史,且4次问鼎团体冠军。
可以说,罗博深开启了美国在IMO赛场上的辉煌新篇。
罗教练(右一)
有了这个前提,你就知道接下来他说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了。
一直以来,奥数级别的难题被认为是AI难以逾越的高山。可不到两年时间, AI的进步速度已经远超人们的想象。
今年9月,OpenAI发布了新一代“理科”大模型o1-preview(预览版),相比于gpt更擅长复杂的推理任务,在数学、编程和科学能力上都强了一大截。
罗教授拿它做2024 IMO的试题,6道题答对了4道!
“Actually the biggest thing that scares me is that o1 got released just very shortly ago can solve math competition problems actually better than I can.”
“实际上,最让我感到恐惧的是,刚发布的o1大模型做奥数题做得比我好。”
更可怕的是,本月初的OpenAI发布会上,“满血版”o1正式上线,比预览版的正确率还提高了28%......
“这意味着,哪怕孩子们的数学成绩,已经卷到了IMO水平,我们依然是拼不过AI的。它比我们任何人都更会做题。”
在AI面前,传统教育已经大大落后了。
去工具属性
挖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罗博深也开始思考AI时代的就业问题,它也是教育最终的出口。
当人工智能的能力变得如此强大,且使用成本极低,普通个体的未来出路在哪里?什么样的人,将会走在AI的前面?
比如,AI读取百万字文本的成本,现在只要2美元。同样的工作量,雇佣人工成本可能是它的500倍;
未来3-15年之内,会诞生能够胜任90%现有普通白领工作的人工智能,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善于利用AI......
AI作为劳动力的成本不仅低廉,且进化迭代速度极快,普通个体亟须重塑自身价值。
“在刷题中卷成功的孩子,未来将更容易被AI替代。”
在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没有什么岗位一成不变、可以一劳永逸,所有的机会,都要靠自己去创造。
因此,当下的学习观念迫切需要改革——从大量刷题计算中解放出来,走向主动的思维锻炼。
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不断地接触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题目,并能独立地想出解决方案。真正会学习的孩子把时间花在让自己感到兴奋的难题上。
他来了
你有什么想问的?
本周日(12月22号)下午3点,外滩教育再次邀请到我们的老朋友罗博深教授,聊一聊AI对教育和就业的影响。
小编特地向广大读者们征集采访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点赞前3名的朋友,有机会在直播中由罗教授亲自解答哦!
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直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