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定观经

天尊对左玄真人说:“要想修道,首先要学会舍弃世俗事务。彻底与外界的事物断绝关系,不要让任何事情扰乱内心。然后,安坐下来,内观自己的心念。当你察觉到有任何念头升起时,必须立即去除,努力让内心恢复平静。其次,即便这些念头并非明显的贪欲或执着,只是漫无目的的浮想乱想,也应一并清除。无论白天黑夜,都要勤勉修行,片刻也不松懈。应当消除的是躁动的心念,而不是内在的明照之心。只应当保持心灵的空寂,而不是让它停留在某个特定状态。不应依赖任何一种修行方法,但心要常住于定静之中。

然而,凡俗之心往往躁动不安,初学者要平息内心相当困难,有时即使想静下来,却反而感到更加烦躁,心念在去与留之间交战,身体各个部位似乎都有不安的能量在流动。经过长时间的精进修行,才能逐渐调和熟练。不要因为一时无法收摄心念,就放弃千生万世的修行大业。一旦稍得宁静,无论是在行、立、坐、卧的时候,还是在处理事务或身处喧闹环境中,都应保持心神安定。无论有事无事,都应保持无心的状态。无论身处静谧还是喧嚣,心志始终如一。如果约束内心太过严厉,反而可能导致问题,比如出现疯狂、颠倒的症状。当心念不动时,又应当适当放松,找到宽严适度的平衡点,使自己始终处于调和适宜的状态。控制而不执着,放开而不放纵。无论身处喧嚣还是面对事务,都不为所扰,这才是真正的定力。但不应因为身处喧嚣而不被干扰,就主动寻求更多的喧嚣;也不应因为面对事务而不感烦恼,就故意增加事务。应将无事视为真实的栖所,将有事视为应对外界的痕迹。如同水面的镜子,随物而显现各种影像。运用善巧方便,才能真正进入定境。智慧的开发有快有慢,这并非人力所能左右。不要在定中急于求得智慧,过于急切会伤害本性,伤害了本性就没有智慧。如果在定中不去刻意追求智慧,而智慧自然生发,这才叫做真正的智慧。拥有了智慧却不加以利用,看似愚笨,实际上却是真正的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进一步增强定力与慧力,使两者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无穷无尽。

如果在定中产生杂念,可能会招致诸多邪灵干扰。妖精、鬼魅等各种邪灵,会随着你的心念而显现。如果所见到的是天尊、仙人或真人,那就是吉祥的征兆。应当专注于保持定心之上,使之豁然开朗,没有任何遮蔽;在定心之下,应保持空旷无垠,没有任何根基。旧有的业力逐渐消散,新的业力不再产生。没有了任何挂碍,就可以从尘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长期修行下去,自然能够得道。

得道之人通常会有七个阶段的表现:

一是心容易进入定境,能察觉到各种尘世的诱惑与干扰。

二是过去的疾病全都消失,身心变得轻盈舒畅。

三是弥补了早年损失的生命,恢复了青春与活力。

四是寿命延长至万岁,被称为仙人。

五是将肉身修炼为气,被称为真人。

六是将气修炼成神,被称为神人。

七是将神与道合一,被称为至人。

随着修行的深入,对于这些境界的洞察力会不断增强。达到至道的境界,智慧就会圆满具足。如果长期修行定心,却没有达到以上任何一个阶段,短暂的生命最终走向衰败,外表的美丽也终将消逝。自以为智慧觉醒,声称已经得道,但实际上,这与真正的求道之路相去甚远。

以下是一首颂歌:

智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智慧的生起源于外界的环境,就像火的发生依赖于某种条件。)

各是真种性,承流失道源。(每个人都有真实的本性,但由于追逐外在的种种事物,偏离了道的本源。)

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当我们试图控制心念时,反而增加了烦恼。)

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一旦明白了心性本空的道理,就能打开通往各种奇妙境界的大门。)

来源:定观经

翻译:小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