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从西北一所艺术大学美术专业硕士毕业的我,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北京一所小学担任美术教师。由于对工作的热爱,我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参加工作的第五年就评为了一级教师,并且参与和主持了多个课题。其中,主持的市级课题就有2个,区级课题3个。小学美术老师的课并不多,平常除了工作和课题研发,我还用业余时间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2019年就升任了办公室主任。
这些工作成果,让我有了一种优越感。带着这份优越感,我从2015年开始计划考博。当年报名了两所心仪的师范类院校,石沉大海了。第二年,我调整了一下策略,降低了对院校的要求,从985到了211,并且把范围扩大到了北京及其周边城市,也不再执着于师范类院校,只要是可以在职读的双证博士都可以。本着这样的想法,我海报了多所院校,但是结果还是和去年一样。
有了前两年的失败,第三年我找到已经考上博士的同学,虚心向她请教成功的秘诀。同学建议我做好两点准备:第一,研究一下各个大学的考博政策,博士都是各个院校自主招生的,每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第二,想办法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博士录取方式是申请审核制,论文是绝对的加分项。热心的同学还给我介绍了几个核心期刊的人脉关系,分享了她自己发表论文的经验。那一刻,我以为自己终于找对方向了。但是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完成了两篇论文的发表,也研究了院校的政策,也报名成功了几所院校,参加过学校的考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毕业五年。看着当年的硕士同学炫耀着自己博士即将毕业,心里五味杂陈。要知道,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是全专业第一名,还是优秀毕业生,大部分美术生英语都不好,我是为数不多的过了六级的。我明明这么优秀,为什么考不上博士呢?偶然听到某同学“闲谈”,说考博要靠人脉,而且美术专业的还是要考本专业的博士比较容易,我默默的记下了。回去之后,就开始通过“母校”老师开拓人脉关系,老师建议我读脱产的,说没有在职名额,另外,让我参加一些展览,在美术作品上多做储备。
接下来的三年,我开启了另一片天地。经常出入各种画展,一有时间就投入“艺术创作”。还经常跟知名专家吃饭,想效仿同学,多认识博导,在考博的时候能派上用场。博导和专家都非常和蔼,每次提到报考,都表示“欢迎报考”。有了博导的鼓励,我自信的认为成功考博这件事情,肯定是板上钉钉了!然而,还是没能成功上岸。
一时间,我突然开始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我真的没那么优秀,够不上国家对博士生的要求吗?苦恼的我在网上刷着各种和考博相关的视频、论坛。网站上一直闪出一条线上咨询的对话框,扰乱了我刷刷刷的心情。我愤怒的点开咨询框留言:“你们能包过吗?包毕业吗?什么都不包就不用联系我了!”几秒钟之后,线上闪现出了一番话,深深触动了我:“同学,每一位有博士梦想的同学都付出了很多,无论什么原因让我们有了考博的想法,一直拼搏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给自己点赞!在这条艰难的考博路上,希望专业的我能够祝您一臂之力。”这份理解和认同让我有了尝试一下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考博的冲动,于是我谨慎的留下了一个备用微信号。
很快,微信上就收到了一条请求添加好友的信息。从信息上能看出来对方是一名素质很高的老师,对方非常有礼貌的留言:“同学您好,请问您是想咨询一下美术在职博士的报考吧?”看到信息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好像很踏实。成功添加好友之后,我详细的描述了我的基本情况,询问老师我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尽快考上博士。老师首先对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说到我的个人优劣势还是挺明显。优势方面,我的英语水平比较突出,过了六级;学习能力也非常不错,硕士毕竟是优秀毕业生;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尤其是在课程研发和教学落地这两块儿,成果显著。劣势也有两项,其一是论文实力,只有一篇北大核心,相较于其它美术理论研究的人来说,没有任何胜出的可能性;其二是专业的艺术作品,由于毕业之后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课程和教学领域,艺术造诣明显低于专业的艺术从业者。
骁唐长远教育的老师建议,考博这件事情必须从我自身的优势出发,找到合适的专业和院校。在这个前提之下,匹配到有在职名额并且愿意接受我的博导,和博导之间要建立学术上的沟通、研讨、达成认可,而不是在人情方面去下功夫。我本人在课程研发和教学领域的实力较强,这些都属于实践落地能力,而不是理论研究,所以偏重实践落地实力审核的专业博士比侧重理论研究的学术博士更适合我。无论是课程研发还是教学都属于教育的范畴,所以教育大类比较适合我。于是咨询老师帮我选择了教育专业博士里面的学科教学(美术)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很多师范类院校的在职名额都很多,并且是寒暑假和节假日上课,正好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能够轻松完成博士学习。这一刻,我终于有一种找对方向的兴奋感!老师马上帮助我梳理好了个人资料,安排参加了机构的线上评估,最终锁定了3所北京和天津的师范类院校,其中两所都是我第一次报考过的自己心仪的院校。
2024年的春天,真的是我个人考博之路的春天。通过专业机构的帮助,我跟某两所师范类院校的博导建立了学术上的沟通,得到了博导们的高度认可。机构还帮助我规划了备考学习方案,在专业的老师指导、监督、鼓励和一起备考的同学们的陪伴下,通过10个月的努力,顺利过了这两所院校的资料审核,进入到复试的环节。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关。笔试对我来说难度不高,毕竟是有专业的机构帮助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备考学习嘛!面试这一关让我非常紧张,听说是有专家小组的博导们共同提问。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机构的班主任和博士专家老师,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读博研究计划的指导还是内心动力不足的时候的倾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依靠感。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当我第二次走上面试考场的那一刻,我已经成功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