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能言善道工作室】
我国动力电池铁路运输实现突破。11月19日,三列运载动力锂电池的列车分别从重庆长寿渝巴专用铁路、四川宜宾港、贵阳国际陆港开出,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未来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交通运输部联合其他部门也接连发布相关支持政策,部署保障动力锂电池运输的相关方案与措施。业内人士认为,加快提升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对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动力锂电池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启多式联运新模式
我国是锂电池生产大国,四川、福建、江苏等省是主要锂电池生产地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847.5GWh,累计同比增长38.3%。不过,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生产地为广东、上海、重庆等地,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不断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动力电池运量攀升,动力电池运输环节重要性凸显。
长期以来,我国动力电池运输境内主要采用公路运输方式,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公路运输占比高达90%,出口则以海运为主。
11月12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推进交通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大容量光伏电池运输服务保障措施。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指出,在具备条件的场站开展动力锂电池铁路试运,研究推进动力锂电池国际铁路联运。
对于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中国铁路成都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铁路运输具有运力大、周期短、安全性高、成本适中、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此次铁路试运是对传统运输模式的一次突破。
“当前,我国动力锂电池运输发展呈现规模增量化、形式多样化的显著特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完善锂电池运输体系有利于调整优化动力锂电池运输结构,充分发挥各类运输方式在运量、运速、成本层面的比较优势,推动全链条物流配置降本增效,构建多元互补、有序衔接、层次多样、高效协同的锂动力电池运输网络。同时,可提升动力锂电池在交通拥堵、复杂天气、周期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下的货源稳健供应能力,降低生产线停滞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动力电池铁路运输试运行开展后,运输方式单一问题将得到改善,未来有望推广至中欧班列,为动力电池出口拓展新的运输方式。
多重难题有待破解
总体看,目前我国动力锂电池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速,但在实际运输环节仍有不少挑战。
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动力电池安全高效运输专题会议期间发布的《2023年动力电池运输行业发展报告》提到,当前动力电池的主要运输方式为道路运输,存在运力不足、停放受限、节假日运输受限、集装箱式储能电柜运输困难、普通货车非法运输锂电池等短板。同时,动力电池内河水运、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存在技术或流程上的堵点,安全防控能力仍有待提升。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公路运输占比高,而铁路商业性运输尚处于试点阶段,航空运输运营流程尚待优化,预计短期内无法实现对运力缺口的有效补充。
“海运存在速度慢、时间长、受天气影响大等固有弊端。此外,欧美国家在电池护照建立、碳足迹认证等方面对锂电产品出海形成掣肘,而我国锂电产品生产、运输规则同国际缺乏有效衔接,海运申报、审批、检测、清关流程繁杂,将进一步拉长整体运输周期。”孙传旺指出。
此外,由于动力锂电池的特殊性,一旦起火,具有着火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燃烧温度高、扑灭困难等特点,储运环节需特别注意安全措施,以防潜在火灾和爆炸风险?。目前,动力电池划归为9类危化品,道路运输承运相关货物需要危险品运输资质,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健全运输标准规则
业内专家认为,为有效降低电池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推动水路、公路、铁路及空运相结合的多式联运新模式是完善动力电池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
《若干措施》明确,力争到2027年,动力锂电池运输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打通,运输效率稳步提升,综合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保障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更好服务外贸出口“新三样”。
据了解,四川计划在试点工作中,在总结动力电池铁路试运经验、完善铁路安全运输条件的基础上,拓展动力电池铁路运输通道,建设东至长三角西达西藏、南联粤港澳北通京津冀的2条国内运输通道,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1条海铁联运通道,并提出动力电池国际铁路运输推进实施方案。
孙传旺建议,要健全完善动力锂电池运输标准规则,充分发挥运输标准对锂电池运输体系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多工具种类、各运输环节、分层级管理等关键性标准落地实施,优先研究制定锂动力电池铁路运输资质标准、技术标准、流程标准,引导重点地区、龙头企业参与标准实施试点,不断强化国内标准同国际规则动态衔接。此外,各方需统筹保障锂电池运输车辆停靠、线路建设、货物堆存用地需求与合理布局,并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打造区域互联的锂电池运输智能管理平台,强化锂电池产品状态、运输车辆点位全天候、实时性、信息化管理。
编辑:李慧颖
审核:张鹏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能言善道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