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四川成都某中学食堂的1张照片流出,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照片上显示,这所学校的食堂里,居然设置了专门的“学霸就餐区”。
吃饭用的是精致高端的木质饭盒,每人还能分配到一碗瓦罐汤和一个橙子。
到了饭点,这些学霸精英们虽然和其他普通学生坐在同一条长桌上用餐,但饭菜豪华程度明显不同。
“学霸就餐区”这几个醒目的大字,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光环,彰显着等级的森严。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看不惯学校区别对待学生,吃个饭也分三六九等:
“我感觉这就是校园歧视!”
“婆罗门的风还是吹到了象牙塔。”
“建议老师也搞个优秀教师区,普通教师区,最差教师区,这样也可以激励老师。”
也有很多人觉得这种激励方式本质和发奖状、奖学金一样,没什么问题:
“我觉得挺好,凭本事吃饭。”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舆论发酵后,学校的工作人员出来解释说:
“那个是他们月考中单科第一、年级班级第一,还有进步第一名,他们获奖的奖励,平时不这样。
今天是他们表彰了,我们表彰每次都会给每个年级的一次奖励,给一个学校的文创、一次免费的餐食。”
后续也发布了情况说明,认识到这种激励方式思虑不周全,已经整改取消了。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浙大奖学金”事件,和学霸就餐区有异曲同工之处。
浙江大学官方发布了一篇名为《24/67656,他们拿下浙大最高层次奖学金》的文章,却被很多学生联合抵制了。
为了造神而不顾广大普通同学的感受,傲慢地把67656名学子当成分母,否定他们的价值。
就好像这6万余人,都是优绩主义下的失败者,只是这24位获奖同学的衬托。
哲学家叔本华说得好:“赞美一个人,就是在变相贬低另一个人。”
当“学霸就餐区”、“普通学生当分母”这种宣传方式成为常态,那些成绩没那么优秀的学生,会不会日益被焦虑裹挟着,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
02
你会看到当下社会,“唯成绩论”、“优绩至上”的理念,就像天罗地网一样,辐射着所有人。
年轻人不断接受着分类、筛选、排名,胜出者不敢松懈,失败者则蒙受着社会羞辱。
在这种压力下,教育的军备竞赛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学生和家长们越来越卷,没有一刻不焦虑。
比如有7年级的学生,因为凌晨12:30还做不完作业,在书桌前崩溃痛哭。
家长反映,每天都要做到这个时候,根本做不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人在地铁目睹了这样一幕:家长带孩子坐车,还随身携带着便携桌子。
让她坐车的时候也不能闲着,必须在桌子上看书、做功课。
另一位小学生更是装备齐全,在地铁上写作业,桌子、板凳、护眼灯一应俱全。
有家长甚至认为,学习比自家孩子的命还重要。
有孩子生病刚好一点,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让她今晚写一篇关于生病的所感所想。
有孩子想到患癌去世的爷爷而痛哭,妈妈却说,现在想爷爷都是假的,好好学习才是真的想爷爷。
有人分享说,她那在河北上高一的表妹,已经超过三周没洗澡了,甚至初三的时候就开始过这种日子了。
真实的高中生,根本不像青春校园偶像剧中刻画的那样,而是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死感:
因长期睡眠不足和学习压力,导致面如土色、双眼无神,唱着唱着倒下去一个也毫不奇怪。
而内卷的风气并不是中学生、高中生的专属,已经蔓延到了小学、幼儿园。
比如北京海淀区的小学生,即使在假期,也要每天严格执行着紧凑的学习安排:
上午学写字编程口语,下午跳绳游泳打球。
他们的日程安排表,堪比日理万机的世界500强CEO,以分钟为单位计时,从早到晚不能停歇。
上海的高端幼儿园则更是到了Next level,从中班就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还提供一周7天的全寄宿托管。
幼儿园的周末辅导班,上的内容包括托福、雅思、袋鼠数学,所有班级都要经过入学测试。
在这种越来越卷的风气下,患上心理疾病的孩子层出不穷。
北京的儿童医院里,甚至衍生出了:“拒绝上学普通门诊”、“学习困难普通门诊”......
03
你说这些家长、孩子,敢停歇吗?能停歇吗?
家长圈里,有个“剧场效应”:
就好像电影院里的观众,前排站起来,后排也不得不一个个都站着,否则就看不到了。
别的家长疯狂给孩子报补习班、督促孩子内卷,自家如果不跟着,就会“落后挨打”。
每个人都像极了那个在跑步机上不停奔跑的人,虽然一直努力向前,却始终没法真正到达那个可以轻松自在的“终点”。
如同美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所说:
“基础教育中的激烈竞争让优胜者付出了极为残酷的代价,优胜者身心俱疲,被筛选掉的人则蒙受羞辱,陷入沮丧和无力。”
在优绩至上的社会里其实根本没有赢家,无论强者还是弱者,都被剧烈地伤害着。
多少人即使长大后,仍经常在午夜梦回时,做过关于高考的噩梦。
“成绩不好就会完蛋”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无数东亚学子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04
优绩主义让每个人都不断向优秀靠拢,优秀的定义却狭隘又单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成为行业的顶尖精英,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聚光等下接受众人的喝彩。
一个真正有爱的社会应该是,大家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就像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没有职业歧视,没有刻板印象。
我已经学上了我最喜欢的专业,我会努力烤出世界上最香最甜的小面包。”
评论区里,好多人都分享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
有宠物殡葬师,把每个小动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送它们最后一程;
有乡村教师,在高原上好好地守护小朋友的童年;
有人争取把香菜种满各个角落,让大家都有火锅涮......
是啊,如果每个人都考公考研,谁来烤美味蛋挞呢?
生活是沿途充满美景的旅程,而不是一场只有优胜者才能抵达终点的竞赛。
坐不上“学霸就餐区”又如何,拿不到最高层次奖学金也没关系。
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时节,秋菊不该拿去陪衬春天的海棠。
亲爱的朋友,我祝你的人生永远柳暗花明。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