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一直流传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意思是上了战场,命令是否听从有时得视情况而定。
而这句话放在王近山身上非常合适,因为他就是靠“违抗军令”出名的,在某次战斗中没有听从上级指挥,自作主张进行了攻击。
战场上原本就是枪林弹雨的,而作为一个军人,一开始就知道军令如山,因此服从命令是最基本的。
可王近山偏不,在关键时刻毅然采取另一种行动,眼看局势瞬间发生改变,他最终没有听从命令,竟然取得了胜利。
这件事情让王近山出名了,也让士兵对他心服口服,上级也大为惊讶,而在历史上,不听命令而创下佳绩的人还不在少数。
韩先楚将领也是一位违抗过命令的人,那是在1936年,韩先楚率军在北路单独行动,得知城内有国民党马鸿逵部的一个骑兵营镇守。
当时敌人只有一个营,韩先楚看着这块“肥肉”,想着不吃实在可惜,于是定下了攻打定边城的计划,并发电报给指挥部。
眼看着最佳时期已经到来,韩先楚不等电报回复就命令部队参战,就在即将要攻击之时,老总指示“绕道前进” 。
面对命令,韩先楚犹豫起来,打的话违抗命令,不打的话又太可惜,后来还是决定开打,最后取得了辉煌成绩。
因为韩先楚打了胜仗,抗命之罪也就没有追究了,反而该记功,后来有人曾问许世友,在众多将领中最佩服谁,他回答:“韩先楚”。
然而这两位都不算什么,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出了一位违抗命令的排长,也正是他当时违抗命令,创下了一个佳绩。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爆发一年多了,美国终于找到一个彻底反攻我们的机会,当时我党也出现了错误判断,做出了不打的决定。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军有一位师长认为如果不反攻的话势必要出大问题,最终竟然违背上级命令,挡住了美军的去路。
也是这个举动,美军错失了这唯一一次可能战胜我国军队的机会,那么执行此次任务的师长是谁呢?他又做了什么呢?
他的名字叫黄朝天,出生于1915年,是江西省的一个贫困农户家庭的孩子,十岁时他就出门打工,过着艰难的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朝天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改变旧中国、建立新中国,后来他多次参与革命活动,不久后又加入红军队伍。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朝天担任了陈毅元帅的警卫员,期间他一有空就去参加中央举办的补习班,久而久之讲话文雅了许多。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干涉他国内政,毛主席及时作出对策,志愿军遵照中央命令跨过鸭绿江。
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就尝到了志愿军的威力,损失近两万人,而这也让美军十分憎恨志愿军,想着反攻。
不久后,彭德怀总司令指挥第二次战役,美军被打到三八线以内,第三次战役朝鲜部队与我军会合,联合国军再度付出2万余人的代价。
在此背景下,美国临阵换将,由身经百战的李奇微负责指挥此战,但我们依旧不怕,第四次战役再次见识到了中国志愿军的厉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军为保证作战持续性,中央特地下令部队回军休整,可在同一时间,这个消息被美军知道了。
李奇微认为这是个最佳机会,打算利用此长处将我军分割,从而逐个击破,但他却碰上了黄朝天的部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级下达重新整备、以待良机的命令,可那个时候黄朝天麾下的先头部队已与敌人遭遇。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朝天考虑到华川大桥的重要性,当机立断做出“打”的决定,后来黄朝天的部队就与美军周旋,打乱了敌人阵脚。
后来我军也派了人过去,黄朝天那个时候已经坚守13天,后来敌人落荒而逃,事后黄朝天得到了中央的表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