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们可谓是性格各异,但同样也个个都是武功高强的。
而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都是聚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开始了对抗朝廷。
但梁山的悲剧似乎早就已经注定了,在宋江的心中,招安的想法一直都存在着,只是在他当上梁山一把手之后,才逐渐显露出来。
宋江
或许他自己都没想到,一场征方腊,能直接害了他身后的兄弟们,一个个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就剩下了二三十个。
不过在他们中间,却有一位非常“腹黑”好汉,他的不仅腹黑,而且武功还非常地高强,甚至连武松都不是他的对手。
而他之所以名气没有武松那么大,就是因为他总是假装自己很弱,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让他活到了最后。
那么这个人,正是“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的超凡能力
跟其他凭借武艺行走江湖的好汉不同,公孙胜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法术,要知道,他的能力可并不是简单的拳脚功夫,而是能够呼风唤雨、操控飞剑的强大法力。
那么这种超凡能力,就使得他成为了梁山阵营中不可或缺的战略力量,同时,这样的战斗力可远不是武松、鲁智深这些以武力见长的头领可以相比的。
而公孙胜的强大,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他对敌方强敌的克制。
我们知道,田虎手下的“幻魔君”乔道清,同样是精通妖法,甚至还一度把梁山大军逼入了绝境,就连鲁智深、武松这样的猛将也被他生擒。
乔道清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孙胜一出马,他强大的法力就能轻而易举破除乔道清的妖术,从而扭转战局,成功解救出被俘的兄弟。
可见,他一人之力,便可抵挡敌方顶尖高手,甚至能够扭转战局。
而他选择加入梁山,或许确实就是为了实现“救民于水火”的理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梁山的现实跟他的理想渐行渐远了。
要知道,梁山好汉的构成复杂,许多人并不是真正的义士,而是地方小吏、流氓恶霸、下级武官,他们上梁山的目的并非为了天下苍生,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说白了就是,梁山内部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权力斗争和明争暗斗,且例子真的非常多。
公孙胜、宋江
那么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公孙胜的理想逐渐幻灭了,他开始意识到,梁山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替天行道”的义军,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私欲的团体。
所以他无法改变梁山的发展方向,也无法融入这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也让他开始了不轻易显露自己的实力。
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即便有如此强大的公孙胜坐镇,梁山却仍然屡陷困境,最终走向了悲剧性的结局。
那么就有人问了,既然公孙胜如此强大,为何不全力以赴帮助梁山摆脱困境?难道他只是空有强大法力,却缺乏一颗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义胆?
公孙胜
说实话,他或许并不是没有能力,反而能力还很强,他之所以没能带领梁山“走向辉煌”,主要还是因为他常常“出工不出力”。
说白了就是他会“装”,虽然他很厉害,但他会装作自己并没有什么能力,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进行了保护。
而公孙胜的这种“惜力”,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有的,也就是“截取生辰纲”那会儿。
面对押运生辰纲的杨志,公孙胜完全有能力使用法术将其制服,但他却选择了与吴用等人合谋,用迷药放倒了杨志和押送的官兵。
那么这种做法虽然达到了目的,却显得有些多此一举,也增加了行动的风险。
公孙胜
包括在后来的征战中,公孙胜虽然也曾出手解决强敌,但更多的时候,他似乎更倾向于“袖手旁观”,让其他兄弟冲锋陷阵,以命换命。
虽然征辽、田虎、王庆的过程中,梁山并没有折损主要头领,但如果公孙胜能够更积极地发挥他的法术,或许梁山大军可以避免许多伤亡,战斗过程也不会如此艰苦。
或许就是这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就为梁山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同时也是因为梁山内部的权力斗争太强,才导致公孙胜选择了“出工不出力”的方式待在梁山。
事实上,在这期间,公孙胜也曾选择离开过梁山。
公孙胜
离开梁山
其实要说公孙胜离开梁山,那可不只有一次。
而公孙胜的两次离开梁山,就是他人生轨迹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一次离开就发生在宋江接父亲上山之后,表面看来,公孙胜是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的,但事实上,这只是个幌子。
其实他早就已经把母亲安顿妥当了,这次离开,实际上就是对晁盖、吴用等人失望的表现,主要还是因为他看清了梁山的本质,对梁山的发展方向失去了信心,才选择了离开。
或许公孙胜自己也没想到,命运的安排却让他再次回到了这片曾经让他失望的土地。
公孙胜
第二次离开是发生在征讨方腊之前,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梁山大军即将面临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恶战,可以说正是需要公孙胜这样的强力支援的时候。
但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孙胜却再次选择了离开。
而从表面看来,公孙胜的第二次离开是因为听从了师父罗真人的劝诫,“遇汴而还,逢幽而止”,才选择的离开。
但说白了,其实就是他对宋江的招安路线的彻底不满,在他看来,他和宋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愿意再和宋江共事了。
虽说公孙胜的两次离开,都是因为他对梁山、对宋江失望了才做出的决定,但却还是让他背负上了“逃兵”的骂名。
公孙胜
其实从公孙胜的角度来看,他的离开并不是背弃兄弟,而是为了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他无法认同梁山的发展方向,也不愿参与到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
所以说,公孙胜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逃兵”,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智者”。
智者公孙胜
我们知道,公孙胜是一个复杂又多面的角色,所以并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定义。
在他的身上,既有理想主义者的执着和追求,也有普通人的孝心和无奈。
在梁山期间,他深谋远虑,洞察世事,对梁山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能够预见晁盖的局限性,也能够看穿宋江的野心。
所以说,他选择离开梁山,其实并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
公孙胜
然而,公孙胜的离开也让他背负了“逃兵”的骂名,在梁山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公孙胜却选择独自离去,这无疑是对兄弟情义的背叛。
事实上,他拥有强大的法力,本可以帮助梁山渡过难关,但他却选择了袖手旁观,这让人难以接受,在兄弟们浴血奋战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置身事外,这无疑是对兄弟情义的背叛。
尤其是在征讨方腊的关键时刻,他的离去更是让梁山损失了一员大将,也间接导致了梁山最终的悲剧,如果公孙胜能够留下来,或许就能改变这场战争的结局,挽救更多兄弟的生命。
但抛开“智者”和“逃兵”的标签,公孙胜更像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心怀天下,追求“救民于水火”的崇高理想。
公孙胜
而在当初,他选择加入梁山,主要是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梁山的现实却和他的理想相去甚远,他逐渐对梁山失望,最终才选择了离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其实跟梁山大多数好汉的悲惨结局相比,公孙胜的结局还是非常幸运的,正是因为他的离开,才使得他最终得以善终。
不管怎么说,公孙胜选择远离纷争,坚守本心,这让他避免了梁山覆灭的悲剧,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让他在乱世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公孙胜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才最终获得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这,或许就是他心中真正的“成功”。
可这种成功也带着一种悲凉,因为他最后的结局是孤独终老。
但相比于其他好汉来说,公孙胜的结局也是算是非常好的了,最起码善终了,像梁山的大哥宋江,在征方腊之后,被佞臣陷害,喝下了毒酒,就此身亡。
而在宋江死之前,他还拉上了最信任他的李逵一起上路。
宋江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武松,其实相比来说,武松的结局也还不错,只不过在征方腊期间不幸少了一条胳膊,随后他选择了遁入空门,潜心修行佛法。
还有卢俊义,也是被人陷害喝下了被注入水印的救,坐船时毒性发作,一头栽进了河里,就此没命了。
所以说,公孙胜的选择何尝不是一种自保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