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前,李醉降仙。今日李醉得闻之,曰: 不可思议
文/王博太
图:程冯冯 王红利 王清风
《敦和堂主像》 重庆·徐学/绘
日前,《中华风》杂志特邀主笔、《禅道》杂志主编高一白先生,夜读南宋词人周密文集《癸辛杂识》时,发现有一篇《李醉降仙》的文章,甚为称奇,便截图发给西安老子学院院长李醉先生。
李醉先生大呼“不可思议”。当时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化雅集,众师友皆惊诧“先生”莫非穿越到800年前去了吗?
南宋末年著名文化人周密的这篇文章,记录的“李醉降仙”故事,亦引起習儒斋主王博太先生的好奇,乃笔录分享这段古今奇遇。
今天的李醉先生说,闻听这段历史穿越传奇时,正有长安“醉门生”汉礼尊师文化雅集于陕师大庠序一隅举行,李醉先生诵读高一白先生转来南宋《李醉降仙》文章,举座皆惊,皆曰不可思议。
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所写《李醉降仙》短小离奇文章,全文如下:
应山在淮阃日,吕少保荐一术士,能降仙,豪于饮,号曰李醉,施州人,凡有所祷祈,令人自书一纸,实卷之,以香一片,令自祈祷,且自缄封书,押并金纸一百,焚于香炉中。然后索酒,痛饮多至四五斗,乃浓墨大书,或草或画卦影,或赋诗词之类,多至数十纸,皆粲然可读。其答所问,往往多验。一日,应山密书以扣襄樊之事,醉后大书十字,云:山下有朋来,土鼠辞天道。每字径尺馀,至甲戌岁,度宗升遐,解者谓度宗庚子,生纳音属土,所谓土鼠者耶。
应山人李庭芝在淮河边带领军队驻守抗元的时候,他的门客吕少保曾推荐了一位术士,这个术士能让神仙降临人间,豪爽而善饮,这个术士名叫李醉,是施州(今湖北恩施)人,凡有所祷告和祈福的事情,李醉便令人给自己书写成一张纸,扎实地卷起来,还以一片香作为标记。让人为自己祈祷,自己却缄口无言,还把书信封起来,押上黄纸一百张,在香炉中焚烧。然后,索要酒水痛饮四五斗,待醉酒之后,浓墨大书,或者是草书,或者画卦象,或者作赋、吟诗、填词之类,简直多得数十张纸,都不能停下来,然而内容都很显著,粲然可以诵读。这个时候,术士李醉回答旁人所问的事项,往往大多竟然都很灵验。有一天,李庭芝写密信给李醉,扣问襄樊的事情,李醉喝醉酒之后,写了十个大字:“山下有朋来,土鼠辞天道。”每一个字的直径达到一尺有余。到了甲戌年,宋度宗去世了。有人解释说,宋度宗是庚子年出生,纳音属土,这就是所谓“土鼠”吧。
当今李醉认为,这位800年前的术士李醉,能够把“土鼠辞天道”,作为解释宋度宗之死的奇异预测,盖因庚子年在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中属于“壁上土”的缘故。这里的庚子,不是因庚属金而为金鼠,而是因干支的纳音属土而为土鼠。
国学大师、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教授题赠《道》
这位南宋度宗皇帝赵禥的确短命,原来早被江湖术士给测算出来了。当时,蒙古军已经攻占到了襄樊,与南宋都城杭州只隔着一条长江。镇守荆门的守将李庭芝的门客吕少保,推荐这位李醉大仙预测攻守襄樊之事,术士李醉很高明地避开襄樊不谈,却直接写出十个大字:山上有朋来,土鼠辞天道。预测甲戌年赵禥就薨了,五行上赵禥是壁上土,很薄很不牢靠的命运。原来将近三百年的大宋王朝的基业,就是那堵墙壁,倾塌在即。
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题字
文化学者李醉认为,南宋末年著名文化人周密通过记录这样的灵异事件,来委婉地表达当时南宋王朝何以会被元朝推翻的反思和对英雄的怀想。李醉降仙,显然是周密对南宋名将李庭芝的称颂,只不过难于直言,编造了这样离奇的故事罢了。
著名学者、集邮家郭润康先生题赠李醉院长:“藏界搜罗富天下,洞天观察明日月”。
这一则故事里的应山即是指李庭芝,周密采取以地名来代指人名的曲写笔法。
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李庭芝以荆湖制置使督师援襄阳(古称襄樊),由于范文虎的牵制不让出救,襄阳失守,李庭芝被贬官。不久,元军围攻扬州,李庭芝被起用为两淮制置使。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宋军被元军大溃于芜湖,沿江诸城不战而降,李庭芝独守扬州,屡杀招降者。
德祐二年(1276年),南宋谢太后降元后,曾两次勒令李庭芝降元,被李庭芝均予以严辞拒绝。其后,扬州的粮食用尽,李庭芝被迫突围转战至泰州,被元军所俘,杀害于扬州。李庭芝无疑是一位南宋的民族英雄。
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榆林道教协会会长、白云山住持张明贵道长题赠“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周密称颂英雄,采取讲述李醉降仙的故事,来隐诲地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对南宋王朝灭亡的哀叹。
李醉先生应邀出席素斋晚宴,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冯其庸教授、《西游记》孙悟空饰演者六小龄童、大慈恩寺方丈增勤大和尚共进素斋时的餐谱。
当代李醉指出,周密的一生著述甚丰,既有《癸辛杂识》还有《浩然斋雅谈》《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抄》《澄怀录》《浩然斋意抄》等作品集存世,其内容涉及当时朝野遗事、典章制度、社会风俗、诗词文评、书画鉴赏等等。
这位宋末元初的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出身于五世官宦家庭,自十七岁随父游历,其父周晋逝世后,以门荫入仕,景定四年(1263年),三十一岁因督买公田一事得罪权相贾似道而辞官。
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兴善寺方丈,青龙寺住持宽旭大和尚题字。
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周密先后出任两浙运司掾属、丰储仓检查。期间,广泛交游,参加吟诗结社活动。
南宋末年的周密,曾任义乌令(今属浙江)。南宋覆灭后,周密入元不仕,专心著述。
汉传佛教律宗祖庭净业寺方丈本如大和尚遗墨。
元大德二年(1298年),周密逝世,享年六十七岁。其生前笔记体史学著作颇丰硕,作为南宋末年的雅词词派领袖,周密的词作融会姜夔、吴文英两家之长,形成典雅清丽的词风。他一方面取法姜夔,追求意趣的醇雅,另一方面与吴文英交往密切,词风受其影响。
李醉先生谈到,描绘杭州西湖十景的组词《木兰花慢》以文笔清丽而著称,便是周密成名词作。
周密词作内容以南宋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收于词集《萍洲渔笛谱》内。后期作品见于《草窗词》和江昱所辑的《萍洲渔笛谱集外词》。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为李醉题书斋号《敦和堂》
前期多为吟风弄月、宴饮酬唱之作,此时的南宋已危若累卵,后期有不少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苍凉凄咽之作。
李醉先生应邀出席第一届西安楼观西安老子文化节。
故园愁眼,立尽斜阳无语。这是词人周密的自我写照。被公认为周密压卷之作的《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这首词,抒发羁旅思乡之愁绪。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朱乃正题:敦和堂。
国破家亡的周密,实际上已经无国可投、无家可归,他将身世之感与黍离之悲杂糅表达为后期词作主要基调。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当代学人李醉与習儒斋主共同分析南宋周密文化人的个性特点时感受到,周密的儒学思想是其生命本质,其创作要求做到“无兴不作”,认为"情志"的表达,应该达到意蕴深厚和美感悠长的效果,体现出周密以儒学为主,佛道兼收的思想主导体系。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题赠李醉院长《西北走廊胜迹图》
周密所怀有的达济天下、尊王攘夷、爱民护民,以及捍卫传统文化为己任等儒家思想,体现在他的出仕救世、甘为遗民、抵制公田之法、勤于著述等一系列实际行动之中。
华夏第一正财神赵公明财神祖庙首任住持赵崇策道长致李醉院长《赵公明故里》请柬。
南宋王朝的灭亡成为周密思想的转折点,晚年的周密将浓厚的儒家济世之情表现为著述中的故国之情和对元朝的不合作态度,另一面则表现为家国灭亡所激发出的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周密在宋亡后始终不仕,以著述为业,显示出他积极进步主流思想。
李醉院长为赵公明故里文化复兴出资出力,华夏第一正财神赵公明财神祖庙管委会主任赵英文赠李醉先生赵公明财神祖庙“道经师宝”印留念。
华夏第一正财神赵公明财神祖庙首任住持赵崇策道长赠李醉院长《赵公明财神祖庙玄机图》。
李醉言道,南宋灭亡,象征着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沦丧。这种残酷的现实在南宋学者周密心里造成严重冲击,封建士大夫的坚守与操行,浇铸成为一道森严的"夷夏之辨"的墙壁。
宋亡以后,周密选择隐居终老不仕,其文化的坚守表现在他的笔记,虽作于元初,却从不按时例称"宋"为"前朝",仍以"宋"呼之;而对于元,则称之为"虏",思想情感十分鲜明。
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草堂寺方丈谛性大和尚题字。
著名高道、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榆林道教协会会长、白云山住持张明贵道长录毛主席在佳县题词赠李醉院长。
可以看出,南宋周密并不是一位理学家,但是他对南宋理学的认识与批判,显然是当时不满理学之言的总结与发挥,体现出当时社会思潮的进步走向,同时也无疑代表了日后"反理学"理论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于后来王阳明“心学”的出现在客观上做了思想铺垫。周密不仅诗词文皆通,且书法绘画俱佳,是一位少见的艺术全才。当代李醉好友高一白先生,摄猎广泛,读书唯实,言及南宋周密,讲述李醉降仙故事,堪称今古学人公案。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题字
周密曾说:是非真诞之辨,岂惟是哉?信史以来,去取不谬、好恶不私者几人,而舛伪欺世者总总也。可见,这位学养深厚的南宋末年著名词人, 生活在改朝换代的乱世。公元1279年,南宋将亡之际,当时已经47岁的周密,寓居杭州癸辛街,为表示自己成为亡国之民的愤慨,坚决不取仕于元朝而专心著书,取书名为《癸辛杂识》,以大量篇幅来歌颂南宋坚持抗战士大夫和将土们,对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和卖国求荣的投降派人物表达憎恶并且进行斥责,体现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比如: 褚起亮不就试、文山像赞、李醉降仙、张世杰忠、襄阳始末、蹇材望等篇章皆颇著名。
人民日报签字版(敦和堂收藏)。
今日之新时代,有感于高一白、李醉、王博太三学人,就南宋“李醉降仙”一席谈,概知中华传统文化之深厚与广远,犹以宋元之际为分水岭也!
长安“三老”叶浓赠李醉院长197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考古学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石兴邦题字。
石兴邦先生赠李醉院长《人民日报》驻陕西记者站站长孟西安先生信札。
《人民日报》驻陕西记者站站长孟西安致石兴邦先生信札。
著名歌唱艺术家贠恩凤题字:“阅读中国,书香社会一一李醉邀您共读书”。
金庸先生在古城西安观看《李醉秦俑票证收藏集》后为李醉先生题字“华山论剑,一冲飞天”。
书画大家、“长安三老”叶浓先生题赠“今日醉美”。
编辑:意不尽网编辑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