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万物互联的理念正深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引领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构建,其中物联网平台作为连接上下层的桥梁,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作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致力于向学生传授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平台层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未来从事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它涵盖了广泛且日新月异的技术领域。然而,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内容有时难以避免地会出现滞后,与企业实际需求和技术前沿存在一定的差距。

传统的“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往往过分聚焦于云平台的学习,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云计算的讲解上,而忽视了物联网平台特有的规则引擎、设备影子、设备联动等关键内容的传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和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探索。

教学目标上,我们明确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教学内容上,我们紧密贴合物联网平台的最新发展,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实践性、项目式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创新形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我们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小组互评、实验报告、课后作业、课堂参与度、项目答辩和期末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改革

1.1 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在以往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主要聚焦于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云存储解决方案、云安全措施以及云计算平台的相关知识。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这些内容已无法全面满足当前对物联网平台理论的深入需求。目前,物联网平台技术领域已经扩展到物联网应用协议、规则引擎、设备影子技术、设备联动操作以及应用API等关键理论领域。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物联网平台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亟需进行改革。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紧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并结合企业需求调研分析来定制课程教学内容。

1.2 企业需求调研与分析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联网平台技术成为企业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支撑。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物联网平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了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和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同时,企业对物联网平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长,对这些人才的技能要求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协议开发(例如MQTT、COAP等)、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云计算平台开发、物联网平台测试与运维、公有云物联网平台应用等方面。

1.3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物联网平台技术是物联网体系架构中的高端技术,因此课程通常安排在学生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进行。此时,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单片机、传感器、传感器网络、自动识别技术和嵌入式等物联网基础课程,并掌握了C、Java、Python等基础编程语言,具备了一定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思维能力,对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体系的整体框架有了初步了解。然而,学生在物联网综合项目的实践能力和开发技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独立系统开发物联网平台对他们来说仍是一大挑战。因此,在课程目标设定和内容组织上,应注重以公有云物联网平台为例,让学生系统掌握物联网平台的工作流程,而非仅仅聚焦于物联网平台的开发搭建。

1.4 课程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

“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目标的设定需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紧密围绕企业对物联网平台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与技能要求。具体而言,本课程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精通物联网协议:学生应深入理解MQTT、COAP等物联网协议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具备进行基本物联网设备开发与维护的能力。

(2) 系统架构设计能力:掌握物联网四层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依据企业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系统架构方案。

(3) 云计算基础认知:对云计算的工作模式及云平台的工作原理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物联网平台技术奠定基础。

(4) 物联网平台技能掌握:全面理解物联网平台中的基本概念,如设备联动、规则引擎、命令下发、设备影子、OTA升级等,并熟练掌握公有云物联网平台的使用方法与数据上云的工作流程。

(5) 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1.5 教学内容的高效组织

基于对企业需求的深入调研与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现状的准确分析,“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公有云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进行组织,并注重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课程整体划分为以下五个模块:

(1)物联网平台技术概览

介绍物联网平台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与重要性。同时,详细阐述公有云物联网平台的介绍与应用场景,帮助学生了解公有云物联网平台在行业中的优势与应用。

(2)云计算基础知识

深入讲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及其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等。结合公有云物联网平台的架构与特点,让学生明确公有云物联网平台在云计算领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物联网协议与通信技术

系统介绍物联网中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如MQTT、COAP、LWM2M、Modbus等,并重点深入讲解MQTT、COAP物联网协议的原理与应用。通过实践环节,如MQTT相关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MQTT协议,能够利用该协议将物联网数据上报至物联网平台。同时,结合公有云物联网平台支持的协议与通信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在物联网协议与通信方面的优势与能力。

(4)公有云物联网平台核心功能解析

本模块将深入探讨公有云物联网平台的核心功能与能力,涵盖设备接入、设备管理、消息通信、规则引擎、监控运维及应用集成等多个方面[4]。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学生将直观理解物联网平台的基本功能,并洞察公有云物联网平台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与实现流程,从而深化对平台核心能力的认知。

(5)公有云物联网平台开发实践

在公有云物联网平台上实现物联网解决方案,需涉及产品、设备和应用的全面开发。此模块作为课程的精髓,着重于产品开发、设备侧开发及应用侧开发三大领域。产品开发部分将展示物联网平台的界面操作与功能查询,涵盖产品管理、模型开发、插件开发、在线调试等关键环节。设备侧开发则聚焦于设备与物联网平台的集成对接,包括设备接入、业务数据上报及平台控制命令处理。应用侧开发则侧重于业务应用与物联网平台的集成,涉及API接口调用、业务数据获取及设备远程控制。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学生将深入掌握公有云物联网平台的开发流程与技巧,切实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二、“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革新

传统“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互动式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该课程更需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突出实践性和项目化。以下教学方法可作为改进方向:

2.1 强化实践性教学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其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设置多样化的实验任务。这些任务可包括搭建MQTT的EMQX服务器、使用mqtt.fx客户端工具、在公有云物联网平台上进行产品、设备及应用的全面开发、基于平台的应用模拟器开发、规则引擎实验及数据转发实验等。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验任务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如设备ID、产品名称等可设置为与学生班级、姓名及学号相关的信息。在数据上报至公有云物联网平台时,每位学生的数据应各具特色,以确保实验的多样性与实效性。

2.2 项目驱动式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综合性项目,通过项目的实践来导入并深化课程内容。每个项目可进一步细化为多个具体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公有云物联网平台开发基础”模块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厨房烟雾报警系统”综合项目,并将其拆解为三个任务:一是负责在公有云物联网平台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备注册;二是实现厨房烟雾浓度检测,并通过MQTT协议将数据上报至平台;三是在平台上配置规则引擎,当烟雾浓度超标时,触发告警或向用户发送短信,甚至下发命令至智能推窗器以自动开窗。学生将以三人为一组的小组形式,分别承担上述任务。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会同步讲解公有云物联网平台的产品与设备开发流程。这种边学边练、分工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3 案例导向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联网平台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实现过程,引入真实的物联网平台应用案例至关重要。公有云物联网平台在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等领域的成功案例,便是极佳的教学素材。

在智能家居领域,通过公有云物联网平台,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家庭设备如何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升家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例如,家庭中的各种智能设备如何接入同一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学生还可以探讨如何在智能家居中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共享等功能,并思考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在智能城市领域,公有云物联网平台的应用案例则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如何助力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和设备,物联网平台能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等数据,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的依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联网在城市规划、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安全问题。

通过对这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物联网平台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和实现过程。同时,这些案例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灵感,增强他们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三、“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往往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忽视学习过程,而过于注重考试前的突击复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物联网平台技术”这类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课程,我们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价方法,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小组互评机制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将被组织成小组进行讨论与合作项目。通过实施小组互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评价学习表现,识别各自的优势与待改进之处。此机制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还显著提升了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2)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环节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及数据。由于每位学生的实验条件与数据各异,其撰写的实验报告也各具特色。实验报告不仅是对实验过程独立完成的验证,更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3)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作为巩固课堂知识的关键环节,通过设计涵盖理论习题与背景知识的题目,旨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业完成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与应用程度。

(4)课堂参与度评估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问频率与回答质量,全面评估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从而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与学习。

(5)项目答辩展示

项目完成后,学生需进行答辩汇报。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回顾项目实施过程,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答辩中的互动反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项目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反思。

(6)期末综合考试

期末考试作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旨在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与理解深度。考试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结语

随着“物联网平台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我们旨在培养出更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物联网技术人才。通过结合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我们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教学改革举措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联网平台技术,激发他们对技术的热情,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努力,学生能够在物联网这一充满活力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