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一位人大教授的爆论,再次让人民群众的三观碎了一地。

近日,哈萨克斯坦高官叶尔兰·卡林到访中国人民大学,分享了哈国人口政策改革经验。演讲结束后,人大教授王宪举提出了一个问题:

“听说(你们国家的)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她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家伙,如果不知道前后语境,我以为这话是出自上世纪拐卖妇女的人口贩子之口。真是活脱脱的开历史的倒车啊……

又是“老老实实”,又是“服服帖帖”,试问这位教授把当代年轻女性的个人意志置于何地?

当然,上图中的公众号推送已经被悄悄地删除了,但从现场提问,到审稿、发布,竟然没有一个“高知”觉得这些话有问题??

而且在被声讨后,人大和王宪举教授直到现在也毫无回应。

那我们就来审视一下,这个提问到底是哪里让人不舒服。

01 归因有误

01 归因有误

我们先来看下,王宪举是何许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这位70岁的老“教授”记者出身,是位俄罗斯与中亚问题的研究专家,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当研究员,估计应该是返聘的那个类型。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位专家的“高水平”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活动中,王宪举对比了中哈两国的生育状况,并将中国低生育率归咎于年轻女性不肯听话生孩子。

“我们国家现在女同志是不愿结婚,不要小孩,家长也好,领导也好,你动员她,劝她,她不听。”

敢情中国当前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全是中国年轻女性因为不听话犯下的罪过,这锅甩的直接引发两性对立啊……

然后他接着问道,哈国在政策上、措施上、优惠待遇等,是如何高效解决生育率问题这一点。

本来这句还算正常,问问生育国策和社会福利,但下一句又变味了:

“甚至我听说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她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咱把王教授的提问翻译过来就是:你们是怎么给女大学生洗脑的,让她们这么愿意生孩子。

要论全球哪个国家的孩子最听话,中国如果排第二,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排第一。

东亚孩子打出生开始,就被“社会时钟”安排好了成长节奏: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就业,什么时候该谈恋爱,什么时候该结婚生子,每一项都主打一个“按部就班”。

如果哪一项偏离了社会认知的正常范畴,那就将引来各方的群嘲、审判和教育。

从亲爹亲妈到七大姑八大姨再到各位好为人师的领导、师长全都跳出来,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你这样不行,你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对了,就是如王教授一般的高高在上的“审判”姿态。正如电影《搏击俱乐部》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我们生活在一个框子里,而那个框子是用别人的期待编织成的。”

所以现在一些人不愿生育,就被扣上了不老实、不听话的帽子。

但人类社会不是养殖场,年轻人也不是被圈养的动物。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高达 60.2%的今天,在追求平等自由的现代化社会,仍旧企图用旧时代的经验和观念“驯化”当下的年轻人,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02 封建“遗产”

02 封建“遗产”

剖析王教授的这段发言,不仅爹味极重,并且还掺杂着封建“遗韵”。

“让年轻女性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早生、多生孩子。”这完全是来自一个年长男性既得利益者的高位凝视,企图用PUA的方式,让年轻女性乖乖生孩子。

这跟两千年前董仲舒提出的那套“三纲五常”几乎是一个配方,父权和夫权被极致放大,而女性的自由意志不仅被完全忽略,还成了低生育率的“背锅侠”。

首先,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当代很多普通男青年同样怀揣着不婚不育的“人生理想”,既不想自己被套牢,也不想让自己的还未出生的孩子经历加强版的内卷和996。

即便这些人生导师们想PUA,也不能可着女性文章,同样也得对男性进行人生观的驯化。

可偏偏当代年轻人极度厌恶爹味,厌恶既得利益者一本正经地在那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贬损年轻人的不上进、不奋斗、不听话……

而年轻人的“不服管”恰恰源于,“小小年纪”的他们懂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了。很早就了解了诸如宇宙、世界和社会真相的人,往往要比那些被蒙蔽的人更通透。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说的那样:“牧师虽然愚弄了大众,但却也为人类承担了巨大的痛苦。”

这两年社会刮起了一波“越努力,越不幸福”的思潮,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人越努力,知道的就越多,离真相也就越近,离理想也就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年少时就一直住在心里的精神寄托,一旦被真相所证伪和摧毁之后,人不仅会变得痛苦,还会变得更加现实。

可不努力其实也很难,因为努力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用以对抗死亡焦虑

比如:我们努力刷题,努力考试,害怕的就是步入社会后没工作,因为没工作就没收入,没收入就等于没有一切,甚至生存都成问题。

只是,在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之前,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是极其缓慢的。人们看到这些真相,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人生阅历积累才能慢慢领悟出来,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投入。

而在古代,甚至是近现代,物质一直都是极度匮乏的,更何况是被少数精英权贵掌握的知识。所以能活明白的人终究是少数,这也就有了孔子那句千古名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可现在互联网的信息实在是太发达了,想要了解一本书的核心观点、一个事物的运行逻辑、一段时期的历史发展,只要打开手机,找几篇文章、看几个问答、翻几个视频就能了解个一二,而这个过程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跟过去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尤其是对于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即王教授口中的大学生群体们,他们既有学习能力、又有信息筛选的能力。

所以当这些年轻人看到“真相”之后,就很难再沉浸到一种愚昧的快乐中了,并且逐渐对那些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些“约定俗成”和“传统教化”开始祛魅。

那么在老一代高层精英的眼中,年轻人自然就是不听话、不服管的。

03 不婚不育的“因”到底在哪

所以,咱们国家女同志在主观上不婚不育的“症结”到底出在哪?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物种来说,繁殖后代都是本性。毕竟,一个物种如果无法生育后代也就意味着离灭绝不远了。

如果没有其他条件限制,谁不想承欢膝下、儿孙满堂,享受亲情和家庭的天伦之乐?这是大部分人的本性。

那为啥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没有足够的生育意愿?还是因为日子过得“瞻前顾后”,比如:

生孩子的房子有了吗?

学区房现在多少钱一平了?

孩子生出来了谁养?

夫妻俩996,哪有时间教育孩子?

把孩子扔回老家,把抚养成本转嫁给父母?

让孩子从小离开爸妈身边,成为留守儿童吗?

……

所以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归因于人类的动物性。人类即便进化到了现在,也依然是地球上万千物种之一,繁殖生育的本性是没有改变的。

那么变的只能是社会性的部分,也就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副作用”。

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欧美发达国家和咱们的邻居日韩等国都已经或正在经历。

所以,哈萨克斯坦的生育率高显然不是因为国策好、社会福利高,而是因为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

要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也经历了建国后的第一波婴儿潮,每年新生儿保持在两千万以上。人口总量也从1950年的5.52亿,直接飙升到了1980年的近10亿,30年翻了近一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的中国社会早已经从一路狂奔的增量时代,走到了内卷升级的存量时代,年轻人们面临的“基本盘”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学历的逐渐贬值、以及高昂的婚育成本。

所以,无论从主观意愿和客观现实来看,结婚生子的重要性在这张人生list上都被无限降低。

如果能切实改善女性的职场歧视、建立平价的公立托育机构、改善当下愈发内卷的教育现状和职场生态、建立完善的社会兜底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下限。

我想,年轻的男男女女自然就愿意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