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能降碳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节能降碳工作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过去,我国部分产业长期依赖传统粗放的增长方式,能源消耗高但产出效率相对较低,而节能降碳则是扭转这一局面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使各类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让经济发展不再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而是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例如,超高能效设备产品、超低能耗建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它们不断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转型。同时,运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节能低碳改造,有助于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进一步凸显了节能降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的意义所在。

(二)助力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节能降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使用煤、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也不例外,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为 84.1%。而节能降碳意味着直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是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像能效提升等手段,更是当前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各行业积极开展节能降碳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能逐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在电解铝行业,通过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快电解铝冶炼工艺技术提升,能有效提高行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促进整个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钢铁行业也是如此,积极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提升系统能效,对工业领域及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完成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在能耗强度等指标上还面临着一定的任务压力。从全国范围来看,“十四五” 规划纲要确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13.5% 的约束性指标,目前全国能耗强度降低仍滞后于时序进度,部分地区节能降碳形势较为严峻。像我国是电解铝、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这些行业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仍有约 10% 的电解铝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2023 年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超过 11%,仍有约 15% 的粗钢产能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所以,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对完成 “十四五” 等阶段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撑意义。只有各行各业都重视起来,积极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口,对存量项目进行优化升级,才能确保达成相应的指标要求,推动我国整体节能降碳工作迈向新台阶。

二、当前节能降碳工作的重点领域与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工业领域节能降碳举措

1. 电解铝行业专项行动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了《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为我国电解铝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该计划要求电解铝行业分两阶段完成节能降碳目标,同时部署了多方面的重点任务。

在产能调控方面,到 2025 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要达到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需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这意味着行业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使有色金属生产更加清洁高效。例如,我国已逐步淘汰大量落后的电解铝产能,此次计划更是严格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能效和环保准入要求。

节能降碳改造也是重点之一,要推广如高效稳定铝电解、电解槽运行优化等电解铝节能降碳改造技术,以及高效整流设备、智能槽控系统、在线监测装备等用能设备更新方向,明确具体实施路径。我国目前仍有约 10% 的电解铝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部分企业还存在大量老旧设备,节能降碳潜力巨大,这些改造举措有助于充分挖掘潜力,提升行业整体能效。

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同样关键,计划明确提出 2025 年电解铝行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要达到 25% 以上,鼓励电解铝企业参与建设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微电网,支持通过绿证绿电交易、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等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可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计划还围绕激励约束、政策支持、标准提升、技术创新提出了 4 方面政策措施,比如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鼓励各地区按规定统筹利用既有资金渠道,支持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重大项目建设;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等,全方位保障各任务得以落实。总之,电解铝行业在节能降碳方面的这些重点任务,在整个工业节能降碳工作中极具典型性,为其他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范例。

2. 钢铁行业重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对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做出了系统部署,有着重要意义。

在产能产量调控方面,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24 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到 2025 年底,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要达到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需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并且要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置换政策,加强对地方及企业钢铁冶炼装备的梳理摸排,依法依规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建立健全基于多标准的钢铁产量调控政策,严格限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产品结构调整上,要加快提升短流程电炉炼钢比重,提出到 2025 年底废钢利用量达到 3 亿吨、电炉钢产量占粗钢产量比例力争提升到 15% 的量化目标,支持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推进相关产业一体化发展,完善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体系建设。同时,推进钢铁低碳冶炼新模式,加快研发推广应用氢基直接还原、富氢熔融还原等技术,提升钢铁冶炼新能源开发利用比例,支持利用钢铁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等。

节能降碳改造方面,鼓励钢铁企业增加自备焦炉炭化室高度和容积,推广多项先进技术和专用设备,对标相关标准加快钢铁企业低效电机、锅炉等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强钢铁生产工序衔接改造,推广工序间界面衔接技术,提升钢铁行业清洁运输水平,因地制宜推动运输、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改造。

另外,加强全流程余能利用也不容忽视,要有序开展余能自发电装备更新,积极推广如超高温超高压发电等高效利用技术,加快高温高压干熄焦等应用,优化二次能源直接利用方式,减少能源转化次数,推进副产煤气利用等。还有,要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强化钢铁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监测、分析和管理,加强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智能化控制。通过这些围绕产能产量调控、产品结构调整、节能降碳改造等方面制定的具体措施,能有效提高钢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有力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对工业领域乃至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有着重要支撑作用。

3. 石化化工等行业行动方向

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其他工业行业同样在节能降碳方面积极行动,从多方面发力推进。

在前沿技术应用上,石化化工行业不断探索。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推荐了石化化工行业 12 项节能降碳技术,像高效尿素合成工艺技术、橡胶串联密炼技术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以及氢能制取及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兆瓦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氢技术等,为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在 2024 年,石化化工行业压力测量设备也朝着智能化与数字化、高精度与高稳定性、多参数测量与一体化设计方向更新,为节能降碳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和更高效的设备保障。

工艺流程优化方面,石化化工企业通过对能源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和分析能源数据,实现对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根据生产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能源过度消耗。并且加大对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采用更先进的回收技术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重新用于生产,同时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提高回收效率。此外,广泛应用新型节能设备,如高效节能电机、变频器、节能型换热器以及新型照明设备、空调节能系统等,降低企业能源消耗。还积极通过工艺创新,采用先进的催化技术、反应精馏技术等提高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减少副产物生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有色金属行业除了电解铝行业专项行动外,也在产业布局优化、落后产能淘汰、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建材行业则注重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窑炉等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建材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总之,这些行业在各自领域的行动方向共同构成了工业整体节能降碳布局,协同助力工业领域更好地达成节能降碳目标。

(二)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要点

建筑领域在节能降碳方面有着诸多重点工作,对减少建筑能耗起着积极影响。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既有建筑量大、面广、能耗高,存在能耗大、热舒适性差等不足。对既有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缓解能源短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关键途径。其改造内容包括外围护结构改造,比如外墙可采用如膨胀聚苯板、岩棉板等保温材料进行保温改造,外门窗通过增加气密性、更换构造材料等方式提高保温性能;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节能改造,实现分户计量和分别调节室内温度;热源及室外供热管网改造,安装计量装置和水力平衡调节装置等,有助于实现气候补偿和变频调控功能。并且,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与小区公共环境整治、多层加装电梯等工作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

推广绿色建筑标准也至关重要。从建筑的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贯彻绿色理念,要求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提高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水平,比如合理设计建筑朝向、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等,打造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居住和使用环境,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提升建筑用能设备能效方面,鼓励使用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电梯等,通过采用变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手段,让这些设备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运行状态,避免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以上这些举措,建筑领域能够逐步降低能耗,为实现全社会的节能降碳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三)交通领域节能降碳策略

交通领域为实现节能降碳、构建绿色交通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推广新能源汽车是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我国也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在客运班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领域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逐步替代老旧燃油车辆,像民乐县交通运输局投入大量纯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汽车等,形成了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公交运输体系。同时,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这不仅有助于从需求侧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还能减少道路交通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结构减排效应的最大化,比如推动公路货运向铁路和水运转移,其减排效果明显。此外,合理规划交通线路,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运输周转量,也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提升运输工具能效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车要进一步降低油耗,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明确了到 2025 年传统能源乘用车、货车、客车等不同车型的油耗降低目标。同时,汽车轻量化技术等新技术也在交通运输减排中有着重要应用,每 10% 的轻量化率,可带来一定比例的节能效果,汽车制造可采用新型工艺技术减轻车身重量,提高能效。

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实施,交通领域正逐步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迈进,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实践

公共机构在节能降碳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也有着诸多积极的实践做法,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单位内部节能管理是基础。公共机构通过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节能职责,规范用能行为,比如严格控制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照明时长和亮度等,避免能源浪费。同时,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统计分析,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及时发现用能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也很关键。在办公设备采购上,优先选择符合节能标准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产品,这些节能设备在待机功耗、运行能效等方面都有着更好的表现,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在建筑设施方面,采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等,对老旧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升级,例如更换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智能控制的照明系统等。

开展节能宣传工作同样不可或缺。公共机构通过组织节能培训、举办节能知识讲座、张贴节能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单位职工宣传节能降碳的重要意义、普及节能知识和技能,提高职工的节能意识,让节能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大家自觉养成节能习惯,形成良好的节能氛围。而且,还可以通过开展节能主题活动,鼓励职工参与节能行动,如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通过这些责任落实与实践行动,公共机构以身作则,为全社会的节能降碳工作树立了榜样,带动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到节能降碳行动中来。

三、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节能降碳的有效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政策与制度保障

1. 法规标准完善

为了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节能降碳,完善的法规标准是坚实基础。近年来,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规制度,让节能降碳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契机,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不断扩大其覆盖范围。例如,在工业领域针对不同行业的用能设备、工艺流程等制定更为细致严格的节能标准;在建筑领域,对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明确规范,严格要求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交通领域也在车辆能耗、运输装备能效等方面出台相应标准,全方位从制度层面规范节能降碳行为,促使各行各业按照标准行事,推动整体节能降碳工作朝着更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

2. 激励约束机制

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节能降碳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对于能效和环保绩效达标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例如通过政策扶持让其合理释放产能,树立行业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像在电解铝行业,对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 A 级水平的企业,支持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鼓励其在节能降碳改造等方面持续投入,巩固优势。另一方面,严格执行阶梯电价制度等约束手段,针对高耗能行业中能耗超标的企业,通过提高用电成本等方式倒逼其进行节能改造,降低能耗水平。比如,对那些能耗居高不下且未达标的钢铁企业,依据阶梯电价制度,促使其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大对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应用,否则将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以此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能降碳工作当中。

(二)科技与创新驱动

1. 关键技术攻关

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对于整个工作的推进至关重要。在当下,诸多行业都面临着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碳排放降低等技术难题,集中力量针对这些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突破意义重大。例如,在钢铁行业,氢冶金技术是前沿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攻关实现氢冶金技术的成熟应用,能够大幅降低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碳排放,改变传统以煤炭等高碳能源为主的冶炼模式,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冶炼;化工行业的绿氢炼化技术也是如此,利用绿氢参与炼化过程,可有效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整个炼化环节的碳排放。目前,我国在这些前沿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部分示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将为行业乃至全社会的节能降碳工作带来巨大的助力,前景十分广阔。

2. 创新服务模式

推广 “一站式” 节能综合服务模式等创新服务形式,对整合节能降碳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着积极意义。以国网甘肃电力公司在兰州开展的新型智慧负荷管理示范应用项目为例,其面向碳化硅、铁合金等高耗能工业行业,通过安装一套支持物联通讯、数据采集、逻辑运算及运行控制的功能模块,精细感知用电负荷变化,监测采样分析数据,自动进行需求响应、负荷控制、安全用电、无功管理、能效管理等融合业务,为企业提供了 “一站式” 综合服务。这种模式不仅帮助企业实现精准、柔性的负荷调节,保证企业在电网负荷高峰时能安全稳定生产,还同步为客户制定能效诊断报告及能效账单,持续服务企业节能降碳,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能效管理、电网互动等能力,让节能降碳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专业,有助于更多企业参与到节能降碳行动中来。

(三)市场与资源配置

1. 市场化机制健全

用能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以及绿证交易市场的发展,正逐渐成为调动企业节能降碳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通过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初始减排责任(排放权配额)的分配,超额排放企业需要借助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购买碳排放权或者促使排放企业通过节能改造等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把富余的碳排放权配额售出,形成碳资产,这让企业从经济层面深入思考应对措施,主动寻求节能降碳路径。用能权交易同样如此,促使企业合理管控自身能源使用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而绿证交易市场的发展,则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电力的消纳。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参与绿证交易,积极采购绿电用于生产,既满足了自身用能需求,又实现了节能降碳目标,同时也促进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赢的良好局面,使得市场机制在节能降碳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资源合理调配

在节能降碳工作中,合理调配资源也是提升效益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像广东深圳等地,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能耗指标配置,依据不同产业、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和节能降碳潜力,合理分配能耗指标。对于那些能效水平高、发展前景好且节能降碳工作扎实的企业,给予相对更多的能耗指标支持,保障其正常生产经营和进一步发展;而对于能效较低、能耗浪费严重的企业,则严格限制其能耗指标,倒逼其进行节能改造或者产业升级。这种资源调配方式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促使资源向更能产生节能降碳效益的地方流动,提高了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加速了全社会节能降碳目标的达成。

四、全民参与节能降碳的倡导与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宣传引导,提升意识

节能降碳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全民意识的提升,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则是强化全民节能降碳意识的关键所在。在当下,虽然我国在节能降碳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有部分群众对节能降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行动自觉。所以,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去宣传节能降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力量,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电视台可以制作一系列关于节能降碳的专题节目,邀请专家深入解读节能降碳的意义、政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小妙招;广播电台则可以在黄金时段插播节能降碳的公益广告,用简洁明了且朗朗上口的话语向听众传递节能理念;报纸也能开辟专门的板块,定期刊登节能降碳相关的报道、案例分析等内容,让读者在阅读中增强节能意识。

另一方面,新媒体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宣传作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像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节能降碳的图文、短视频等内容,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生活场景对比等形式,直观地展现节能降碳行为带来的好处,吸引广大网友关注、转发和评论,从而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许多博主也可以发挥自身影响力,创作一些接地气、实用性强的节能降碳主题短视频,分享节能降碳的生活实践经验,引导更多人参与其中。

此外,在社区、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张贴节能降碳的宣传海报、举办主题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等也是很好的宣传方式。比如在社区里,组织居民参与节能降碳知识问答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居民给予一些小奖品,激励大家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学校里,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节能降碳意识,让他们成为家庭中的 “小小宣传员”;商场则可以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节能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引导,让节能降碳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全民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进而转化为日常的行动自觉,共同为节能降碳工作添砖加瓦。

(二)生活实践,点滴做起

节能降碳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目标,它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小小行动,汇聚成强大的节能降碳力量。

在居家生活方面,有诸多节能小妙招值得我们去实践。比如用电方面,要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离开房间时确保灯光关闭,避免出现 “长明灯” 的现象;合理调节空调温度,夏天不把温度调得过低,冬天也不过高设置,这样既能减少能源消耗,又有益身体健康;尽量使用节能灯具,它们在提供充足照明的同时,相比传统灯具能节省不少电量。用水上,做到一水多用,洗菜水可以用来拖地,洗衣水收集起来冲厕所等;及时修理漏水的水龙头,避免水资源的无端浪费;使用节水型器具,像节水马桶、节水喷头等,从细微处减少用水量。

出行时,我们也能为节能降碳贡献力量。如果距离较近,优先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的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产生碳排放;路程稍远时,公交车是个好选择,它载客量大,单位运输能耗相对较低;若需要自驾,尽量购买小排量的环保型汽车,定期检查汽车轮胎气压,保持合理气量,能有效降低油耗;同时,还可以和朋友、同事拼车出行,减少车辆的使用数量,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日常消费环节同样不容忽视。买菜时,自备菜篮子或布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降低塑料制品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关注商品本身的质量和实用性;外出就餐时,自带便携环保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既环保又卫生。

还有,做好垃圾分类也是节能降碳的重要一环。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便于后续的回收处理和资源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间接减少了因资源开采、加工等环节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总之,节能降碳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积少成多,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节能降碳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共同为打造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