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上海申铁
【编辑】Samuel
【本期责编】蓝爸爸
【本期编审】Shining灵感
1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虹桥2号航站楼站~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以下简称“市域机场线”)高质量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认定,将于近期开通初期运营。目前,建设、运营等单位正在全力开展最后的调试、演练等一系列冲刺保障工作。
市域机场线是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网中东西向的骨干线路,连接本市“两场三站”(与两大机场、铁路虹桥火车站连接,未来将与铁路上海南站、上海东站相衔接)的重要对外交通枢纽。线路全长68.6公里,途经闵行、徐汇、浦东新区3个行政区。现具备初期运营条件的虹桥2号航站楼站~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设虹桥2号航站楼站、中春路站、景洪路站、三林南站、康桥东站、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站、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共7座车站,其中地下站5座,地面站2座。市域机场线从顶层规划和设计伊始,就始终秉持高质量建设服务高质量运营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技术、资源集约利用和共享的新路径,以及提供亲民、便民的服务模式。
施工“神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市域机场线项目穿越掘进区域情况复杂,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市政道路、桥梁、河流等重要建(构)筑物,又长距离并行沪杭高铁,对地表沉降控制精度和环境保护要求极其严苛。同时,需要穿越长距离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粉砂地层,对盾构机掘进姿态控制和整体密封性也提出极高要求。
为满足隧道区间高质量施工要求,市域机场线在上海轨道交通建设中,首次采用14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进行地下区间施工。市域机场线1号~2号风井区间长距离、小间距并行高速铁路,铁路变形控制极为严苛,沉降、位移均不得大于2毫米。盾构机“新穿越号”在历经8天的连续奋战后,以盾构机刀盘距桥梁桩基最小净距0.74米完成穿越,与G60沪昆高速桥梁桩基“擦肩而过”,这也是目前国内大直径盾构机穿越运营高速公路的最小净距。此外,市域机场线在国内首次试点应用了盾构机拼推同步技术和盾构自动巡航系统,显著提高了盾构施工效率。
2
国内首次采用盾构内部结构全预制化设计及智能建造技术施工
以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建造理念,贯穿市域机场线设计施工全过程。隧道内部采用了全预制化断面设计形式,国内首创设计了弧形件和中隔墙,自主研发了包括弧形件精调机、中隔墙拼装机以及顶部注浆操作平台等施工机械设备总计32套,并获得了60余项发明专利。在国内首次实现隧道区间内中隔墙和底部弧形件全预制化一键智能拼装。
盾构内部结构全预制化设计和智能建造技术施工,相较传统工艺,不管是在施工效率、质量管控水平还是本质化安全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系统具备3分钟自动折返能力
市域机场线采用CTCS2+ATO列控系统运营,首次实现列车自动折返,能够满足国铁列车下线运行,线路网络化和公交化运营需要。
2023年12月1日,市域机场线外场测试在长春取得圆满成功。整个测试过程中,系统运行稳定,其中ATO自动折返可满足全线3分钟运营间隔要求。这标志着市域线在实现公交化高密度运营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将极大地提高运输效率。
制定行业标准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在国内同行的规划、投资、建设方面,市域机场线提供了“上海样本”。截至目前,项目全线总计取得发明专利1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科学进步奖、优质工程奖、上海市文明工地等奖项77项,上海申铁积极参与市域线相关标准编制,其中主编上海市地方标准3项、参编1项;参编国家铁路局行业标准3项,以上标准均已发布。
列车速度快、运行平稳、乘坐体验舒适
市域机场线作为上海首条最高时速 160公里的新建市域线,在国内首次使用市域C型列车,车头采用流线型设计,整体外观造型更具速度感和冲击力,前端设置有开闭机构,能有效减小车辆在高速运行时的空气阻力。
采用500米长钢轨铺设,大幅减少了钢轨接头数量,极大提高了轨道的平顺性。使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车辆在高速运行时的振动和颠簸感,显著提升了乘坐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列车编组灵活,动车组可分为4节编组和8节编组。车厢内空间大,具有高安全性、高舒适性、高智能化、高便捷性等特点。
可与国铁共线运营
市域机场线作为按国铁动车组列车与上海市域线动车组列车可共线运营技术标准新建的线路,具备“互联互通”的基因以及“跨线运营”的能力。除了传统的“人换车”,更加突出“车换线”的概念,可开行网内跨线直通列车、周边地区直通列车和国铁下线直通列车。
市域机场线开通运营后,虹桥和浦东两大综合交通枢纽间运行时间可控制在40分钟左右,与多条既有及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换乘,与公共交通一体衔接,共同构建外联内畅、层次清晰的上海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方便沿线市民和旅客出行。同时,还将进一步增强浦东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作用,服务长三角城市群,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市域机场线已进入最后加速冲刺阶段,为实现年内开通运营做好充分准备。
3
市域机场线虹桥2号航站楼站~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车站设计介绍
市域机场线衔接示范区线与南汇支线,沿线串联“长三角腹地~黄浦江两岸~海陆空门户”,实现建筑与场地和景观自然融合,适当填补周边社区服务功能,依托车站上部空间打造线型公园,并将车站疏散口与慢行步道灵活结合,巧妙形成休憩节点,呈现了“一线一风格,一站一方案”的特色。
为打造环境优美的地面附属设施,实现建筑与场地和景观自然融合,适当填补周边社区服务功能:依托车站上部空间打造线型公园,并将车站疏散口与慢行步道灵活结合,巧妙形成休憩节点。
虹桥2号航站楼站——星际穿越
根据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实际背景条件,将既有预留磁悬浮局部室内空间改造为功能和特点鲜明,具有“现代、时尚、科技、未来”的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并高度契合周边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为乘客提高一个简洁、舒适,具有艺术气息的乘车空间。
设计灵感来源于高铁列车及轨道与虹桥站主外立面风格完美契合、统一。同时与交通枢纽其他区域保持整体协调。12.15米站厅层局部改造设计,采用既有天花的材质、规格、颜色,保持既有整个站厅层风格统一。同时采用“平行线”设计元素,区别其他区域功能。增加筒灯补充光源。改造设计区域与既有区域中间利用既有亮窗自然过渡衔接。既能保持整个站厅层风格统一,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与既有其他区域有所区分。
中春路站——水韵石桥
中春路站根据基地的特点与现代交通建筑的需求,集现代与传统的优点于一体,提出“水韵石桥”的设计主题。站点横跨河流自然而纯粹,提取中国传统石拱桥的形态以及河流的动态元素,应用到该站点的建筑以及室内造型之中,展示中春路站的东方气质和连接现代的特点。本线联接三站两场,有沟通、联通以及交流的含义。为了打破原建筑空间的局限性,增添建筑空间的节奏变化,通过体块变化、切割与周边元素交织形成了“轻柔”“纯粹”的建筑空间,映射出上海闵行、现代七宝、国际门户的区域特色。
设计灵感提取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为元素,应用到该站点的建筑以及室内造型之中。以简洁的手法的还原车站建筑本身,强化出室内空间的独特性与识别性的现代感空间。
车站室内将综合管线整合在站厅两侧,还原车站建筑原始空间,保证车站空间最大化,提取上海特有的“绞圈房子”为元素,从中提取结构线条打造艺术灯具,赋予车站空间一体化,营造简洁现代的车站空间。
景洪路站——创·核
景洪路站位于地铁15、19号线(规划中)和市域机场线交汇位置,南侧为春申塘,景洪路站北侧紧临规划商业服务用地,场地所处位置为规划公共绿地,南侧隔春申塘为规划公共绿地。景洪路站作为创新转型段的重要节点,联动周边产业园区等重要创新功能板块,由点及面,像细胞生长,形成区域产业孵化、生长的重要支点。车站设计以“因地制宜,适度扩展,空间融合,功能填补”为原则,以机场线出地面设施组团为重点单元和场地设计中的重要节点,从而孵化、生长支撑整个滨水景观的公共性,展示性,交流、展览等活动多样性。
车站采用裸装设计风格,空间一体化设计,还原车站建筑结构空间高大的特点,营造现代、时尚的艺术化空间。以管线作为空间装饰,墙面采用彩色混凝土挂板,在视觉上更现代时尚,符合上海国际化都市的气质,顶面和梁采用原始结构,柱面打磨处理,喷涂混凝土漆,墙面彩色混凝土挂板,打造一个现代工业风未来生态车站,展现上海时尚之都的国际风范。
三林南站——入林
三林南站位于市域机场线与黄浦江东岸交汇点,紧邻规划三林筠溪小镇,距离三林楔形绿地1公里,前滩商务中心3公里,地理位置便利,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东临南北高架,南邻云绵路,市域机场线、19号线(规划中)、奉贤线在此交汇。车站设计希望融入周边环境,体现筠溪特色,依托自然本底优势,打造城林相拥的生态门户。设计理念是通过置入渐变生态斑块图底,消解地铁建设与城市林带的边界。建筑体量从自然的环境中生发而来,消隐体量,织补“林”与“城”的绿视链接。城轨站点模式升级,林地与站点相互赋能,植入多元社区功能,塑造林中绿色生活体验。
通过对建筑的分析,在保留原有车站的建筑形态上,将综合管线进行整合,考虑风格的统一性,裸装站风格统一,墙面色彩进行变化、体现站点识别性。
康桥东站——入水
康桥东站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开发区,东临中江南路,西临康新公路,北侧为康桥生态园及外环高速,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周边以居住区为主,南侧规划商办用地。车站设计希望融入周边环境,体现张江科技创新特色,依托水网密集田林环绕的优势,打造生态型科技门户。设计理念是通过“水”与“站”的脉络连接,消解地铁建设与保留湿地的对立。结合北侧生态园已有路径,置入傍水、跨水、入水的路径和体验。结合科技门户需求,单元自发生长为地铁出入口、游廊、长亭、长桥等形态要素。站亭入“水”,由“径”而生,连结纵横水系与游园路径。
考虑风格的统一性,裸装站风格统一,墙面色彩进行变化,体现站点识别性,顶面尽可能减少吊杆,导向安装墙面,或落地式导向,摄像头装在墙柱面上。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站——乐·圆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站位于川沙镇域十字交汇的枢纽门户片区,临近迪士尼度假区、川沙城市副中心,是区域公共活动核心,唯一能够半个小时可达上海两大机场的城市副中心。所在街区周边水体、绿地环绕,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站点西侧两地块融合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多种功能。车站设计提出“线性公园、休闲门户、多元户外”的站点设计定位。结合基地特征、地下施工现状,希望满足尺寸要求的前提下,以多组团、轻形态的形式介入周边城市,自然融入周边景观。
设计以“乐·圆”为设计理念,以泡泡为原型,提取椭圆形母题,自由变化;场地景观在自由的椭圆组合中,形成灵动、丰富的线条,引景入城,激活场所。出地面设施建筑形体延续椭圆母题,通过组合变化,组团化灵活布置,自然融入周边景观,依地塑形,嵌入景观。四个出站口置入四种不同的动画场景,打造充满童趣的城市乐园。结合周边商业、商务等功能,置入多样化开放功能,营造多元万象的街道公共空间。
用动感的呼吸灯,中心位置圆形艺术灯具,两侧天花采用铝板,柱面设计了迪士尼文化IP的经典艺术品,墙面烤瓷铝板饰面,营造富有迪士尼文化特色空间。
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展翅高飞
站点提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为元素,打造出展翅高飞的空间意境,寓意着上海迎着朝霞展翅腾飞的壮观宏图,展现上海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这一城市魅力与发展精神。
风格与浦东机场航站楼保持一致,局部又有一点变化,顶面整体造型上采用和机场室内一样的梭形叶片造型,采用导光板,形成展翅飞翔的造型,寓意上海展翅高飞,发展的越来越好,纵向的铝通的色彩和航站楼铝通色彩一致,采用黄色,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加大了铝通之间的透空率。墙柱面采用和机场航站楼一致的铝板饰面,墙面文化艺术展现上海的著名地标景观,达到宣传上海的目标。墙面应用大型拉布灯箱广告,提高广告视觉上的关注度,地面采用和机场统一的白麻花岗岩石材,经久耐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