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零食折扣店为先锋的硬折扣门店兴起,经过一年多的跑马圈地、兼并整合,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
市场不断趋于饱和,头部玩家过于强势。因此今年下半年,不少零食折扣店品牌发出转型信号,而以硬折扣为核心的全品类折扣超市,则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近期,「新经销·新对话」栏目第四期,邀请到了「乐檬」联合创始人张海波。就全品类折扣超市话题,「新经销」CEO任文青与张总进行了一场深度研讨对话。
任文青:零食折扣店当下处于什么阶段,未来会如何演化?
张海波:想看当前零食折扣店处于什么阶段,就一定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这个赛道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实有三种店型。
2021年,零食折扣店便基本成型,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2年之前主流,良品铺子、来伊份,这种大概在50㎡左右,200-300个SKU,自营、自牌的零食工坊。
2012年开始,老婆大人开创了量贩零食店的模型。
2012-2015年,量贩零食的模型在整个中国,陆陆续续的开出来很多店。
2015年到了高峰,随后三年趋于平稳没有高速增长。
2018年,「零食很忙」店型开始陆陆续续的跑出来,「赵一鸣零食」在此上又加了一把“火”。
回溯零食店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大概5-6年,零食店型就会进行一个更迭。
每次店型的变化,厂商、经销商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说是效率加快、有的是说消费者喜好的变化、有的说是经济下行、消费者疲软等等呢,其实都有道理。
乐檬作为一个观察者角度,我们称作:每一个店型都有属于它的生命周期,基本上就是5-6年。
以什么店型作为分水岭呢?
如果这个店型,加盟商的投资回报率超过24个月。那基本上这个店型的生命力就到头了。
早期加盟商都收获一波红利,到这个店型跑出两三年后再去加入,做的人逐渐变多,门店竞争激烈,销售额慢慢往下,投资回报率就会拉长。
因此,后期连锁系统需要去更迭它的商品,而它的商品就是店型。
目前,这种的连锁系统如果没有资本的介入,其开店就比较乏力了。
今年,一些地方性的连锁系统抱团,优化供应链,形成采购联盟;也有一些地方性的品牌,拥抱上市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突破新的店型。
全国性的两家品牌已经初步完成了跑马圈地。但对于他们而言,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比如门店的精细化运营,从原来是以量去求价格的便宜,慢慢转到以量去提高质量等等。
所以,零食折扣店现在还处于成长期,后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店型效率可能不高了,但通过目前采购的优势,把采购成本降下来,优化门店的执行标准,其实还可能会有一个新的店型,迭代出一些新的生命力。
任文青:从去年到今年,零食折扣店很火热,现在讨论更多的是全品类的折扣超市。从您观察来说,目前是哪些群体在入局做全品类折扣超市?
张海波:今年4月底,乐檬在武汉举办了第一场折扣零售论坛,后面陆陆续续在全国16个城市开了16场乐檬巡回分享会。8月与「新经销」在上海,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硬折扣大会。
从与交流的客户来看,当下全品类折扣超市的从业者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传统超市的从业者。
2016年,超市业态的发展基本上到了顶峰。伴随着疫情的影响,超市发展每况愈下。因此,许多传统超市的从业者开始求变,放弃了原有的卖货架的形式,转而去关注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和产品的动销,对自身进行自我迭代。
第二类是地方性连锁便利店的从业者。
他们受到了像电商、跑腿、即时零售等等线上渠道的打压。
因此希望加一些更便宜或者更民生的产品。除了能给消费者提供便利以外,还能提供基于生活场景,高性价比、丰富的品类。
第三类是“品类杀手”的连锁店,如零食店、水果店从业者。
基于原有的连锁经营的能力,在原来的品类里面加一些生活场景的产品。
任文青:折扣超市的发展与零食折扣店会呈现出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张海波:垂直品类门店兴起,其实是得益于传统超市收取各种各样的供应商厂家的费用。
通过估算,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地方性的超市,店端的成本基本在25个点。如果要有利润,就需要往上加价。所以通常它的加价率在40个点到60个点之间。
加价率高、定价高,所以许多的细分品类从超市里面跑出,做了街边或者社区的连锁店。
而今天的全品类折扣超市,本质上又要回归到超市的形态。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价格足够便宜,他们是会更愿意去能一站式购物的门店,节省时间成本,购物效率会更高。
因此,零食店和折扣超市某种程度上的相似点。
一是基于效率,二者都在关注如何降低费效比。比如,从原来的传统超市25个点降到了单一品类门店12个点。这也是硬折扣的本质。
二是基于商品动销,要关注商品是如何落地的,以及消费者的对于商品的需求,成为消费者的买手。
未来,折扣超市的组织结构一定要做调整,比如说总部和连锁的门店做协同、做标准化的运营,慢慢去迭代。
许多国外系统,都是强总部、强连锁的管理,完全采用“统材、统仓、统配”这样的连锁体系,去构建门店标准化和组织建设。
不同点则是,消费者对于购物丰富度需求以及体验不同,因此折扣超市的选址、品类搭建,跟原来单一垂类连锁店会有一定的区别。
任文青:当下,许多行业从业者要去转型,要入局做折扣超市,折扣超市在您看来到底是不是一个机会?
张海波:折扣超市不是一个机会,而是一个趋势。
当下,大家都还在说硬折扣超市,过两年硬折扣超市这个词,就会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因为,超市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统材、统仓、统配,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而不是去卖货架,做“二房东”。
这个趋势也势必会带来一波红利,这个红利也会有很多行业中的从业者能去分享。
比如说上游的工厂,回归到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比如说做渠道的、做连锁的品牌,转型做品类运营的经销商;比如说将定价权还给零售端。
在这大的变革下,整个行业的参与者都会分到红利,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机会,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
任文青:做好折扣超市,在您看来需要解决哪些核心的问题?
张海波:零售行业未来大致是两个发展方向:左手的方向是基于效率,右手的方向是基于消费者体验。
基于效率的零售,不会引起太多的心理波动,比如开在家门口的店,一个月可能会进去多次,他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情绪价值。更多提供的是实际交付、性价比。
基于消费者体验,我们把它分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上半部分是来自于情绪价值的释放。比如现在的胖东来,良好的购物体验、灯光等等的这一系列都很好。
下半部分的体验是指为消费者节省时间。比如说是各种各样的电商,抖音、美团、闪送,满足消费者突然的一个消费需求。
线下的连锁零售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去关注的业务重心其实是不一样的,但真正核心是投资回报率。
早期,在店型的打磨上、门店客群的定位、开店的选址、货盘的设计定价、营销陈列规划、建店成本以及用工人数的设定上,这些都是是基于门店的投资回报率而建立的。
连锁系统的产品如果是门店,那么可复制的投资回报率就是产品真正的价值。
再就是,搭建招商、仓储、物流、融资等各种的能力。做好这些事情以后,就要进一步的去优化供应链,以量为筹码去压价,慢慢转向以量提质,到后期就是自有商品的开发。
因此,阶段不同,关注的事情不一样,在每一阶段要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任文青:张总在服务的众多客户中,有没有较好的折扣超市案例?可给到观众的对标参考。
张海波:在福州有冠超市的董事长林永强林总,把传统超市业务给了原有团队。自己则出来做冠派克硬折扣超市,服务年轻人消费者群体。
也有基于零食店转型,聚焦下沉市场的河南商丘汪哥折扣超市,汪总和他爱人罗斌总,多年聚焦下层沉场,现在有几百家店。
在竞争比较激烈的长沙,也有一位我们服务了多年的客户——网批码头。基于原来的零食品类,现在加了生活场景的产品,在长沙,他们已经不是把自己定义为或者对标零食店行业,更像是升级版的芙蓉兴盛。
还有广西恰货铺子、云南零食很能嗨,长沙零食优选这些传统的零食店也加了一些的生活场景类的。大家基本都在迭代、摸索。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店型、不同的模型在做尝试,有的可能刚开始,有的已经比较成功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总而言之,中国市场很大,不同层级的城市,不同的服务人群,都有不同的选择,都可以去摸索和尝试。
观众提问:全品类折扣连锁加盟商的利润能不能支撑起来,18-24个月能不能回本?
张海波:目前成熟的连锁系统,转型的第一要务就是店型的设计。无论是品类组合、高低定价、或是爆品的设计,都是基于每天或者每个月有合理的回报。
因此毛利重要,但还需要看实际销售。
观众提问:您觉得折扣超市的红利期大概几年?
张海波:中国幅员辽阔,又分沿海、内陆,一线、二线,即便是同一个城市,还分郊区和市区。
我们估计5-10年,中国的社区超市就会成型。每个省都会有两三家,过两三百亿市值的巨头公司。
现在看北美、欧洲,我们会发现大的格局已经形成了,很少会有创业的机会。
很多玩家,现在还是在不断打磨他的店型,预计明年下半年,慢慢会有成功的连锁系统冒出头来。2026年可能就会有资本的涌入,开始连锁折扣超市的跑马圈地、并购整合。
观众提问:在这次变革中,经销商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张海波:未来经销商,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依旧会存在的,但是如果超市这个行业,往硬折扣转型,“统材统仓统配”的趋势形成以后,就会挤压一些经销商群体。
北美有个词叫配销商,配销商本质就是十分精通某一细分品类的经销商。
未来的经销商要基于你服务的渠道,比如说一些区域的连锁系统,给他们提供货盘、专业的品类服务和建议。可以理解为,折扣超市下的新型包场商。针对这个行业变化,我们的服务也从零售扩展到了上游的经销商。
现在很多我们看到很多零售商,只要做起来,有一定规模,它其实就自带了经销商的职能,他能跟上游厂家很多的直接的合作。
因此,也有很多经销商做的规模比较大,或者说他看到一些行业的变革,自己便下场做零售,总得来讲就是经销零售一体化的过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