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也称为大概念,是指一门学科或课程中可普遍迁移的核心概念及相应的概念性理解,表征该学科或课程的本质与教育价值。大观念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现成的某个知识或某一学科事实,而是为了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大概念并形成概念性理解是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创造的基础。在大观念教学中,知识、技能成为培养学生概念性理解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手段和工具,即通过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非简单地记住、理解这些知识,掌握某个技能。学生在学习完某一主题后,能够用这个观念理解社会现象,并指导个人和社会做出决策与行动,这就意味着学生形成了“核心素养”。
大观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课堂教学走向少而高的深度学习,告别以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为主的浅层次学习,从而使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作为新课程方案倡导的理念和要求,将会是今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
实施大观念教学,必须要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现有的教材和教学大多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和事实展开的,这样的知识和内容是零散的,不利于学生整体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目的。学生概念性理解思维的发展,不像知识点那样可以靠死记硬背完成,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项目),经过反复探究与实践才能完成。
同时,大单元教学是以一个或几个大的学科概念为主线来进行的,学生在这个主线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学习素材、情境、任务等),对学科大观念从不同角度反复探讨、并在各种情境中反复应用,以使学生的概念性理解由浅入深、持续发展。因此,大单元教学是实现形成大观念这个目标的具体和有效的手段。在具体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需要大单元教学来完成。如果教师不能将课程的内容梳理、聚焦成学科大观念,不以发展概念性理解为目标,大单元教学将蜕变成毫无意义的空洞形式。
学科大观念只有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通过体验、感悟才能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就需要有一个具体的任务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和感悟,并产生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将大观念转化成具体的大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表达沟通、小组讨论等方式,逐渐理解、形成大观念,并最终运用这个大观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大任务作为大观念的具体承载形式,使学生在完成它的过程中成为创造者,进而形成大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就变成了指导学生探究,并与学生合作探究。
素养本位的表现性评价是大单元教学的一大特点。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在大单元教学中,表现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对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的表现、作品、成果等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估,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更加精准的教学和个性化的学习。(可视化评价建议:在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各种可视化工具,如图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构建大观念。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性评价结果,使评价过程更加直观、清晰。)
《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教师手册》系统地论述了大单元·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介绍了开展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提供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案例和学校整体推进的实践案例,供读者对照其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地学习。
【直播提醒】
12月21日晚19:30分,锁定云上课堂,我们不见不散!
重要提醒
由于近期公众号调整了推荐策略,导致大家无法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动动手指头,给“金太阳教育”设置一个星标吧,这样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啦!
设置★星标教程在这里↓↓↓
好文!必须点个在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