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封为楚王,富贵了,发达了,成功了,是不是得显摆一下?
那是当然!
这是人性!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自然才会让自己念头通达。
韩信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称帝之后,返回洛阳。
诸侯解散,各自回到封地。
改封为楚王的韩信,也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韩信先是召见当年救济过他,给他分饭吃的那个洗衣服的老太太,赏赐她一千金。
这个老太太也是惊呆了,或许她已经想不起来韩信是谁,或许她救助的人太多,早就忘了韩信是谁,财富从天而降。
所以说,人还得多行善事啊!
有没有回报无所谓,尽力而为,但行善事,莫问前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恩报了,再说一说当年的仇怨。
韩信找来当年侮辱他的那个无赖,当年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可以说备受屈辱。
人们可能以为韩信会报仇,但是,韩信却并没有为难这个无赖。
而是封他为中尉,同时还告诉他身边的将相缘由:
这是一个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难道我就杀不了他吗?不是!
因为杀他没有任何的名义,所以,我忍了下来,正是因为忍下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这就是韩信就封之后的这段故事。
《资治通鉴》原文
韩信至楚,召漂母,赐千金。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此。”
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韩信知恩图报,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但是,韩信这些行为的背后,也有没有说出来的意图。
那么,韩信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你真以为他是知恩图报吗?
如果他知恩图报,那当年款待他数月的一个亭长,为什么只得到百钱?
韩信的理由是什么?
《史记》的原文“及下乡南昌亭下,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意思是: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特地隐去了下乡南昌亭长这一句,意在美化韩信。
在看一段《史记》原文: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在人家家里连着吃了数月,只因亭长老婆有怨气,有一天早早吃了饭,韩信去了没饭吃了,没给他留,他生气了,带着恨意离去。
这个亭长,毫无疑问,是韩信的恩人。
但是,多年之后,韩信荣归故里,就这么对待当初的恩人。
对这个下乡南昌亭长,韩信这是知恩图报吗?
自己穷的吃不上饭,混了几个月饭,只因为一顿饭没给他吃,他就翻脸无情了。
自己发达了,回来显摆,还给人扣上小人的帽子!
这不就是白眼狼吗?这不就是斗米恩升米仇吗?他还想着让人家养他一辈子呀,还想着给他养老吗?典型的吃大户心态!
离开亭长家,吃饭没有着落的韩信,跟着那个洗衣服的老太太蹭了数十日饭。
韩信衣锦还乡之后,赐给老太太一千金。
为什么同样是恩情?韩信会有如此矛盾的两面呢?
再说那个羞辱韩信的无赖,不仅没有被韩信算账,还给了个中尉的职务,可以说是以德报怨。
但是,以德报怨的人,会这么对免费养了他几个月的恩人吗?
没有下乡南昌亭长,韩信早饿死了!韩信,不过是一个白眼狼!
不得不说,事有异常,一定是有其他的目的,一定是别有所图。
那么,韩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咱们总结一下,你读后也不必惊讶,这才是韩信的本来面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