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讲,这些年如果没有土地卫片执法,一些地方违法用地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即使有了土地卫片执法后,一些地方违法用地问题也没管住、没管好,仍然是屡禁不止。
但近年来,网络上把一系列土地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诸如违建拆除的浪费、土地使用的不公、建房用地的不易等等,都归结于土地卫片执法,有的甚至认为是一种“乱象”。比如说,有的农民在已经取得宅基地证的土地上建房,在卫片执法中判定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有的在自家房屋上晒粮或更换房顶,被卫星监拍到变化而形成图斑下发,要求整改拆除房屋;有的耕地种植果树,小树苗时没人管,一旦长大结果,就会被要求伐树复耕,等等。

这些都是土地卫片执法的问题吗?

所谓土地卫片执法,指的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地貌变化,对变化地块叠加比对,拍摄影像形成变化图斑,下发基层核实是否属于违法违规用地,推问题查处整改的一种执法方式。

土地卫片执法就是利用遥感卫星“天眼”协助发现违法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有着核查核实环节,经核查属于违法用地就要查处整改,不属于违法填报说明就行。

单纯从土地卫片执法的定义和程序看,要说土地卫片执法一点问题没有,一点也不需要改进,那可能太绝对了,但如果把所有诟病和责难都套在土地卫片执法身上,那确实是对这一执法方式的冤枉。实际是,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土地卫片执法确实替很多问题背了锅,特别是以下4种“锅”,背的确实有些冤。

(1)背了土地变更调查不准不实的锅。土地变更调查的地类认定,是违法用地查处处理的基础,也是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判定的基础。

有些地方在土地调查时不认真,依据图斑认定而不做详细实地调查,造成地类认定不准不实。比如说,把有宅基地证的地块因有种植行为而认定为耕地的,把山坡坡度超标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调查认定为耕地等,这些耕地进而在“三区三线”划定时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当然,也有的是一些方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不愿意把城区周边宜于耕种的土地认划为耕地,为完成耕地保护任务把偏远地区不达标的土地认定为耕地。

土地卫片执法图斑的核实、违法用地的查处整改,都是以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的。这些变更调查不准不实的问题,在土地卫片执法过程中很容易就暴露了出来,进而将问题归结到土地卫片执法。

(2)背了实地核实不认真的锅。从卫片执法的规则看,卫星遥感监测比对拍摄形成图斑后,不是形成图斑都认定为违法用地的,而是下发到基层,由县乡现场核查后逐级上报、逐级审核,是违法用地还是伪变化,是设施农业还是已经审批等等,通过现场核查调查是很容易判定的。

之所以出现把有证宅基地建房认定为违法占用耕地、房顶晾晒粮食判定为违法用地、建设蔬菜大棚要求拆除整改等情况,问题就是出现在一些地方实地调查不认真,甚至没有到实地调查,依据地图影像随意填报。

(3)背了土地调查标准规则的锅。土地变更调查有一个基本的调查规则,那就是“所见即所得”,对于是不是属于耕地,要根据当年变更调查的实际状况而认定。

有些农民反映,承包地种植果树,刚种上前两年没有人管,但是等到果树刚刚长大结了果,却被告知属于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要求伐树复耕。

实际上,这是由于在土地变更调查地类认定中,把郁闭度、覆盖度作为耕地和林地、园地界限,种植乔木林的,郁闭度小于0.2属于耕地,大于或等于0.2,就属于林地了;种植果树的,覆盖度大于或等于0.5就会被认定为园地。

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因为果树长大郁闭度、覆盖度增加,耕地要转变为林地、园地,所以在这个时候被告知违法违规了。

(4)背了基层执法不公正的锅。从制度设计看,土地卫片执法是发现违法问题、推动问题查处整改的一种方式,不是说只要卫片拍摄形成图斑就一定是违法用地需要整改,也不是说没有形成卫星图斑的违法用地问题就不需要查处。但在一些地方的土地执法中,有的搞选择性执法,平时没人查,盖的什么没人管,只要被卫片发现拍下来就管,拍谁拆谁,拍多少拆多少,只要卫片不拍不下发,就不管不问,不查处不整改,这显然违背了土地卫片执法的初衷。

从今年开始,土地卫片执法主要依据年度变更调查认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判定是否属于违法用地。也就是说,是不是新增建设用地,拆除后是否达到耕地标准,都是调查说了算,在流程上调查在先,执法在后,卫片执法工作又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