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4年12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巴中专场,巴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高鹏凌围绕“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作介绍,巴中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本勇,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金虎,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新颜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新闻中心主任余志军主持。
主体发布
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
巴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高鹏凌:
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也是四川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我清楚地记得,2021年国发3号文件明确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建地设市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踔厉奋发、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老区巴中振兴发展走出了新路子,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努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这些年,我们努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30年前成立地区时,巴中境内铺装路只有28公里,不少老同志感慨,当年从巴中到成都,中间还要住一晚。巴中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先后开展了3轮交通大会战。如今的巴中,坐飞机到成都只飞四十分钟,飞北京比成都还快,今年6月份我们开通了巴南高铁,巴中已全面融入成都、重庆“两小时经济圈”。一条不断缩减的时间轴线,折射出我们大巴山已天堑变通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主要市场就在我们身边。
一举甩掉千年贫困帽子
这些年,我们一举甩掉千年贫困帽子,乡村干净整洁全面振兴。巴中人爱干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8%,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巴中人穷志不穷,从未向贫困低头,先后经历了多轮扶贫脱贫攻坚战,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举甩掉了千年贫困帽子。之后,我们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6%,获国务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当前,我们又创新布局农高区,抓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大巴山新居图”徐徐展开。
新型工业成为发展新引擎
这些年,我们着重补上工业文明这一课,新型工业成为发展新引擎。立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们优选确定并规模发展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5大主导产业,提升发展文旅康养、现代农业2大优势产业,联动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3大支撑产业,精选18条细分赛道,明确重点环节、标志性产品和承载区域,集中力量打造“两个千亿级、两个五百亿级、一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从今年开始,力争未来5年每年提高工业化率2个百分点以上。今年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已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入列“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这些年,我们坚守生态本底,入列央视发布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绿色打底、秀美巴中。全市森林覆盖率63.2%,空气平均相对湿度76%,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1万个,处处可以“森呼吸、林距离”。我们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年均95%以上,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100%,成功创建四川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巴中,从城市到乡村,从高山到湖泊,处处绿水青山、鸟语花香。我们抓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民生的同时,高度关注群众急难愁盼,常态开展民生诉求大起底,聚焦小切口办实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近年来都保持在70%以上,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如果说巴中经济前几年转型调整,去年触底反弹,今年则保持了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6.2%,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固投增长8.3%、社消零增长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7%、地方税收收入增长11.1%,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全年预计可以交上一份像样的答卷。
巴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秀美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全市朴实厚重、热情好客的365万巴山儿女,诚邀各位朋友到巴中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记者提问 ▷
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
巴中如何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金虎:
正如刚才高鹏凌市长所说“这些年,我们着重补上工业文明这一课,新型工业成为发展新引擎”,巴中全市上下紧紧围绕5+2+3现代产业体系,整合多方资源、集成各方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而进
巴中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食品饮料、建材家居、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新兴产业加速裂变。
先进材料方面,我们重点聚焦钠电产业,以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建设一个专业园区、组建一个产业研究院、编制一份专项规划、制定一套支持政策、设立一支钠电基金、培育一批头部企业、打造一批应用场景的八个一推进机制,推动钠电产业集群发展,把巴中打造成中国西部重要钠电产业基地。目前钠电负极材料头部企业佰思格公司的第一条产线即将点火投产,华屹储能钠电正负极材料、易事特新型储能电源、碳原子硅碳负极材料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电子信息方面,我们坚持小切口、大纵深,重点聚焦LED光电显示这个细分赛道,逐步向构建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目前大明星、不夜城等国内LED光电显示龙头企业的项目正加快建设,世界500强厦门国贸信达光电即将签约落地。
低空经济方面,我们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航空器生产制造、应用场景开拓、飞行服务保障上并行发力,今年10月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巴中成功举办,纵横工业无人机整机制造项目正加快建设,巴中正向空图强、聚势高飞。
向数而融
通过持续深化智改数转,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帮助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线上诊断全覆盖,实施智改数转标杆项目47个。我们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算力中心,实现算力一点接入、即取即用。
向未而谋
我们着眼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强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巴基地,牢牢攥紧空山牛、青峪猪、南江黄羊、山地梅花鸡、通江银耳、巴山淫羊藿等特色种业芯片。我们依托巴中市科创中心,搭建巴中生物产业科技服务平台,与上海交大联合建立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正在跟进一批生物制造项目在巴中转化落地,前瞻布局建设秦巴地区未来生物产业新高地。
我们坚持化风为能、逐绿而行,有序布局风电、光伏、氢能、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以能源结构转绿带动产业结构向新。今年8月,通江新能源产业园首批风电机组下线;今年9月,南江三一硅能晶硅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今年10月,通江兴隆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南江县、平昌县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也将陆续动工......随着一个个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项目落户投产,巴中生态工业兴市、先进制造强市的路子会越走越实、越走越宽。
打造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巴中优化营商环境这方面如何做的?
▲巴中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本勇:
早在2017年,我们就提出了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去年,又将营商环境作为“双年行动”之一。今年,更是鲜明提出要把巴中打造成“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在体制机制、方式载体上再谋划、再部署,全方面提升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
有两组数据可以反映出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成效。第一组数据是,截至目前,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30.06%、居全省第一位;第二组数据是,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36.7%,同比增长18.7%、居全省第3位,企业来巴投资兴业的信心更足、意愿更强。
在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方面
我们在全市6个产业园区都打造了“企业幸福中心”,通过整合政府及社会化服务资源,为企业集成提供政务服务、融资贷款、人才引进、法律咨询等服务,有效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我们也在成都建立了巴中企业(成都)幸福中心、离岸孵化器,集成服务本地企业、孵化“双创”企业、促进招商引智、推进协同创新四大功能,全力打造巴中企业走出去、外地企业走进来“第一站”。同时,我们着眼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帮办代办服务,优化升级“巴中跑团”,聘请政府事务专员,组建政务服务“管家团”,为企业提供全时段、全流程“保姆式”服务保障。
在推动惠企政策精准兑现方面
我们围绕市场主体发展全生命周期,出台了为企办实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20余个。为了让惠企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们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开展多角度、多形式的政策宣贯活动,持续加强政策落实成效评估评价,及时优化申兑流程、督促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截至目前,累计兑现各类政策资金6亿余元。
在降低企业生产性经营成本方面
我们重点关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在企业融资方面,编制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清单,设立应急纾困周转金、产业发展引导和工业发展投资基金,组建市融资服务中心,截至目前,累计帮助3000多家企业融资116.3亿元。二是用电方面,开展助企节电行动,推广“转改直”模式,探索建立“虚拟电厂”,组建“电力精算师”团队,今年以来,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600万元。三是物流方面,构建“园区+通道+仓储”现代物流格局,市县分级完善物流园区体系,拓展成渝西物流专线,布点东部沿海前置仓,建设物流信息数字化平台,物流综合成本同比降低约30%。在营造安商护商法治化环境方面。我们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设立“企业宁静日”“联合检查日”,建立入企检查报备制度,试行全年“综合一次查”,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动态发布“首违不罚”目录,全力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
我们还利用“线上+线下”各种途径,开展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行动,比如线下举办有“巴商茶间荟”“外来投资暨民营企业协调服务座谈会”、线上开设有“12345”企业服务专线,还建立了“三闭环”诉求建议办理机制,就是要想方设法办好企业的操心事、烦心事。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和“四级书记”带头挂包化解涉企信访大案难案制度,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进一步夯实企业发展信心。此外,我们还倡导企业家“C位”礼仪,高规格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代表座谈会,为优秀企业家发放机场贵宾服务卡,全面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标准,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真心诚意、全心全意为企业做好服务,让在巴、来巴企业“如鱼得水”。
以县域为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巴中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新颜:
近年来,我们坚决落实省委部署,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出了具有巴中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了“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总体思路。
坚持“抓好两端”
在“城”的提升上,下大力气做强做优县城,将包容互助和柔性关爱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运行各个环节,以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精修细补为契机,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需求,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巴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8.54平方米,十年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13.75个百分点。
在“乡”的提升上,我们从“居”和“业”上着墨,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推动“产、村、景、文、人”深度融合发展。我市平昌县有个叫双城的小村庄,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先生在这里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父亲》。当地就以此为契机实施了“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打造了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一到节假日,村里的民宿一房难求。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但生活在山水间的人,靠着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过上了幸福巴适的惬意生活。目前,巴中已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2个、天府旅游名镇5个、天府旅游名村6个,一幅幅新时代农村新画卷在秦巴山区浓墨绘就。
聚焦“畅通中间”
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推动县城和镇村贯通融合。
首先是强化设施融合。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服务提能级行动,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畅通“产业路”,创成3个国家级、5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市公路路网密度达到了2.1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首位。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个,带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其次是畅通要素融合。激发“人、地、钱”等关键要素的活力,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打出购房补贴、技能提升、公共服务等政策组合拳,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纵深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集体资产679宗、交易流转各类产权389宗13.11亿元,真正让土地“活”起来、村民富起来。
然后是促进产业融合。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乡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近年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已从“山高离城远、举家往外搬”的凋敝景象,蝶变为“千亩茶园跨村发展、产业道路纵横相连、在外乡友纷纷回乡创业”的生动局面。
最后是推动治理融合。我们把每月第二个星期五确定为“社情民意联系日”,全市各级同步倾听社情民意,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问题。我们还统筹推进城市“幸福小区”和农村“温暖小院”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0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46个,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快形成。
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
巴中如何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消费日报记者
▼巴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高鹏凌:
巴中历史悠久、文化绵长、人杰地灵,7000年前古巴人便在此繁衍生息,孕育了“忠勇信义”的巴人精神,巴文化、三国文化、唐宋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北宋天文学家张思训、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刘伯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均出生于此。作为一方旅游热土,我们有四张极具代表性的名片。
一张亚洲最大的天然红地毯
680平方公里的光雾山红叶被誉为“亚洲最大天然红地毯”,主力树种巴山水青冈最高几十米、最大要几人合抱,与枫树、槭树等二十几种红叶彩林一到秋天便铺天盖地、漫山遍野,红得鲜艳夺目、美得震撼纯粹。多少游客年年来,归去不再看红叶!今年我们开展了“我把红叶寄给你”主题活动,让巴山红叶飘向了全球。今年红叶节期间,全市游客同比增长51.6%,旅游消费同比增长56.1%,实现海外游客组团“零突破”和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游客组团全覆盖。
一个亿万年的世界地质公园
即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818平方公里,由光雾山、米仓山、诺水洞天等七大地质区域组成。是一部“可翻阅”的地质史书。业内有一句话,叫“地球46亿年,在这里你可以看到33亿年”。特别是世所罕见、宛如“天然长城”的岭脊型峰丛,让不少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生感佩。诺水河128个溶洞洞洞相连,是世界上发育母岩地质时代最多的溶洞群,被誉为“世界溶洞博览园,中国溶洞博物馆”,是科考探险、避暑游玩的不二之选。
一个千年传说的米仓古镇
“千年米仓道,早晚恩阳河”。米仓道作为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贯穿秦巴,因翻越米仓山而得名,是古代巴蜀连接中原的唯一交通要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便发生在米仓道上。恩阳古镇因米仓古道而兴,繁荣千年,被誉为米仓古道第一镇,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笔下的“巴子城”、川剧灯戏的发祥地,有四川最好的活态皮影,现留存川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是四川省天府旅游名镇、蜀道申遗唯一古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随着中华龙舟大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接续举办,恩阳的曝光度、美誉度不断升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一座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9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出发,翻秦岭、越巴山,建立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徐向前、李先念等446位开国将帅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在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有着全国唯一一座红军时期给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安葬的红军烈士全国最多、规模最大。巴中还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红军石刻标语群。最大的一幅石刻标语“平分土地”,每个字占地45平方米,每个笔画里都能躺下一个人。我们共有革命类博物馆和纪念馆13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近400处、馆藏革命文物3万余件,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巴中已成为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片区之一、全国 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四川省十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走进巴中、相约巴中,一起走亚洲最大天然红地毯、拜谒全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探险亿万年世界地质公园、穿行千年传说米仓古镇!红色巴中、秀美巴中一定会让你心安此处、神思飞扬!
教育和医疗事关千家万户
巴中如何办好这两件民生事?
新华网记者
▼巴中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本勇:
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上学、就医是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我们聚焦打造品质生活宜居地,把教育和卫生作为城市发展的引领性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发展温度和市民生活质感。
我们坚持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地位,倾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聚力建强矩阵完善体系,创新构建学前、义教、高中、职业、终身教育“五大矩阵”,着力夯实“基点”、壮大“腰部”、培育“龙头”,打造学区31个、校共体107个,市县均成立了老年大学、家长学校。
我们聚力培育头雁强化引领,实施优质学校培育工程,开展巴中中学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提振发展5所县中,办好33所特色高中,形成了头雁领航、强雁带动、群雁齐飞的市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聚力提质队伍夯实根基,强化选育管用全链条贯通,设立教师“周转池”专项编制890个,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遴选教育人才561名。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参加学历提升1500人,培训教师3.03万人。社会事务“进校园”压减率达86%。我们聚力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大力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创新建设巴中智慧教育云平台“巴适学”,成功引进“蓉易学”“学在金华”等优质资源,市域首批56所大中小学与成都理工、成都七中、重庆南开中学等知名院校结对合作,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集成能力全面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纵深推进“健康巴中”建设
为了让市民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我们聚焦打造“更有力度的健康服务”,全市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10%,新增财力的10%用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安排4000万元奖励性资金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临床科研等,从建强市级高地、县级龙头、乡镇节点、村级网底着手,推动构建“1+2+4+N”医联体格局,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不出市。
我们聚焦打造“更有温度的健康服务”,持续深化“信用就医”,打通多次排队结算等堵点,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持续增强;做实做细卫生健康民生实事,近三年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2.5万人次,近十年“两癌”筛查50余万人次。我们聚焦打造“更有速度的健康服务”,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全市三甲医院全部实现“一次挂号管3天”,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努力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群众的心声就是民生工作的标尺,我们把人民幸福宜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温暖。
巴中打造能源化工千亿产业集群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方面有何考虑?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
▼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金虎:
巴中是一座资源富集之城,石墨、霞石、白云石、石灰岩等资源丰富,极具开发价值。特别是在四川盆地满盆气、半盆油格局中,巴中更是聚宝盆,石油、天然气矿权面积覆盖全市81.7%的地域,石油资源量25亿吨,已探明储量150万吨,预计2030年探明储量1.8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4万亿方,已探明储量1461亿方,预计到2030年探明储量达到5000亿方。油气资源可以说是我们巴中最为可期的潜力资源,市委、市政府将能源化工作为全市5大主导产业之首,开展油气攻坚大会战,致力建设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川东北能源化工生产基地,加快构建1000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在勘探开发上
我们与中石油、中石化深度合作,目前全市石油、天然气已累计布井86口,日产石油45吨、天然气110万方,特别是位于平昌县的中石油平安1井日产油90吨、天然气11.5万方,是继1958年川中石油大会战以来四川石油勘探的历史性突破,是中石油四川盆地页岩油勘探的标志井、功勋井。就在今年11月,在场的许多媒体朋友们报道了四川盆地发现一个储量超千亿方大气田的新闻,说的就是位于我们巴中的通南巴气田。我们计划到2030年新布井141口,届时将年产石油41万吨、天然气50亿方。
在转化利用上
我们突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价值链向高端跃升。目前已建设了一批天然气转化利用重点项目,华油中蓝30万吨LNG生产项目建成投产、这是西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LNG;通江95万千瓦燃气发电工程将于明年10月建成投运。
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巴中曾口-金堂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前瞻布局天然气制乙炔、丙烯、制氢、提氦等项目。巴中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真诚欢迎广大企业家朋友来巴中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构建油气开发利益共同体,携手并进、拼出四川油气产业的万千气象。
大山农特产品是抢手的“香饽饽”
巴中如何卖出好价钱?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新颜:
巴中农业种质资源丰富、绿色产品天然佳成,有被誉为“亚洲第一羊”的南江黄羊,全国第56个地方黄牛品种——空山牛,被誉为“平民燕窝”的通江银耳,还有川茶佳品——巴中云顶,是“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天然富硒茶之乡”。
打好“生态牌”做好“绿”文章
大力推行种养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持续推动巴中特色生态农产品品质提升。目前,全市已发布实施地方标准23项,认证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9%以上,成功建成了全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具体产品上,我们把通江银耳做成了面膜,把巴山魔芋制成了零食,把长赤翡翠米打造成了走俏的伴手礼,许多“巴中产、巴中造”火爆“出圈”,并以其优良的品质收获了消费者的一致点赞。
注册了“巴食巴适”公用品牌
为让巴中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俏国内”“走向海外”,我们在2013年申请注册了“巴食巴适”公用品牌,以此为统揽打造更多品质过硬、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擦亮巴中农业大市金字招牌。10多年来,我们借助西博会、农博会、“天府粮仓”精品全国推介、香港美食博览会、秦巴农洽会等大型活动,并且依托淘宝、京东、“巴适GO”等平台持续宣传推介,“巴食巴适”已吸纳20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成品牌旗舰店、连锁店、授权店近150家,品牌价值达到了124亿元,已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销售至北上广、成渝西等大中城市,6种“巴食巴适”优质农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欧洲。各位朋友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能与我们的“巴食巴适”品牌店来一场“邂逅”。
致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按照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以农高区规划建设为牵引,深耕特色食用菌、生物育种、高端肉制品等产业赛道,全产业链发展巴山肉牛、南江黄羊、青峪猪、山地梅花鸡、巴中云顶茶、通江银耳等六大主攻单品,建设大基地、发展大龙头、做强深加工,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星级农业园区7个,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43家。现在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全省农区第2位、肉羊饲养量达到全省第6位,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高山富硒茶产业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有力带动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诚邀大家,相约巴中,同品巴食,共享巴适。
绿色生态是巴中的特色和优势
转化为发展优势有何新举措?
新华社记者
▼巴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高鹏凌:
巴中地处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秦巴片区,素来被称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国家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双重生态功能区、全省整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怎样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我们开始在探寻中找到答案。
建立了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为绿水青山定了价
已建立一项核算标准、一套统计报表、一份核算报告、一个核算平台的“四个一”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采集13个指标,从2022年起每年生成发布全市生态产品总值GEP,2021年度为2010亿元。我们还将核算结果作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重要经济指标,助力巴中发展控股集团2022年成功创建AA+主体信用等级。同时,建立“生态占补平衡”机制,与项目环评、能评同步开展生态产品总值影响评估与修复方案设计,实现全市生态产品总量动态平衡,实现了生态产品总值可核算、可运用、可变现。
开发了全省首个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释放生态保护红利
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入列全省首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市,成功开发全省首个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搭建了“碳惠巴中”交易平台,实现了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一体化管理。我们还建立了碳普惠互认机制,第十九届亚运会浙江金华赛区就向我们采购碳减排量1.3万吨,让我们尝到了“卖空气”的甜头。我们与新疆西北国际事业公司还签订了100万吨林业碳汇远期购销合作协议,价值超亿元。我们推行碳汇、义务植树、司法、会议活动联动模式,建成首期生态修复基地500亩,其中司法补偿碳汇交易29笔,巴中林业碳汇开发试点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成立了全省首个两山生态公司,加快市场化运作步伐
在全省率先构建“1个市级总公司+10个子公司”市场主体,统筹推动储备林项目建设、生态资源收储、碳汇项目开发、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近亿元,2025年有望实现产值5亿元。建立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圃,推进155个农作物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库。创新开发活体肉牛、林权等抵质押融资产品17个,全省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即将落地巴中。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9%。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在GEP核算结果应用、农村闲散资源收储管理、创新绿色投融资机制、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创造价值,尽快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成功之路。
摄影/四川画报记者 蒋翼鹏
编辑/陈学军
二审/肖蓉
审核/李春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