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叶东(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来源】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东方法学》2024年第6期(文末附本期期刊目录)。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内容提要:绿色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与环境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法理构造为分析视角,深入剖析绿色元宇宙的发展面临的法律挑战,并通过系统化的法律规制策略,构建对应的风险治理路径:一是明确各级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在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中的主体角色、权利义务和职权责任;二是构建碳排放监管、环境数据管理、绿色认证与激励机制等关键制度;三是明确虚拟主体环境责任、完善追责程序与生态修复机制,以及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这些法治方式可以保障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明确绿色元宇宙主体、内容和责任三层法理构造,从而在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之间实现平衡,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治理新路径。

关键词:绿色元宇宙;双碳目标;数字生态文明;预防性治理;未来产业;元宇宙法治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绿色元宇宙法律风险的性质 三、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的制度构架 结语

问题的提出

绿色元宇宙作为一种融合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社会新样态,正逐步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其本质是数字生态文明新形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全面赋能绿色经济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国家政策层面,2023年8月多部委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指出元宇宙是“数字与物理世界融通作用的沉浸式互联空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引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并加速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在地方政策层面,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科委通过《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及《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元宇宙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布局。这些政策文件为绿色元宇宙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然而,绿色元宇宙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复杂的法律挑战,亟需从法理上进行深入探究,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既有文献对于绿色元宇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协同发展的视角下的绿色元宇宙法律规制问题,而元宇宙中的碳排放责任、虚拟资产的环境影响以及虚拟身份与现实责任的脱节等问题,均难以通过传统法律手段予以有效规制。因此,必须从法律协同的角度出发,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措施。尽管这些研究对绿色元宇宙的法理构造提出了一些初步见解,但在具体的法律规制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在判断何种立场更适合回应绿色元宇宙的法律规制之前,有必要对立场分歧本身进行反思。绿色元宇宙终究只是网络空间和社会结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导致的可能性风险真的是法律所需要回应的议题吗?进一步而言,在互联网产业尚未对绿色元宇宙技术形态达成共识之前,绿色元宇宙应用是否需要专门的法律规制?这究竟是以过往技术创新规制经验为基础的真问题,还是纯粹的理论猜想?因此,有必要对绿色元宇宙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和可能风险进行整体评估,法律不可能预见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也不可能精准判断技术误用造成的损害范围和损害类型,唯有通过整体评估,才能判断绿色元宇宙是否需要法律进行专门规制。目前,绿色元宇宙法理构造的核心问题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绿色元宇宙的法律风险性质如何界定。例如,元宇宙中涉及的碳排放责任,究竟该如何在多重主体之间合理分配?虚拟身份的隐匿性是否会导致现实责任的逃避?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法律规制的具体方向。第二,应当以何种制度来应对这些法律风险。例如,若绿色元宇宙中的碳排放责任由“数字人”承担,是否应当刺破虚拟身份的“面纱”,追究其背后主体的现实责任?因此,绿色元宇宙的独特法律挑战和现有法律框架的局限性,使得法律的特别介入显得尤为紧迫。如果法律不及时介入,绿色元宇宙中的碳排放可能失控,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同时也会因难以追溯环境责任而助长侵权行为。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厘清绿色元宇宙的法律风险性质,并设计相应的制度构架,为绿色元宇宙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绿色元宇宙法律风险的性质

在绿色元宇宙的发展进程中,厘清法律风险的性质不仅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构建其法理逻辑的核心任务。绿色元宇宙在技术应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给法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技术维度来看,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应用,引发了数据透明性、隐私保护和虚拟资产法律地位等法律风险;从环境维度来看,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带来责任认定和追溯机制成为风险应对的关键;从社会维度来看,绿色元宇宙则会加剧社会分层,法律需要维护公共利益。

(一)技术风险维度

在绿色元宇宙的发展进程中,技术风险的法律规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作为绿色元宇宙的核心支撑技术,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尽管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虽提升了数据管理的可信度,但透明性和隐私之间的冲突、工作量证明机制(Proof of Work,以下简称PoW)带来的高能耗等问题均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同样,智能合约的自动化优势在碳交易与环保监测中的应用广泛,也因其法律效力和技术稳定性问题而带来潜在纠纷风险。而虚拟资产(尤其是NFT)的高能耗需求与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绿色元宇宙法律规制的复杂性。在推动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过程中,这些技术的环保隐患和法律不确定性暴露出传统法律制度的不足,不仅影响着绿色元宇宙的正常运行,更关乎其法理构造的科学性和法律规制的有效性。

1.区块链在绿色元宇宙中的技术挑战

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成为绿色元宇宙数据管理的关键。“利用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界定和保障个人对数据经济价值享有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创建各种各样的目标多元化泛用平台。”然而,区块链的透明性在提升数据公开性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挑战。一是,在绿色元宇宙中,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主要用于保障数据的公开性和可信度,使所有参与者能够追踪数据的来源与流向,以提升生态系统的信任度。一旦数据上链,便难以删除或修改,这与传统隐私保护原则中的“数据可控性”相背离,尤其在涉及个人隐私或敏感数据时,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泄露风险。二是,区块链的PoW机制由于依赖大量算力支持,导致其运行过程中耗费巨量能源,直接引发高碳排放和资源浪费。这一高能耗特性与绿色元宇宙的低碳环保目标相冲突,成为其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些问题构成了绿色元宇宙在技术层面上面临的重大风险。

2.智能合约在绿色元宇宙中的技术挑战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场景,其法律效力与纠纷解决也当然作用于绿色元宇宙,成为广泛应用的核心技术。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特性为绿色元宇宙中的碳交易和环保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在此过程中,智能合约通过预设代码自动执行协议条款,实现了碳数据的记录和排放量监控。然而,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和技术稳定性仍存在争议,其自动化执行也可能因数据或传感器故障引发合同争议。具体原因在于:第一,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需得到确认,尤其是在涉及环境保护条款时。例如,在碳排放量的监测和结算中,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环保协议,但其合法性仍需要符合合同法的要求。这意味着在环境条款的设计中,必须确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有效,且条款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以保证智能合约在技术和法律层面均得到保障。第二,尽管智能合约的自动化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争议发生的可能性,但环境条款的复杂性仍可能引发技术和法律冲突。比如,当碳排放监测出现数据错误或技术故障时,合同的一方可能因此无法履行义务,导致纠纷。此类问题要求法律应当明确智能合约在环境应用中的纠纷解决机制,规定责任方的认定标准以及在合约履行失败情况下的补救措施,从而确保绿色元宇宙中的环保条款得到有效执行和保护。

3.虚拟资产在绿色元宇宙中的技术挑战

虚拟资产属于一种资产类型,虽非技术本身的风险类别,与区块链技术紧密相关,其带来的技术性风险不可忽视。区块链技术带动了虚拟资产(特别是NFT,非同质化代币)的发展,但NFT的高能耗问题对绿色元宇宙的环境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虚拟资产特别是NFT的兴起,为绿色元宇宙中的经济活动增添了新活力。然而,区块链的高能耗问题以及其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成为绿色元宇宙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忧。NFT的铸造和交易过程,通常依赖于高能耗的区块链网络,这与绿色元宇宙的低碳发展目标相冲突。第一,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资产形式,NFT目前在法律上地位并未得到普遍承认。其作为财产的地位、交易的合法性以及其背后的所有权结构都存在较大争议。需要明确NFT在财产法中的定位,特别是在绿色元宇宙中,如何处理NFT的交易与持有,以确保这些资产的合法性和交易的透明性。第二,NFT的环境责任问题也需要法律的介入。由于NFT交易对能源的高需求,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应当考虑将环保标准纳入NFT的交易规范中,譬如要求交易平台使用低碳的区块链网络,或者对高能耗的区块链征收环境税。这样不仅有助于减少区块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推动绿色能源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

(二)环境风险维度

在技术风险明确之后,紧接着分析环境维度的法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高碳能源是元宇宙的最大制约,绿色能源是元宇宙的最强支撑,在绿色元宇宙的法理构造中,环境风险的法律规制必须建立在深刻的法理分析的基础之上。绿色元宇宙作为一个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复杂系统,其环境影响不仅包括虚拟空间的运行,还涉及碳排放、能源消耗等实际的环境问题。通过对碳排放的责任追溯和绿色能源使用的环境风险分析,可以为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了确保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厘清其环境风险的性质,特别是在碳排放责任追溯和绿色能源使用的环境风险方面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这不仅是对现有环境法律体系的丰富和拓展,更是在新技术背景下以法律手段应对复杂环境问题的必要路径。

1.碳排放的责任追溯

一是碳排放主体的责任认定。在绿色元宇宙中,碳排放的责任认定是环境法律规制中的核心挑战。传统的碳排放责任通常集中在工业、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的直接排放主体,而绿色元宇宙中的碳排放却涉及更为复杂的主体关系。这里的主体包括“数字人”身份的用户、虚拟世界的开发者、技术提供商以及虚拟平台的运营者。“数字人”的虚拟身份与现实世界的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是法律责任认定中的难点。元宇宙中的“数字人”可以通过各种虚拟活动产生实际的碳排放,例如虚拟资产的交易和NFT的铸造。这些行为虽然发生在虚拟世界,但背后的计算和数据存储却是现实的能源消耗。因此,需要厘清在虚拟环境中,哪些行为应被视为碳排放的实际责任源,并如何将这些责任与现实中的主体挂钩。这里,传统公司法中的“刺破面纱”原则需要被引入元宇宙的法律框架中,以便在必要时刺破虚拟身份的面纱,追溯到现实世界的责任主体。同时,开发者和技术提供商在绿色元宇宙中的角色也需要在法律上进行明确。这些主体通过设计、开发和运营元宇宙平台,对整体碳排放水平能够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在选择高能耗的技术架构或数据中心时,开发者和技术提供商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直接,需要在此明确他们的责任边界。例如,当技术选择直接导致碳排放超标时,开发者是否应对这一环境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在环境责任的认定上,不仅要关注直接排放者,还要考量那些通过技术和运营间接造成碳排放的主体。

二是碳排放追溯机制的法理分析。在认定碳排放责任主体之后,如何有效追溯这些主体的碳排放行为,是法律必须面对的另一大挑战。区块链技术在这方面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为碳排放追溯机制奠定了技术基础。然而,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分析这一机制的法理基础和实现路径。碳排放数据的可信性与法律效力是追溯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区块链技术虽然能够记录每一笔碳排放行为,但这些数据的法律效力如何确认需要明确规定。在绿色元宇宙中,哪些类型的碳排放行为必须上链,这些数据如何在争议中被采纳为证据。这里涉及对区块链记录的证据能力的认定,即这些数据在纠纷中能否被法院接受为合法有效的证据。此外,法律与技术的结合在追溯机制中也尤为重要。尽管技术可以提供手段,但最终的追溯和责任认定仍然需要通过法律框架来实现。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如何使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追溯碳排放行为,以及如何在追溯过程中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这要求在法律中嵌入对追溯技术的具体规范,确保技术手段与法律要求之间的紧密结合。

2.绿色能源使用的环境风险

一是绿色能源使用的法律责任保障。在绿色元宇宙的构建过程中,能源消耗特别是高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了严重风险。如果不能实现绿色能源的优先使用,整个元宇宙生态的低碳目标将难以实现。有必要明确绿色能源使用的法律责任,从而减缓环境风险。首先,强制性绿色能源使用应成为法律规定的核心内容。需要明确哪些主体必须优先或强制使用绿色能源,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高碳能源的使用将被视为违法。这里的法理基础在于环境法中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和“预防原则”,即通过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标准,防止高碳能源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同时,绿色能源使用的责任分配也需要进行清晰的界定。不同的主体在绿色元宇宙中对能源消耗的贡献不同,应当根据这些贡献,合理分配绿色能源使用的法律责任。例如,虚拟平台的运营者可能需要承担主要的能源使用责任,而普通用户则根据其在元宇宙中的活动类型和频率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分配的法理依据在于“公平原则”,即根据各主体对环境影响的不同程度,合理分担法律责任。

二是绿色能源激励措施的环境风险控制作用。在减少环境风险方面,法律不仅需要设定强制性要求,还应通过激励措施来推动各主体积极参与。激励措施的法理基础在于“激励性规制”理论,即通过税收减免、补贴等积极手段,使市场主体优先选择绿色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激励措施的设定不仅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条件,还应有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只在达到特定绿色能源使用标准的主体中实施激励,以降低因滥用激励带来的资源浪费风险。此外,激励措施的法律实施也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框架,规定激励措施的适用条件、程序以及监督机制,确保这些措施能够公平、公正地实施。例如,在享受税收减免的过程中,应规定明确的绿色能源使用标准,只有达到这些标准的主体才能获得相应的激励。这不仅能确保法律激励的有效性,还能防止滥用激励措施的行为发生。

(三)社会风险维度

社会风险的法律规制,是绿色元宇宙法理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宇宙领域的碳减排技术体现的是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却忽视了环境资源本身的非经济价值。绿色元宇宙的兴起,不仅带来了技术和环境方面的挑战,也引发了深刻的社会风险,尤其是在责任划分和公共利益保护方面。这些风险关系到法律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有效地构建责任体系,实现公平合理的法治保障。“网络空间不仅是技术、资本与权力博弈的场域,同时也是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网民的生活世界。”绿色元宇宙技术代表了以数据和算法主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并存的、虚拟与现实交互的生产关系。社会风险维度的法律规制,需要在法理上深入探讨“数字人”责任的现实衔接,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确保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元宇宙对世界的改变侧重于社会性,只有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责任衔接和公平保障机制,绿色元宇宙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提升作出贡献。

1.责任刺破的制度挑战

第一,“数字人”身份的法律挑战。在绿色元宇宙中,“数字人”作为用户的虚拟身份,其行为不仅局限于虚拟空间,甚至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引发经济纠纷、环境破坏或社会冲突。在绿色元宇宙中,“数字人”是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的表现形式,其行为不仅局限于虚拟空间,往往也会对现实世界产生实际影响。尽管“数字人”身份涉及责任的“刺破”问题,但在此维度下,主要探讨其作为虚拟身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潜在影响,而非环境层面的碳排放或能源使用。例如,虚拟资产的交易、虚拟环境的开发以及虚拟经济活动,可能会带来现实中的经济纠纷、环境破坏甚至社会冲突。这些影响使得“数字人”在法律上的责任划分变得复杂而迫切。“数字人”作为虚拟身份,与其背后的现实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屏障,即“数字人”的虚拟身份往往难以直接对应到现实中的法律主体。这种屏障为一些不法行为提供了掩护,增加了追责的难度。传统公司法中的“刺破公司面纱”原则,在此背景下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第二,刺破“数字人”面纱的法理分析。刺破“数字人”面纱并非适用于所有虚拟行为。仅在虚拟行为涉及严重社会影响,如环境破坏、虚拟经济欺诈或公共利益损害时,应允许刺破虚拟身份,将行为人的现实身份公开并承担法律责任。刺破“数字人”面纱的法律规则,要求在法理上明确虚拟身份与现实责任的衔接方式。首先,必须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进行面纱刺破,这涉及对“数字人”行为性质的认定。例如,当“数字人”的行为涉及重大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欺诈或侵犯公共利益时,应允许相关方申请刺破“数字人”的虚拟身份,将其现实中的法律责任主体揭露出来。这种法律规则的核心在于对“数字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判断,在法理上,这可以借鉴刑法中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仅在“数字人”的行为具有一定严重性时,才允许刺破虚拟面纱。这种规定不仅可以防止滥用刺破规则,也能够有效保护普通用户的隐私和虚拟活动的自由。此外,刺破面纱的程序也需要法律明确规定。程序上的正当性和透明性,是确保刺破行为合法有效的关键。应要求在刺破“数字人”面纱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查,确保程序的公正和合理。这一程序设计的法理基础在于“程序正义原则”,即任何涉及剥夺或限制权利的行为都必须经过正当程序,以维护法律的公信力和正义性。

第三,虚拟与现实责任的法律衔接。绿色元宇宙具有技术性、文明性和连接性,在刺破“数字人”面纱之后,虚拟行为的现实责任如何衔接,也是法律必须解决的难题。应明确“数字人”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一旦被认定为违法或侵权行为,其现实中的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衔接要求法律在虚拟行为的定性、证据采纳和责任判定等方面提供明确的规则。在虚拟行为的定性上,需要分析“数字人”行为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关注其形式。例如,如果“数字人”通过虚拟交易导致现实世界中的环境破坏,那么这一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进而在现实中追究其责任主体的环境法律责任。在证据采纳方面,法律应明确虚拟世界中的电子数据和记录,在现实世界的诉讼中具有证据效力。这一规定的法理基础在于“证据规则”的扩展,即法律应认可符合一定标准的虚拟证据,作为现实责任判定的重要依据。

2.公共利益保护中的法律风险

一是社会公平的法律挑战。绿色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社会分层和数字鸿沟,在资源分配和碳排放方面,法律面临如何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挑战。元宇宙中的资源分配,包括虚拟土地、虚拟资产和技术资源的获取,可能会因初始条件的不平等而导致现实世界中财富和权力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导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分层。法律需要在这方面制定明确的资源分配规则,确保资源获取的公平性。例如,可以规定虚拟资源的初始分配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并对资源的二级市场交易进行适当的监管,以防止垄断和投机行为的泛滥。碳排放作为一种虚拟与现实紧密关联的资源,其分配和管理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法律应确保碳排放权的分配既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不能造成弱势群体的额外负担。在绿色元宇宙中,可以通过制定碳排放上限、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手段,确保碳排放权的公平分配。这一法理基础在于“环境正义原则”,即应确保环境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不应对弱势群体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二是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随着绿色元宇宙的发展,虚拟世界中的私人利益可能与公共利益产生冲突,特别是在资源占用和环境影响方面。需要制定规则,确保公共利益在虚拟世界中得到充分保护。第一,应明确虚拟世界中哪些资源和行为涉及公共利益。例如,虚拟土地的开发和使用、虚拟资源的开采和交易等,均可能对现实中的环境和社会产生影响。这些资源和行为如果不加以规制,可能会导致公共利益受损。因此,需要对这些涉及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限制,确保虚拟世界中的资源利用不损害现实世界中的公共利益。第二,应建立预防机制,防止私人利益对公共资源的侵占。在虚拟世界中,一些私人主体可能利用技术优势或资本优势,占据大量虚拟资源,甚至通过虚拟行为影响现实中的公共资源分配。对此,可以借鉴现实世界中的公共信托原则,将虚拟世界中的某些重要资源视为公共信托财产,由国家或公共机构进行管理,以防止私人主体的过度侵占。

三是法律风险的系统化视角。在应对绿色元宇宙中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风险时,需从系统化角度进行全面审视,不仅需要关注具体条款的制定,更需从系统化的视角对法律风险进行整体分析和应对。在社会公平保障方面,法律应明确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和实施路径。具体而言,需要在虚拟世界中制定资源分配规则,优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建立持续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这种系统化的风险应对策略,有助于法律在面对复杂的虚拟世界时,提供全面且一致的公平保障。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应强调公共利益在虚拟世界中的优先性,确保任何涉及公共利益的虚拟行为都受到更为严格的法律审查和监管。这里的系统化视角,体现在对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冲突的整体把控上,避免元宇宙的发展因忽视公共利益而导致社会风险的扩大。

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的制度构架

我们正身处一个激荡而复杂的数字化时代。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经断言:“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在构建绿色元宇宙的法律框架中,风险治理的制度构架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确保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多层次构建完善的风险治理制度。首先,明确各级政府、市场主体和公众的角色与责任,是风险治理的基础。通过清晰的法律规定,各主体在法律框架内履行职责,确保绿色元宇宙的有序发展。其次,需精细化制定环境数据管理、碳排放监管与绿色认证等核心制度,保障透明性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最后,针对虚拟主体如“数字人”,必须明确其环境责任,设计追责机制和预防措施,确保虚拟行为对现实世界的环境影响可控。这一系统化的制度构架,将为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助力其在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之间实现平衡。

(一)与主体界定相关的制度

在绿色元宇宙的风险治理中,主体的明确划定是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础。未来我国应当明确各级政府、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公众在绿色元宇宙中的角色与责任,确保各主体在法律框架内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认识论的基础上,世界才是依赖主体的,或者说是主体建构了世界的性质。在绿色元宇宙的构建过程中,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和责任是风险治理的基础,涉及监管部门、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公众,各主体在绿色元宇宙中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和法律责任,绿色元宇宙才能在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

1.监管部门的职权划分

在绿色元宇宙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政府作为规则制定者与监管者,应通过立法确定环境保护标准、碳排放规范以及监管程序。中央政府负责宏观政策和立法,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和调整,形成清晰的职能划分,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和碳排放监督机制的运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角色,其职能划分直接影响绿色元宇宙的治理效率和法治水平。首先,政府作为规则制定者,需要通过立法明确绿色元宇宙中的环境保护标准和碳排放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不仅涉及虚拟世界的运作规则,还涉及现实世界的环境保护要求。政府应当制定一套全面的法规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碳排放、能源消耗以及虚拟资产交易等领域,确保绿色元宇宙中的所有活动均在法律框架内得到规范和执行。其次,政府作为监管者,应负责监督和管理绿色元宇宙中的环境风险。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碳排放和能源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为了避免监管空白,政府需要在各级机构之间建立清晰的职能划分,确保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例如,中央政府可以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执行和调整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需求。最后,政府还需在推动绿色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和技术提供者采用环保技术,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在绿色元宇宙的构建中,政府的监管不仅限于消极的约束,更应积极地推动与引导,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既有秩序又充满活力的数字生态系统。

2.市场主体的法律义务

在绿色元宇宙中,企业与技术提供者是主要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元宇宙的环境治理效果。企业和技术提供者需承担环境保护义务,如选择低能耗技术、监控并报告碳排放数据等。通过法律规定,确保其遵守环保标准,履行碳排放和能源管理责任,推动绿色技术应用。因此,明确企业与技术提供者的法律义务,是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首先,企业作为运营者,应当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在构建和运营绿色元宇宙时,其技术选择、能源消耗、碳排放等行为都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例如,企业在开发元宇宙平台时,应优先选择低能耗、高效率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企业还应对其运营中的碳排放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报告,确保所有的环境数据公开透明,并接受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其次,技术提供者作为支持者,应确保其所提供的技术服务符合环保标准。技术提供者在设计和提供技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技术的环境影响。例如,在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时,技术提供者应优先选择能源效率高、碳足迹小的技术架构,并在合同中明确其环保责任。技术提供者还应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效的技术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和管理元宇宙中的环境风险。最后,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企业与技术提供者的法律义务得到厘清,不仅可以规范其行为,还能为绿色元宇宙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企业和技术提供者在履行其法律义务的同时,也能通过积极的环境管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3.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

公众参与是绿色元宇宙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众通过法律机制监督政府和企业行为,有效推动绿色元宇宙中的环境治理和社会公平。法律如何确保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发言权、知情权和参与权,不仅影响绿色元宇宙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直接关系到其能否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首先,公众的知情权应得到法律保障。公众有权了解绿色元宇宙中的环境数据、碳排放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应规定政府和企业必须公开透明地披露环境信息,并为公众提供方便的获取途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环境治理的透明度,还能促使公众更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其次,公众的参与权也应在法律中得到明确。公众应有权参与绿色元宇宙中环境决策的制定过程,特别是在涉及重大环境影响的决策中,应规定必须听取公众的意见。这可以通过听证会、公众咨询、在线投票等多种形式实现。通过赋予公众参与权,可以确保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最后,公众的监督权也是保障环境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应赋予公众监督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的权利,并为公众提供举报和诉讼的途径。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公众应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这种监督机制不仅可以防止环境治理中的腐败和失误,还能促使政府和企业更认真地履行其法律义务。

(二)核心制度的内容细化

绿色元宇宙的构建与运行依赖于一系列核心制度的完善,核心制度的内容包括:环境数据的管理与公开、碳排放的监管与追溯,以及虚拟经济活动中的绿色认证与激励机制。这些构成了绿色元宇宙治理的制度基础,为绿色元宇宙的风险治理提供全面而严谨的内容保障。这些内容构成了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制度构架的核心,通过法律的精细化规定,可以确保绿色元宇宙的健康运行,并为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在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为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1.环境数据管理与公开制度

环境数据的管理与公开是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公众的参与度以及监管的有效性。在绿色元宇宙中,海量的环境数据通过各种传感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被实时生成和记录,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公开性,是法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一,环境数据的收集与管理需要法律进行全面规范。在绿色元宇宙中,环境数据的来源多样,涉及空气质量、水资源使用、碳排放量、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应明确规定这些数据的收集标准和管理要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可以要求企业和技术提供者使用指定的传感器和数据收集工具,并对其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定期审计,以防止数据篡改和丢失。第二,环境数据信息披露是法律规定的重点。应明确环境数据披露分级分类标准,并规定披露的方式和频率。环境数据披露不仅包括实时的环境监测数据,还应涵盖历史数据、趋势分析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通过披露这些数据,社会公众可以实时掌握绿色元宇宙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环境风险。此外,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能涉及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和隐私保护要求。需要制定分类标准,明确哪些数据可以完全公开,哪些数据需要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部分公开。例如,对于涉及个人用户的碳排放数据,可以要求以匿名或汇总形式公开,以平衡信息透明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2.碳排放监管与追溯制度

碳排放的监管与追溯是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中的关键环节。鉴于虚拟世界中的碳排放可能对现实环境造成实质性影响,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碳排放监管机制,并通过追溯制度确保碳排放行为能够被有效监控和管理。碳排放的监测与核查机制是这一制度的核心。绿色元宇宙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耗,尤其是在高能耗的区块链操作和虚拟资产交易中。应明确规定通过技术手段追踪这些碳排放源,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比如,可以要求使用区块链技术对碳排放数据进行不可篡改的记录,并规定监测机构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期核查,以防止虚报或隐瞒碳排放量的行为。碳排放配额与交易体系的建立是碳排放监管的进一步延伸。可以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限制绿色元宇宙中的总碳排放量,并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例如,可以引入碳交易机制,允许碳排放量低于配额的主体将其剩余配额出售给超出配额的主体,从而通过市场力量优化碳排放的整体分配。此举不仅能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还能激励各主体积极减少碳排放,以获取经济利益。碳排放的追溯制度同样不可或缺。法律追溯机制应确保所有碳排放行为都能被准确追踪,并将责任归咎于相应的主体。这一机制的设计可以借鉴供应链管理中的追溯技术,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将每一笔碳排放记录与其源头挂钩,确保在发生环境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责任主体。此外,通过进一步细化追溯机制的实施细则,可以为碳排放监管提供技术和法律上的双重保障。

3.绿色认证与激励制度

为了推动绿色元宇宙中的经济行为向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绿色认证与激励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设立绿色标准,还应通过认证制度和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元宇宙中的各类主体遵循这些标准。绿色认证制度是推动虚拟经济活动绿色化的基础。只有符合特定环保标准的虚拟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绿色认证。这一认证可以涵盖虚拟资产交易、虚拟地产开发、数据中心运营等多个领域,确保每一个经过认证的活动都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绿色认证的法律效力应被明确规定,使得认证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并在市场中享有一定的优先待遇。为了促进企业和技术提供者积极争取绿色认证,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规定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享有税收减免、优先融资、市场准入等优惠政策。这些激励措施不仅能增强企业追求绿色认证的动力,还能在市场中形成“绿色优先”的竞争格局,从而推动整个元宇宙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此外,还应对绿色认证的执行和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可以规定专门的认证机构负责绿色认证的评估和发放,并对已获得认证的企业和活动进行定期审查,确保其持续符合绿色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绿色元宇宙中建立起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绿色认证与激励机制,为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支持。

(三)虚拟主体的环境责任认定规则

在绿色元宇宙的风险治理中,虚拟主体(以数字人为例)的环境责任认定规则是绿色元宇宙法律规制的重要一环。通过明确虚拟主体的法律责任,建立追责程序和生态损害赔偿机制,确保虚拟行为与现实环境责任的有效衔接。责任认定是确保法律有效执行和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核心环节。随着虚拟主体如数字人的崛起,明确其在虚拟世界中的法律地位和环境责任变得尤为重要。这些虚拟实体的行为不仅对虚拟环境产生影响,还可能通过碳排放和资源消耗等方式对现实世界造成实际危害。因此,必须设立清晰的责任框架,包括对数字人的环境责任界定、追责程序的设计,以及生态损害的赔偿与修复机制。此外,预防性法律措施的建立和行为规范体系的完善,亦是预防潜在环境风险的关键。通过这些制度的系统化构建,为绿色元宇宙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同时,也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责任衔接提供法律依据,实现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平衡。

1.明确数字人的环境法律责任

数字人作为虚拟主体,在元宇宙中的行为可能对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对数字人参与的虚拟经济活动(如碳交易和能源分配),法律也需明确其环境责任边界。随着绿色元宇宙的发展,数字人作为一种新型虚拟主体逐渐进入法律视野。这一概念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数字人,还涵盖更复杂的虚拟实体,这些实体通过算法、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在绿色元宇宙中实现自主决策和行动。在绿色元宇宙的法理构造中,也需要引入类似的“刺破数字面纱”原则,以确保在必要时能够识别出数字人背后的真实身份。因此,厘清数字人的环境法律责任,成为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的重要任务。

首先,数字人的环境法律地位需要明确。数字人作为虚拟主体,虽然其行为在虚拟世界中展开,但可能对现实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环境影响。例如,数字人在元宇宙中的行为可能涉及虚拟资产的交易、碳排放量的调控或者参与环境治理的决策。这些行为的后果,如能源消耗或环境数据的操控,可能对现实中的环境保护目标构成威胁。因此,法律需要明确数字人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与现实责任挂钩,并为其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框架。其次,数字人的环境责任边界也需要法律进一步厘定。由于数字人在虚拟世界中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复杂性,其行为的环境影响往往难以预见和控制。因此,法律应规定数字人的行为界限,特别是在涉及重大环境影响时,需要赋予监管机构和其他相关方刺破其虚拟身份的权利,以便追究现实中的法律责任。例如,如果数字人在虚拟世界中的决策导致了严重的碳排放超标,应允许通过刺破虚拟身份,追究其背后的设计者或运营者的法律责任。最后,数字人的环境责任还应包括其在虚拟经济活动中的表现。数字人可能参与到碳交易、能源分配等涉及环境资源的活动中,其行为如果不受法律约束,可能导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环境资源错配。因此,法律需要规定数字人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环境责任,确保其行为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

2.完善追责程序与生态修复机制

在环境损害行为被确认后,进行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是法律追责程序的关键环节,应规定明确的损害赔偿机制,确保受害方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赔偿,并确保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修复。首先,损害赔偿机制应包括对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和赔偿计算。应当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标准和惩罚性赔偿的计算方法,确保赔偿金额能够反映生态环境损害的实际影响。例如,对于因虚拟主体行为导致的碳排放超标,应规定产生环境成本的计算标准,以及通过赔偿金的形式对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其次,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应作为法律追责程序的重要内容。在发生生态环境损害时,违法主体不仅需要支付赔偿金,还应承担生态环境修复的责任。最后,还应当要求违法主体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修复任务,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如果修复不达标,还应规定进一步的制裁措施,如增加赔偿金额或强制执行修复工作。

3.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

“我们既想要安全可信的互联网,也想要充满创新和竞争、提供多种可能性的互联网。”通过建立预防性的法律制度,确保绿色元宇宙中的各类活动在开展前进行环境评估。需规定企业和技术提供者必须遵守环境管理标准,制定环保政策和碳排放管理计划,并进行定期审查和监督,预防环境风险的发生。预防性法律措施是环境风险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预防性法律措施,可以在问题发生前就将潜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环境损害事件的发生。一是预防性法律措施的建立。预防性法律措施的核心在于要求绿色元宇宙中的各类主体在开展活动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减排和环保措施。例如,规定任何新技术、新项目或新产品在上线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对能源消耗、碳排放、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存在重大环境风险,应规定该项目必须进行调整或改进,直至风险可控为止。此外,还可以要求企业和其他主体在日常运营中建立和维护环境管理系统,确保其运营行为始终符合环保标准。这种预防性管理不仅能够减少环境风险,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促进其在绿色元宇宙中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行为规范体系的建立,是确保绿色元宇宙中的各类主体遵守法律和环保标准的基础。通过法律规定,要求企业和其他主体制定内部行为规范,可以有效引导和限制其行为,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三是法律应规定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要求,确保所有涉及绿色元宇宙运营的主体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例如,可以要求企业制定内部的环保政策、碳排放管理计划以及环境数据报告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和调整。四是应规定行为规范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可以授权相关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并要求企业定期提交行为规范执行报告。同时应规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行为规范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可以为绿色元宇宙的风险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确保各主体的行为始终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而实现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结语

绿色元宇宙不仅是虚拟空间的扩展,更是数字技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元宇宙的应用与推广必将成为反击元宇宙泡沫论的有力武器,对绿色元宇宙法律规制和制度型构的前瞻性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绿色元宇宙的法理构造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这一新兴技术形态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技术提供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指引。通过构建系统化的法律规制,绿色元宇宙能够在数字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相关制度建设为未来的数字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绿色元宇宙旨在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推动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平衡发展,最终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数字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针对法律风险开展预防性治理,促使绿色元宇宙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展现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价值实现中的巨大潜力,构建数字生态时代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东方法学》2024年第6期目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论中国民法本土化的理论逻辑

黄忠

2.契约化赋权:我国土地使用权建构的制度逻辑

李凤章

3.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理念及其制度实现

蒋悟真

【智慧法治】

4.领域法视域下数字信用的犯罪治理

张勇

5.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质论

何邦武

6.重塑复制权: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的合法化路径

施小雪

7.论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

沈小军

8.数据登记私法行为规范的参照论

曹新舒

【元宇宙法治】

9.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法律性质的解释论与立法论

张海鹏

10.论元宇宙复制行为

田小楚

11.元宇宙“人身侵害”刑法应对的反思与修正

敖博

12.论绿色元宇宙的法理构造

张叶东

【理论前沿】

13.财产保险分期缴费的比例赔付问题

韩长印

14.论商业性代孕的刑法规制

刘长秋

【青年论坛】

15.论居委会协助行政职能的制度重塑

徐树杰

《东方法学》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市法学会主办的高端法学理论专业期刊。《东方法学》是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I值排序Q1区法学期刊。2020年成为CLSCI来源期刊。《东方法学》以交流学术思想、创新学术理论为宗旨;以原创性、前瞻性、学术性为编辑标准;以推动法治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开设本期关注、理论前沿、智慧法治、青年论坛、域外之窗等栏目,是法学、法律专业人士的理想读物。

智能写作4.0

1. 私有智库:单篇对话与向量检索的智能融合

自建知识库是智能写作4.0的一大创新亮点,它赋予了用户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的能力。这一功能不仅支持单篇对话的存储,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回顾和整理过往的交流内容,而且通过向量检索技术,用户能够实现对知识库内容的高效检索。这意味着,无论您的知识库多么庞大,您都可以通过关键词或短语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2. 一划即达:法宝全库数据的划词能力

划词检索法宝全库数据功能是智能写作4.0的另一项革命性创新。用户在阅读或编辑文档时,只需轻轻一划,选中的文本即可触发智能检索,系统会立即从法宝全库中检索出相关数据和信息。这一功能不仅极大地简化了信息查找的过程,而且通过实时更新的数据库,确保了检索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到最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3. 语言无界:19种语言的智能翻译大师

智能写作4.0的智能翻译功能,支持多达19种语言的互译,覆盖了全球大部分主要语言。这一功能不仅能够实现文本的即时翻译,而且通过先进的算法优化,确保了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无论您是需要将中文文档翻译成英文,还是需要将西班牙文翻译成法文,智能写作4.0都能为您提供准确、自然的翻译结果,让您的跨语言沟通和创作更加轻松。

4. 模板王国:6000+文书模板与个性化定制的创意工具

智能写作4.0提供了6000+的文书模板,覆盖了法律、商务、教育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些模板由专业人士设计,确保了其专业性和实用性。此外,智能写作4.0还支持自建文书模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创建个性化的模板,这不仅提高了文书创作的效率,而且使得文书更具个性化和专业性。

5. 实用工具:赋能司法案例的深度检索报告

智能写作4.0赋能司法案例检索报告功能,是法律专业人士的得力助手。它不仅能够检索到最新的司法案例,而且通过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案例的详细报告,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判决结果、争议焦点、法律依据等关键信息。这一功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法律研究的效率,而且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为法律实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 | 郭晴晴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张科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