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卷起来了:北宋风貌的生动再现

闹市,晴天,一艘满载的巨船行至东京地标虹桥时,忽然失控打滑。彼时桅杆犹挺,未及放倒。若匆忙转舵,恐又触于侧畔之拱桥。此情此景,如何应对?

舟上众人,一边急放桅杆,一边呼号警告。情势危急,险象迭生。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正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组成部分,于1101年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笔下诞生。

而在近1000年后,国产剧集《清明上河图密码》延展了此时此景的空间与时间,并引申出一桩大案、诡案:梅船案。

在围观群众的欢呼声中勉强脱险的船只行至桥下,突然浓雾四起,远处,彩云忽现,又有惨叫一片。雾散之后,巨船已无踪影,唯见一叶扁舟,悬猪首于其上,血字赫然:“替天行道、贪猪待宰”。水面之上,尸骸零落,随波漂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破解谜案,前大理寺贴书吏赵不尤找来了当时在汴河的画师张择端,借助其在案前记录的《清明上河图》草图,通过画卷移动的叙事方式,追循其中景、物、人的布局变化,寻找证据,推进剧情。

导演杨帆透露,在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画师张择端的设置承担了双重功能。一是充当摄像头,为侦查人员提供了重现历史现场的可能;二是呼应原著主旨,“清明上河图里真正的密码是市井烟火的美好,张择端在这个故事里,其笔触真正承载的是这个故事的灵魂——人。”

这种创作思路也孕育了本剧的最大亮点:北宋时期市井生活的生动再现。

为了尽可能还原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风貌,制作组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周庄建立了“周庄数字梦工厂影视基地”。耗时241天复原了121个宋朝生活场景和21条街道、152处建筑,包括树136棵,花草灌木3500多株,和各类动物13种、共计143只,可谓“一部剧,一座城”。此外,他们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剧集的制作过程,还原出现在宋朝古画中的诸多中国传统表演项目,如大门处的“药发傀儡”,瓦子里的“撞肚皮”、“血社火”等,无比诚意地向观众传递穿越千年的“烟火气”,彰显中式美学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于细节,而不于细节。《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悬疑部分仍然是本剧一大看点。

巡判失踪、汴河祥瑞、粮船惨案、水匪进城行凶,短短几集之间,一个又一个的埋点和反转,剥洋葱一般层层揭秘,紧张感不断升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终的凶手嫌疑人,竟然指向了赵不尤自己的家人。回头,张望远处操纵着这一切的幕后黑手。个人的恩怨情仇,皇城的安危与秘密,悲与欢,国与家,精妙绝伦的情节设计、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鞭辟入里的社会寓意渐次露出。

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推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这场关于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的较量,将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与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