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一段时间以来,多所高校陆续宣布拟撤销本科专业布点的消息,政府多部委联合发布专题性的改革方案,各类媒体持续跟进报道。本科专业调整优化俨然从一个相对专业的教育议题扩展为社会公众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披露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看,近期高校本科专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和规模较大,年度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和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几乎达到了“进一退一”的格局。很显然,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将更多遵循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驱动的动力逻辑。

过去,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高深专门知识的传授学习,人才培养主要依托的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格局,专业设置则更多遵循知识体系细分的领域。如今,随着国家发展格局逐步过渡到创新引领的新发展阶段,各界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等教育的功能越来越转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适用性的人才供给和支撑,需求的维度、战略的考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高校的专业设置及优化调整,必须突破原有知识体系逻辑内的小循环,转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外部大循环,把国家战略需求纳入高校自身发展的既有逻辑,实现知识体系和战略需求的双循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从目前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的既有实践样态看,其实现路径更多体现为多措并举、分类施策的发展逻辑。综合看近段时间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基本态势,专业的增设与撤销极少表现为盲目地“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对外部人才需求、内部既有办学基础的综合研判,力图在需求与可行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寻求外部资源的加持,在较小的增量领域探索全新的办学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内部达成共识,对面广量大的存量领域进行专业升级、改造、交叉复合。为满足全新需求而新设专业,重点是利用相关政策,在办学机制、资源投入、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全新探索,最典型的如产业学院的快速崛起。对不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则细分各种不同的情况。有些确实是因为专业知识体系过于细分、单一、老化,要做的就是拓展更新知识模块,丰富迭代培养方案,为老专业注入新的知识维度和要素。比如,与其他专业合并重组,或借助新的技术赋能改造。有些则可能只是本科层次人才不再能满足新的需求,相应的策略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比如,暂停本科招生,将人才培养的重心提升到研究生层次等。

在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的外延之下,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转变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核。当今世界,知识更替加速,技术迭代周期缩短,但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慢变量特征依然客观存在。专业作为高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其与时俱进的优化调整、快速更新,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助力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适配度。然而,专业目录的更新、发布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此,高校在对专业“载体”进行优化调整的同时,更多还是要在人才培养的实质性内涵方面做文章。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正视人才培养周期造成的滞后性。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通用性知识、可迁移性的方法和能力,尤其是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设计上,提高灵活性、变通性。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后半程,强化课程组合的选择性和新鲜度。如反映业界最新进展的微专业式的课程组合,为学生预埋一些未来进一步学习拓展、深化提升的钩子。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当打破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的纯知识传授的传统桎梏,强化人才培养的应用导向和场景化,通过产教融合等机制、模式创新,为学生学习发展、成长成才创设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作者:董秀华,系华东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研究员)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