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我国孤独症教育面临的方向定位不清晰、实施路径不恰当、推动力不足以及制度性保障缺失等诸多难题,教育部决定在浙江师范大学设立全国首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12月11日,资源中心在浙师大正式启动。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
依托高校整合资源
“包圆”了孤独症教育相关的所有
这个孤独症专职研究团队将利用大学里的跨学科优势,横跨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康复等专业领域,建立全国最大的孤独症教育的“智库”。设有“未来课堂实践”“课程教材研发”“脑医学研究”“评估监测”等多个功能区。
孤独症儿童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培育...它也都“包圆”了。也将推动省、市、县、校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
启动会上,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也表示:
“未来希望资源中心能够扮演孤独症教育治理的智库,对于高校,我们也希望组建这样的一种学术联盟。探讨有益于孤独症教育的一些有效方法。”
资源中心展示的高校联盟的学术研究成果
高校,本来就整合了多学科资源。多个高校,整合能力叠加相乘,不可限量。
在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在浙江师范大学设立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函》中,也明确写道,资源中心就是依托高校: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60号)关于‘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若干个国家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要求,同意在浙江师范大学设立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2.
依托课堂建设
帮助每一个孤独症孩子
刚刚建设,资源中心就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也将探索孤独症儿童助教陪读制度。
资源中心把“研制发布孤独症师资培养、孤独症适宜性课程等国家标准,创建中国特色的孤独症教育监测体系及治理平台”作为了五年目标。
“我们作为资源汇集的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要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林云强说。
一线老师们也表达了期待从资源中心获得目标、策略、环境方面的支持。
据报道,在资源中心“未来课堂实践”板块中,可以看到来自绍兴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在模拟课堂中上课。这样的课程实践,已经实施了一年,对比之前的评估,每个孩子课堂参与度比以前大大提升。
通过细致观察他们每一个人,也能找到让每个孩子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方式。
比如给无意识翘凳子的孩子楠楠,提供了满足感官需求的弹簧椅。
行为支持系统、资源支持系统、沉浸式学习的VR设备,从理论到硬件...都能窥见对于“支持自闭症孩子课堂学习”这件事上支持方式有多丰富。
希望资源中心将经验、资源和理念都传播出去。
3.
依托最朴素的教育观
启动仪式当天,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育人核心,就高质量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交流。
启动仪式上的PPT
启动仪式上的一个舞蹈节目尾声时,每个参演的孤独症孩子都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首先我是个普通孩子,渴望玩耍学习和成长,请用把对其他孩子同等的爱,来接纳和包容我。”
“不要因为我的不同而放弃我,我同样渴望你们无差别的爱。”
“有时候我难以用言语表达心声,但是给我时间和空间,我会慢慢向你敞开心扉!”
“重复的行为给我安全感,他们是我与世界沟通的独特方式。”
资源中心墙上的随便被镜头扫到某标语“教育赋能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显示出资源中心依托的是最朴素的道理:教育、育人。
就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在启动仪式上分享自己与孤独症孩子的故事时所说的:
“...我把(孤独症孩子的画)带到现场展示给参加会议的几千名代表看,大家都深受感动,他们都一直表示说:这样的孩子,也非常了不起。非常需要被看见被关注被尊重。”
让我们一起期待国家首个孤独症儿童教育资源中心接下来的研究、实践、推广能惠及每个孤独症孩子。
编辑 | 心怡
资料来源:
浙江少儿频道视频号、浙江师范大学视频号、央视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