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江西某地一位叫做凌凤梧的英语老师,打算启程前往南昌办一件大事。
但就在这个时候,公安机关突然找上门,原来有群众举报,凌凤梧从前曾经是国民党的人,而且他长期担任江西看守所的所长。
这样一来,凌凤梧的行动自然受到了限制,必须要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凌凤梧听了十分焦急,于是赶紧拿出一封信件,这纸条竟然是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写给他的。信中,方志纯语气诚恳的请凌凤梧前来南昌一趟。
方志纯
这可让众人惊呆万分,一个前国民党要犯,为什么又和如今的江西副省长产生联系呢?
经过凌凤梧的解释,众人才得知,原来这件事情和多年前牺牲的方志敏有关。
乱葬岗中
方志敏正是如今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的堂兄。多年来,方志纯心里一直都记挂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兄长方志敏的遗骨,始终没有找到。
当年方志敏是被敌人秘密杀害的,敌人当然不会为方志敏立碑,烈士被杀害之后,遗骨便无处寻觅。众人只知道方志敏的遗骨大约在江西南昌一带,只是南昌这么大,能去哪里找呢?
方志纯来到江西担任副省长之后,也有心想要寻找,但是如果真的满城搜寻的话,未免劳民伤财,因此这件事情就迟迟没有下落。
但没想到,1957年,人们忽然有了个意外的发现。
1957年的时候,正是一五建设期间,工人们在江西南昌下沙窝一带建造化纤厂,正在破土动工的时候,一群工人忽然挖出来几具骸骨。
这可把大家吓了一跳,好好的地方怎么挖出来这些死人的骨头?
工人们立刻将此事报告了公安机关。一开始大家以为是杀人案,但警察到了之后,发现不对,这些骸骨显然已经死亡很久,少说也得有十几年的岁月了。
而且公安机关来到之后,重新清扫了现场,发现这里的尸体数量之多令人震惊。
警方根据下沙窝的位置推测,这很有可能是国民党留下的乱葬坑,这些被发现的白骨也极有可能就是当年的革命烈士。
公安机关迅速把这个地方保护了起来,不允许外人进入,同时又赶忙喊来专家进行鉴定。
专家到来之后将骸骨带回去,认真研究之后认为:这些骸骨死亡时间的确是在解放前,而且他们身上所带的手铐、脚镣也的确是当年国民党所用。
因此可以推测,这些人都是革命烈士无疑。
大家的心中不由得五味杂陈。一来是欣慰于这些革命烈士牺牲多年之后,终于被发现,能够接受众人的祭奠;二来又悲痛不已,多少无名英雄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敌人手里!
这个时候有人忽然灵光一闪,当年,方志敏不就是被敌人秘密杀害在南昌吗?那这些白骨之中,有没有可能存在方志敏的遗骨呢?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大家都觉得很有可能。位置和时间都对得上,只不过要如何确认呢?
这些尸骨早已面目全非,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他们的身份。但是,方志敏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假如这些人中当真有他,那一定要把骸骨找出来,才算是给革命烈士一个交代。
革命先驱
方志敏有着传奇的一生。五四运动之后,年轻的方志敏便受到感召,决定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奋斗终生。
1919年秋天,少年方志敏来到南昌工业学校求学。南昌在当时的中国算是比较繁华的大城市,可就在这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大城市里,方志敏却见识到了人世间的种种不公。
尤其是那些穿梭在南昌城中的洋人,他们对中国人是如此的不屑一顾,他们无视法律,无视道德,把中国当作自己的私有产业。
这一切让方志敏的心中备受震动。他意识到,中国处在一个黑暗混沌的时期,一定要有人挽救这个国家,否则中国将永远没有未来。
为了这个挽救国家的伟大目的,方志敏在学校开始自学马克思主义。
他瞒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运来了不少进步书籍,在同学之中分发,并在学校之内成立了学生组织,反抗帝国主义的统治,以及腐朽黑暗的政府。
但是他的行动很快就被学校上层察觉,这样的行动在当时无异于是一种反叛。
学校很快就把这个不听话的学生开除。
但这并不能让方志敏退缩,他很快又转学到南伟烈学校。
在学校里,方志敏手中常拿着《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仔细研究,当时方志敏还得不到完整的中文译本,所以这两部书都是他自己靠着英文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啃下来的。
靠着这样的毅力,方志敏从头到尾通读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几部著作,对共产主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他相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够挽救中国。
离开学校之后,方志敏便创立了南昌文化书社。
革命的星星之火彻底在江西散播开来,文化书社大量的印刷和出版革命进步书籍,并吸引了不少学生、工人簇拥在方志敏的周围,这一切让反动军阀感到十分紧张。
于是1923年,方志敏便遭到了大规模的通缉。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方志敏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躲避,但是在这样奔波的过程中,方志敏依然没有忘记革命的理想。
1924年,方志敏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入党的时候方志敏说:“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方志敏对得起他当初立下的誓言。
落入敌手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方志敏居功至伟,在红军的历史上,方志敏是一个不可被磨灭的名字。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方志敏并没有看到光明到来。
1934年,形势变得对红军非常不利,这个时候日本人又大肆侵犯中国。此时此刻,党中央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方志敏等领导人带领红军先遣部队北上抗日,可是,这是一条不归路。
1934年12月,北上抗日先遣队陷入了敌人的围攻,方志敏和粟裕带领小股部队拼死突出重围。但此刻,刘畴西所率领的部队依然被困在包围圈里。
粟裕
粟裕决定折返救人,方志敏却拦住粟裕:“你的职务比刘畴西低,你的建议刘畴西很难听得进去,还是我亲自回去,以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命令他火速突围。”
为了拯救自己的同志,本来已经脱离险境的方志敏,再一次回到了包围圈。
只可惜,等方志敏好不容易和刘畴西汇合的时候,已经错过了突围的最佳时机。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两千多人,被敌人包围在了怀玉山附近,方志敏和大部队失散,当时他的身边跟着的,就只有他的警卫员魏长发。
可惜,魏长发是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原本魏长发和方志敏躲藏在山洞之内,但是躲藏了几天之后,魏长发觉得自己腹内空空,饥寒交迫,于是便要求下山去找食物。
方志敏赶忙拦住他,告诉他山下都是敌人的军队,如果现在下山,必死无疑。
但魏长发觉得自己一刻也等不了了,于是趁着方志敏在洞里睡过去的工夫,魏长发就偷偷下了山。这一下山,果然就落进了敌人的圈套里。
魏长发悔不当初,但敌人却大为惊喜,他们可抓到了一条大鱼。
很快,敌人对魏长发严刑拷打,要求他说出方志敏的下落。
同时他们还诱惑魏长发说:只要供出来方志敏的具体位置,他们就能够让魏长发在国民党里做官,给他花不完的大洋,同时还赏赐他一个漂亮的老婆。
魏长发没能顶住诱惑,出卖了自己的同志。
就这样,敌人将方志敏围困在山洞之中,将他抓捕。
蒋介石兴奋不已,方志敏是一个颇具才能的人,如果他能够为国民党所用,那再好不过,而且能劝降方志敏,对于共产党必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所以蒋介石决定采用心理战,他找到许多过去和方志敏有交情的人,他的同学,他的亲朋好友,轮番前往监狱游说方志敏,希望他能够醒悟,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同时接受国民党给他安排的职务。
高官厚禄,富贵荣华,这些在国民党的眼中是不可拒绝的条件,但是在方志敏眼中,他们开出的这些条件实在可笑之极。
方志敏对前来劝降的人说:“我是政治家,不是阴谋家,要我加入你们一伙,绝对办不到。”
矢志不渝
一段时间之后,方志敏在狱中认识了一个身份更为特殊的劝降者,这个人和方志敏一样是犯人,名叫胡逸民。
但胡逸民不久之前,还是国民党南京的中央监狱长,蒋介石面前的红人。
说起来胡逸民这个人的经历,也算是大起大落。
他曾经追随蒋介石北伐,有着不小的功劳,只是国民党内部斗争实在过于激烈,导致胡逸民前前后后进了四次监狱。这一次入狱,胡逸民也是心灰意冷。
他知道蒋介石这个人素来薄情寡义,如果真的想杀了自己,那也只不过就是一点头的事情。
但同时,也因为胡逸民之前是国民党功臣,所以他在监狱里的待遇还不错,国民党允许他的家人进监狱来照顾他,同时也给了他在监狱内自由活动的空间。
但蒋介石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胡逸民入狱不久,蒋介石就给他传达消息:他虽然犯了重罪,但如果他能够劝降方志敏的话,蒋介石会考虑对他从宽处置。
胡逸民对于蒋介石嘴里说出来的从宽处置,持怀疑态度,但这个建议好歹也是胡逸民的救命稻草。于是抱着劝降的目的,胡逸民接近了方志敏。
却没想到,胡逸民和方志敏两个人反而一见如故。
胡逸民一开始抱着试探的想法,劝说方志敏服软。
方志敏却坦诚的对胡逸民讲:“老胡啊,投降那是大笑话。自从我被捕入狱以后,在这里实际观察的结果,更证明以前我们所做的事是十分正确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方志敏之所以对胡逸民如此坦率,是因为他看得出来,胡逸民虽然是国民党一方,但却是个心怀善意的好人,所以他并不介意把眼前这位不同党派的囚犯当做朋友。
果然,胡逸民听到方志敏这一段话,也不由得心生敬佩:“你果然不是软骨头,我佩服你。”
从此之后,两人便结下深厚的友谊,在狱中互相扶持。
因为胡逸民行动较为方便,所以他时不时的给方志敏传递一些外面的情报。
方志敏时常跟胡逸民提起,他所信仰的共产主义。每当说起这些话题,方志敏的眼中便闪烁着光芒。
方志敏在狱中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撰写文稿,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写稿子的时候,胡逸民通常在旁边听方志敏诉说着自己灵感。
但有一天方志敏忽然搁下笔来说,他不想写了。胡逸民很是惊讶,问为什么?
方志敏则叹了一口气说:“即便写了也送不出去。”
胡逸民当场站起来,郑重的对这位朋友表示,假如方志敏想要把这些文稿送出去的话,自己愿意帮忙。
方志敏听到胡逸民这样说,非常激动,于是加快了自己的创作。
当时方志敏已经预料到,自己绝对没有办法在敌人的手中存活下去,所以他想尽自己最大的能量,为党组织留下自己最后的财富。
胡逸民后来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先后四次将方志敏的文稿从江西送往上海,这些文稿共计13万字,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
终须一别
7月的一个晚上,方志敏把自己的最后一篇文稿交到了胡逸民手里,当时他语气有些沉重的对胡逸民说:
“老胡,他们该出场的人都出来了,这场戏大概就要收场了。我们的这次交谈,很可能就是诀别,这是最后一批稿子,日后出狱,把它送到上海,设法找到鲁迅、宋庆龄,或其他真正同情共产党人的进步组织。这里面有我写给他们的信……”
宋庆龄
说完这番话,方志敏有些释然的笑了笑,又对胡逸民说:“给你添了麻烦,望你谨慎珍重。”
第二天方志敏被敌人带出了监狱,从此之后,胡逸民再也没有见到这位可敬的朋友。
除了胡逸民之外,方志敏在狱中还结交到了不少生死之交。他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以至于狱中从犯人到狱卒,一个个都为他折服,愿意追随方志敏加入共产主义的队伍。
凌凤梧便是在方志敏的感召之下,从监狱的所长成为了一个共产主义的拥护者。
最开始凌凤梧奉了国民党命令,日夜严密监视着方志敏。
但他很快意识到,方志敏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在监狱里,敌人对他用尽了种种酷刑,但是方志敏没有供出任何一点,关于组织的秘密。
凌凤梧
凌凤梧从未见过意志如此坚定的人,因为好奇和敬仰,凌凤梧便时不时的来到监狱里探望方志敏,也利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帮助方志敏改善条件。
当时敌人为了折磨方志敏,给他配了一副非常沉重的脚镣。
凌凤梧看到于心不忍,于是冒着风险,为方志敏换上了一副较为轻便的脚镣。
看到凌凤梧的一系列行动,方志敏不由地对他感慨说:“你是个好人,并不适合生存在国民党的官场之内。”
他时常劝说凌凤梧,应该离开国民党这个复杂的地方,以凌凤梧的能力,也许可以回家当个教师,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这是比较适合他的生存方式。
方志敏所说的那些话,凌凤梧一句都没有忘记。
出身寒微的凌凤梧,当年为了能混上一口饭吃,加入了国民党,多年来一直生活的浑浑噩噩。但遇到方志敏之后,凌凤梧明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确有着很大的区别。
方志敏死后,凌凤梧因为过去和方志敏来往过密,遭到了国民党调查。
但这未尝不是好事,国民党免去了凌凤梧的职务,凌凤梧决定听方志敏的话,他离开了国民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
可是,凌凤梧一直有个心事。
方志敏当年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连一座坟墓都没有,他的遗骸在哪,一直没有答案。
凌凤梧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体体面面地下葬,能够享受人们的祭奠。
青山埋骨
或许上天听到了凌凤梧的祈祷,所以1957年,人们竟然真的发现了方志敏的遗骸。在家乡的凌凤梧收到方志纯的信,内心激动不已,在解释明白之后,凌凤梧立刻启程前往江西。
看到那片熟悉的土地,凌凤梧便泣不成声。
他熟悉这个地方,当年这里正是一座阴森森的监狱,在这里工作了许多年,他认识了不少可敬可佩的革命烈士,那些人的面容依旧刻在他脑海之中。
他一眼就在那些白骨之中,认出来他当年给方志敏所带上的那副脚镣,那是他特意找人定做的,比一般的脚镣要轻薄许多,那是他当年唯一能够为方志敏做的事情。
就是靠着这副脚镣,凌凤梧确定了眼前的遗体就是方志敏,是他死去了多年的朋友。
方志敏的遗骨找到之后,因为各种事情的耽搁,没有立即下葬,但江西省的各位同志们,一直倾其所有保护着烈士的遗骨。
直到1965年,国家终于敲定,决心将方志敏的遗骨安葬在梅岭一带,那里能够俯瞰方志敏的故乡,山间风景优美,草木葱茏,把方志敏安葬在这里,让他永远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毛主席亲自为方志敏的墓碑题了字。这些年来,毛主席也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情。
方志敏下葬的那天,他曾经的老朋友们前来见证了这一刻。
转眼间,人世间已经是天翻地覆。方志敏离去了很久,三十多年的人生实在太短暂,但是,在人们的心里,他从未离开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