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家莫言、梁晓声再次来到董宇辉直播间,与4位年初在直播间订阅过该杂志的读者代表畅谈“感知幸福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嘉宾与读者合影

不少人对于年初《人民文学》的“直播首秀”记忆犹新——今年1月23日晚,《人民文学》首次来到董宇辉直播间,在4个小时内获得上亿次点赞,达成近百万册订阅量。

12月20日,《人民文学》再一次来到董宇辉直播间,再一次以文学的名义相聚一堂。主编施战军,作家莫言梁晓声,以及4位读者代表与董宇辉一起,畅谈文学带给我们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昨晚的直播全程约2小时,累计700多万观众观看,最高在线人数27.8万人,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共售出2.9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除了莫言、梁晓声,更首次在直播间请来了4位普通读者——他们都是今年年初在直播间订阅《人民文学》的读者。

就在一个月前,包括他们在内的读者代表还在“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前夕相聚南宁。大伙穿着同一款绿色外套,围坐在一起,讲述作为普通读者的他们与文学的故事。

“参加骏马奖之夜后,印象最深的是《人民文学》在2024年第12期刊登我们读者发言的时候,把我们放在莫言老师前面。”来自西安的读者代表张志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作为《人民文学》的一名老读者,能够参加这场活动,既是‘回家’,也是‘再出发’。‘回家’是让我能够在现场聆听莫言、梁晓声与《人民文学》的情谊,又讲述我自己与这份钟爱多年的文学期刊的故事。‘再出发’是让我在数智时代,面对短视频和人工智能等,能够一如既往地热爱文学、热爱阅读。”

《人民文学》再进董宇辉直播间。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谭百茜(02:09)

在文学的旷野里

“这一年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人民文学》不孤单了。在直播间里,我们找到了众多好读者,我们这一年的众多好作品也找到了众多好知音,这是我们内心最感动的一点。”

施战军说,因为有了读者对话,《人民文学》的格局、心胸,或者说情怀也扩大了很多。“所以我们这次访谈的标题是 ‘在文学的旷野里’。在旷野里,就等于在天地之间,在万物之中,在人群之中,在你我开阔的守望地带,大家一起相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在对谈现场,莫言也回忆了他与《人民文学》的相遇。1985年,他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爆炸》,从此结下了一个写作者与一家文学刊物的缘分。1986年,《人民文学》头条发表了莫言的另一部中篇《红高粱》,更是一下震动整个文坛。

莫言将这次发表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一个转折。“对一个1980年代的文学青年来讲,能够在《人民文学》头条发表一部中篇小说,确实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有一点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感觉。”

莫言谈土味情话。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谭百茜(00:41)

“而我也是《人民文学》的读者。”莫言说,从1977年到1979年,他连续三年订阅《人民文学》,总会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那是他当时生活里最大的乐趣和期盼。“听到邮递员骑着一个小摩托‘突突突突’地从田野上开来,我就知道《人民文学》要到了。”

在莫言看来,如果要写出接地气的、与时代密切相关的语言,就要跟读者多打交道,跟老百姓多打交道,尤其是要跟年轻人多打交道。“因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真正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跟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始终是在读者,在老百姓口头上流传的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晓声

改变人生的力量

梁晓声表示,当人们的生活进入后现代化,文学的处境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文学所呈现的生活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始终相信,文学依然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梁晓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谈文学,仔细想一想,亲爱的同志们,这可能是一个世界级的现象。全世界有那么多人口,那么多国家,今天晚上,此时此刻,哪里还有这样的文学现象?”

梁晓声谈读书真幸福。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谭百茜(01: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是来自徐州的读者代表、退役军人张冬梅

来自武汉的读者代表、90后英语老师刘凡坦言,有了家庭后,人或许会暂时放下“诗和远方”,但今年订阅了《人民文学》,他发现自己找回了学生时代的青年心态。“我相信文字能够治愈人,那些生活中的揪心、迷茫,因为文字慢慢就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为来自武汉的读者代表、90后英语老师刘凡

来自南宁的读者代表、大学体育老师陶丽同样喜欢《人民文学》。她说,人不仅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强大的精神,“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更美好地去生活

在活动现场,董宇辉说:“我们再一次以文学的名义相聚一堂。也期待以后能够以文学名义,经常相聚。”

在他看来,文学有时候是孤独的,但有人同行会让作者和文学不脆弱。这个不脆弱,很多时候是一种社会给文学的底气。“所以人得以勇敢地讨论、自由地表达、真实地感受。这三个点很重要。什么时候作者和文学可以不脆弱了,就是从有更多的读者和认同文学的人开始。因为文学是允许讨论的,文学是允许尝试的,文学是允许试验的。”

“在现实的平行时空里,文学有的时候超前,有的时候同时,甚至也有可能会滞后。但是它毫不隐晦,它毫不妥协,它会描画出一个民族的变迁史。”董宇辉表示,“梁老师说文学会让人性格有变化,我发现读书多尤其是读文学作品多的人,往往会宽厚一些,会仁慈一些,会善良一些。文学会让人变得宽大厚重,平和地了解他人,认知世界。我们也是希望书读得多的、滋养得透的灵魂,能够更加美好地去生活,更加温和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宇辉

“我们这次的节目,除了莫言老师、梁晓声老师这样的重磅嘉宾,还特邀一些读者代表参与其中,也听听他们和文学生活之间的关系。”施战军说,“我们叫《人民文学》,其实就是大家的文学,在一起的文学。今天我们内心感觉特别敞亮,又特别温暖,当然也有一点小紧张,因为宇辉直播间还没有出现过读者,也是一次创举了。我们相信这是一件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情,也请大家多批评,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