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道尽多少无奈。
叙利亚反对派终于缓过神来了,可他们仿佛才意识到,面前站着的可是以色列这头"中东猛虎"。
就在12月中旬,叙利亚"沙姆解放组织"突然怂了。他们的领导人朱拉尼竟然公开表态,不希望叙利亚成为针对以色列的攻击基地。这个态度转变来得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一表态,说白了就是给以色列递投降书。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叛军连要求都不敢提太多,只是可怜巴巴地恳求以色列"撤出缓冲区"。这帮人连戈兰高地都不敢提了,这不就等于默认了以色列的"既得利益"吗?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1967年六日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早已成为以色列的"囊中之物"。这片战略要地不仅控制着叙利亚的咽喉,更是整个中东地区的军事制高点。以色列在这里建起了军事基地,修筑了防御工事,甚至种起了葡萄园,俨然一副主人翁姿态。
叛军为何突然服软?这里头大有文章可做。
首先是实力的悬殊。以色列空军的轰炸机几乎天天光顾叙利亚边境,炸得叛军连头都抬不起来。你说你是反对派?在以色列眼里,管你是反对派还是政府军,照轰不误!这种一边倒的局势,让叛军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际格局的变化。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的强势介入,让反对派的日子越发不好过。原本还能耍耍威风的叛军,现在连个说话的底气都没有了。
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是,这些叛军组织打着"解放"的旗号,却在关键时刻连自己的主权领土都不敢要求收回。这不禁让人要问:这样的"解放组织",到底是在解放谁?又是在为谁而战?
现实往往比小说更荒诞。当年叙利亚反对派为了推翻阿萨德政权,不惜与以色列眉来眼去。现在好了,不仅阿萨德没推翻,连自家的领土都保不住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卖国求荣的下场,往往是既丢了国,又失了荣。
以色列对叛军的示弱反应更是耐人寻味。
别说撤出缓冲区了,以军的轰炸不仅没停,反而变本加厉。这种强硬态度背后折射出的是以色列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戈兰高地在以色列手中,就像一把悬在叙利亚头顶的利剑,随时可以落下。
放眼整个中东,局势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反对派组织,如今不得不低头认怂。而以色列则借机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把临时占领变成永久占领。
这一切,真的是叙利亚人民愿意看到的吗?
历史终将证明,背叛祖国的代价,往往比想象中要沉重得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