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柳川)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并研究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要点。
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各大券商解读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对宏观政策作出了近年来最为积极的定调,多个表述为近年来首提,这意味着明年中央对于宏观政策出台的力度有望加大,将有力改善预期,提振经济。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会议指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是历史上首次提出。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政治局会议首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将从被动应对转换为主动出击,更大决定、更大力度解决当前对于社会预期和结构转型造成拖累的不利因素和重大风险。
海通证券表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为首次提出,预计“超常规”或不同于西方国家QE等做法,而是指超过过去几年稳增长的传统工具,边际上做出突破,起到“守正创新”、“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的效果。
东兴证券分析称,会议指出了明年逆周期调节的“超常规”基调,结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预计后续将会有新的增量政策的出台。此外对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也有明确的要求。此前的分析中提到,第一轮的货币、财政政策主要解决的是各个市场的流动性问题,第二轮的货币、财政政策主要解决的是增量问题,包括规模和投向,保证投向的效果。从12月9日的会议来看,增量的规模可期。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是相对于常规政策而言。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房地产领域,超常规政策是收储和货币化安置,常规政策是传统的降首付、降房贷利率、放松限购、税费优惠等政策。财政领域,超常规政策是超长期特别国债、赤字率突破3%、5年10万亿化债,常规政策是增加专项债规模、盘活国有资产等工具。货币政策领域,货币政策的基调从“稳健”转为“适度宽松”,也是超常规政策发力的体现。
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
会议指出,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针对明年宏观政策取向,会议释放了“更加积极有为”的信号。货币政策表述方面,由之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态更为积极。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历史上类似表述时期,降息降准幅度大、频率高。我们认为2025年降息、降准的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宽松力度将高于今年。”
华西证券认为,对于后续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可参考2009年至2010年,先观察信贷投放(信用扩张),再关注通胀和增长变化。如果经济没有出现过热风险,货币政策不至于转向收紧。货币政策单次降准、降息的幅度可能不会低于50bp、20bp(2024年的幅度),同时也不排除面临极端情况进一步加大幅度的可能性。具体的宽松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取决于经济状态。
招银国际2025年经济展望显示,预计全年降准100个bp,货币市场利率和LPR分别下调30和20个bp,货币流动性实质充裕。
章俊则预计,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40—60bp,引导5年期LPR下行60—100bp。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250bp。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财政政策的增量可能不再是传统的投资导向,消费权重有明显的上升。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把‘大力提振消费’放到了更靠前、更重要的位置。”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明年的重要政策抓手。明明指出,2024年年初以来,消费在重要会议通稿中的位置有所前移,下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对经济基本面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预计明年的促消费政策将从刺激消费意愿和增加消费能力两端协同发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仍然有扩大范围和提升额度的空间,养老、生育等补贴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码。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则认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意味着政策亦希望提升增长的广谱性,即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均能贡献力量。内需把消费放在首位,这一点和7月政治局会议“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在框架上是一致的。从此次政策表述来看,2025年促消费政策仍是主要政策手段。
东兴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在排序上,消费在投资前,预期会有更多的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例如继续消费补贴,从商品消费补贴扩大到服务类的消费补贴;生育补贴等。在投资方面,强调要提高投资效益,预计传统的供给侧投资有所下降,结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体投向和投资方式后续还需要看到具体的文件指导。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内需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表明2025年国内财政支出可能会较明显地向消费端倾斜;投资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预计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部分落后和低效产能来实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