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潘磊

“无论你现在做什么,都不用试图去做一个小米的踏空者”。

这句话是我自己说的。

熟悉我文章套路的老粉应该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我会在文章开头来一个大佬的爆炸言论,以忽悠大家继续读下去,我也顺便赚个流量零花钱。

但昨天看到小米YU7的实车照片曝光后,我的唯一想法就是赶紧告诉兄弟们,别再犹豫了。

因为错过了小米,也许真的就吃不到什么大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惯例,我先说一下产品。

仅从YU7的实车图片看,第一眼就让人从头麻到脚。

尤其是当你习惯了小米的设计语言之后,会觉得新车的造型风格显然跟更加成熟,富有韵味了。

当然我知道有人会说,这就是“保时米”的另一个变种而已。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很好,这篇文章你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但凡你稍微理性一点,就不应该对小米那么印象流。

这么着吧,我先说一个暴论——从现在开始到小米YU7正式推出这半年多(预计明年6-7月份上市),会有相当一部分SUV的潜在购买者停止看车或者试驾各家的新车,而是把注意力切换到YU7频道。

没人知道到底会有多少想买SUV的人,会这么做。

但我有一个数据,可以提供一些佐证。

小米第一款新车SU7是今年3月份发布的,直到现在还维持着每周6000台左右的订单数,而且稳得一批。

除了特斯拉之外,我没见过任何一款新车,能够在正式上市将近10个月之后,每月还能拿到2万多台订单。

要知道SU7还只是一款轿车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上没有一个产品没有成为爆款,无外乎三个原因——要么品质差,要么价格贵,要么有缺陷。

小米汽车能大卖到现在,显然做到了绝佳平衡。

一款轿车能够维持这种级别的热度,显然雷军还是过于谦虚了。

当然他自己也说了,为了确保第一款车成功,实际上做了很多妥协。

“我们在一些环节,还是按照传统车厂的模式去造车”。

“因为我担心有风险”,雷军称,对于有风险的东西,“我都是做的两套方案,目标就是先上牌桌,要确保100%的成功率”。

这个表态非常有意思。

我想问一下,现在人们做事,谁敢说自己有100%的把握成功?

但雷军就敢。

他甚至表示,小米造车到今天为止,实力还没完全展现。

“在造车之前,我们已经干了十几年智能制造”,雷军说,(在这方面)无论是认知、人才和实力,其实(要比蔚小理)强很多。

这番表态如果你看懂了,就该知道小米的真正恐怖。

我对雷军这番话的理解是,只要看看小米手机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小米造车的好戏还在后头。

果然,YU7作为一款SUV,惊艳了太多人。

众所周知SUV有更大的适用性,是中国家庭的最爱。

几乎所有人的第二台车,基本都是SUV。

在小米SU7已经供不应求的背景下,YU7成为下一个大爆款,已经基本没有悬念。

然后问题就来了——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小米切的多了,留给其他友商的份额,自然就少了。

你可以把这个看成是一个残酷的零和博弈。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因为雷军早就说了,他在汽车领域要做到全球TOP5。

去年底他就说,小米决定十倍投入,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并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

很多人当时都笑话他。

但看看SU7,再看看YU7,你还笑得出来吗?

然后就是下一个问题——小米无论是雷军的实力还是决心,都决定了他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下一个收割者,那么你该站他,还是反对他?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

2018年左右,特斯拉年度销量跃升到二三十万台时,股价开始飙涨。

我记得当时应该是200多美金一股——从那时开始到现在,你可以去算算特斯拉涨了多少倍。

当时特斯拉股价大概是五六百亿美金的样子,具体我记不清了。

但现在呢?

截止到今晨,大概是1.35万亿美金。

所以整体上大概涨了有20多倍的样子。

那么小米呢?

目前的市值大概在8000亿港币下方,换句话说不到1000亿美金。

所以小米市值的上限,到底在哪?

我不知道。

在好莱坞电影中,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那么在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普通人靠什么?

个人感觉可以考虑一下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