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0日晚间,在港上市的天津银行一纸公告,宣告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牌照争夺战已经尘埃落定。

京东,将这家曾经中国最大的消金公司纳入麾下。

从重组后股权构成来看,捷信消金注册资本50亿元,其中,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持股50%,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持股15%。这两家公司都是京东旗下公司,京东成为捷信消金实际控股股东,持股合计65%。公告显示,刘强东是这两家股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是继拿下小贷牌照后,京东再次拿下的一张金融牌照,也是目前京东最具含金量的金融牌照。

金通社注意到,在互联网巨头的金融牌照争夺战中,京东与阿里、腾讯甚至与美团相比,都已经明显落后,而包括京东白条等金融业务在内的科技服务收入,已经占到整体营收的43%。仅仅依靠小贷牌照的京东金融板块,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注册资本50亿的消金公司,极具业务契合度的商业模式,这块金融牌照对京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拿下消金牌照

12月20日,天津银行发布公告称,与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Home Credit N.V.、捷信消金签订协议,有序参与捷信消费金融重组。据了解,本次捷信消金股权重组,是由天津市政府主导推动。

根据重组安排,通过先减资、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的方式实现重组,捷信消金的注册资本从人民币70亿元调整至50亿元。

其中,减资程序为捷信消金注册资本减少,Home Credit N.V.(捷信消金的现有股东)不在减资程序中从捷信消金取得减资款或任何款项。

增资程序为引入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天津银行作为新增股东,增资后捷信消金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50亿元。

从重组后股权构成来看,京东成为捷信消金实际控股股东,持股合计65%。其中,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持股50%,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持股15%。

公告显示,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控股股东为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月,控股股东为京东科技控股股份。两家公司的实控人都是刘强东。

这意味着,刘强东成为这家注册资本50亿元的消金公司实际控制人。从注册资本看,京东为拿下这张牌照掏出了32.5亿元的真金白银。

金通社注意到,而捷信消金曾经唯一的股东Home Credit N.V.,仅保留2%的股份;天津银行掏出5亿人民币,占股10%;除此之外,外贸信托占股1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1%。

一代消金巨头陨落

虽然迎来了新东家,但捷信消金的命运却令人唏嘘。

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也是国内首个且唯一一家外资独资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此次股权重组前,捷信消金由Home Credit N.V(. 其最终实益拥有人为雷娜塔•凯尔内罗娃(Renata Kellnerova)女士及其家人(子女))持有100%出资。

曾经备受关注的是捷信消金背后的老板、捷信集团的创办人兼大股东凯尔纳,不仅是捷克首富,还是中东欧十六国的首富。但在2021年3月的一次空难事故中意外身亡,时年56岁。

外资独资的捷信消金,曾创造了中国消金市场的神话。在放贷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拿下消金牌照当年,捷信一共发放了近296万笔贷款,总金额77亿元。

到2017年末,捷信消金的注册资本已经达到80亿元,成为资本金最高的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捷信消金的盈利飙涨到13.96亿元,位列全行业之首。

2019年,捷信消金资产规模跨过千亿大关,成为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破千亿的消金公司。也是在这一年,捷信集团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该集团在全球9个国家都有牌照和展业资质,但起步更晚的中国市场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超过6成,是整个集团最重要的增长“引擎”。每三个借过消费金融的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捷信的客户,一度成为中国消费金融领域最大的“债主”。

但这种增长神话却没有持续下去。

2020年,捷信消金的净利润同比下滑88%,营收和资产规模分别同比下跌35.15%和37.62%,而这也是捷信消金单独披露的最后一份财报。捷信集团上市也无疾而终。

从2021年起,捷信消金几乎暂停了所有新增业务,同时持续处置不良处置。

2021年上半年,捷信消金出售了108亿的资产包;2023年,捷信消金再度受让一个本息合计170亿的个贷不良资产包;2024年上半年,捷信还以0.75折的价格甩卖了规模达264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

捷信消金还面临债务压力,不得不通过股权质押获取融资。捷信消金的母公司捷信集团(Home Credit N.V.)将捷信消金全部股权质押给天津银行、中国外贸信托。

同时,捷信消金也把自己摆上了拍卖台,一直在寻找接盘的买家。

天津银行的公告显示,2023年,捷信消金税后亏损高达31.99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捷信消金的经审计所有者权益仅为人民币8.029亿元。

一代消金巨头就此陨落。

京东科技发力

京东,一直有个金融梦想。

阿里旗下的蚂蚁集团,曾经是京东金融的模板,“刘强东摸着马云过河”说法由此而来。但2020年蚂蚁集团上市被临阵叫停后,京东金融也随之进行了整改。

此后,京东金融板块已经数易其名,从“京东金融”到“京东数科”再到“京东科技”,但消费金融业务之于整个公司的重要地位从未动摇。

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京东白条与京东金条获得的科技服务收入总计达44.3亿元,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接近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缺少足够的金融牌照,一直是京东的短板。目前,蚂蚁、腾讯、小米、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手握民营银行牌照,无论是在合规层面,还是业务发展方面,都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京东却主要依靠小贷牌照。

京东也曾筹备过银行牌照,但不幸夭折。在2020年,京东与招商银行获批共同筹建招商拓扑银行,但随着2022年拓扑银行宣告终止筹建,京东的银行牌照申请暂时落幕。

而京东金融的“扛把子”小贷公司,已经难以支撑起京东宏大的金融版图。

作为京东旗下仅存的一张网络小贷牌照,京东盛际小贷是京东互金业务的核心牌照载体。2023年,京东金融旗下网络小贷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启动了新一轮增资计划,注册资本金从55亿元增至80亿元。

而根据央行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发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即使增资到80亿,小贷牌照也难以满足京东业务发展的需要,布局消费金融牌照成为京东的当务之急。

处于困境中的捷信消金,急寻消金牌照的京东,两者成了“天作之合”。

在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对于出资人持股比例、资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京东这家互联网巨头,拿下消金牌照迎来了政策东风。

12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下发修订后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评级更加细化,监管趋严的政策信号日益明显。

曾经陨落的捷信消金,在京东旗下是否会有真正的脱胎换骨的变化,业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