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承担的重要国家战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会议强调,要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竞争力。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推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和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10月,实施十五年后迎来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发布并实行。

如何进一步体系化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业界热议话题。在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影响力建设”为主题的“中新·申见(第五期)前沿圆桌访谈”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受国际形势发展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从管道式开放向平台式开放转变,在制度上赋予相应一些特区完全自主的构建能力。未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围绕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建立制度型开放特区。

金融机构如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华鑫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傅子恒认为,健全的金融生态不仅需要包容、开放、高效的组织系统,还需要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强调,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财富管理不仅包含资产管理,还涉及财富规划、家族传承、养老保障、税务筹划等多个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DP的提高,个人和家庭的财富积累将持续增长,这将带来对财富管理服务的大量需求。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