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投入网络文学领域,致使网络文学发达。很多人都要写网络小说,以为凭空虚构就能写好小说,尤其写一些玄幻、修真方面的小说,很容易虚构,也很容易吸引人。真写了之后,他们才知道,虚构并非那么容易,也不容易做到吸引人的程度。要想写好小说,必须要经历一些事。
即便是虚构玄幻、修真方面的小说,也一样要经历一些事情。并非要经历玄幻的事情,也并非要去修真,而是要和现实的事情相互比对。金庸先生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就是拿着现实中的事情比对一番,甚至人物的性格和他办公室以及亲朋好友的性格类似,有人物原型,就好虚构了。不然,“平地起高楼”,怎么说都让人感觉突兀,甚至失真。文学界向来不缺乏作家和作品,但缺乏有独创性的作家和作品。虽然每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经验和思想也不同,但人们都是人,都要通过认知系统产生经验,对经验加工之后,才能写出一些文字,文字写多了才会让人文笔成熟。作家最好要在四十岁之后写小说,而不能“出名要趁早”。写诗词和散文可以趁早,越早出名越好。因为那些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尤其和小说比较起来,有些浅显。按理说,小说在记述故事,在呈现写作技巧,应该具备通俗的特点。可是,有严肃的作家写的小说让人颇费琢磨,就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了。
作家会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同时加入了个人主观情感关照,算是一种个人化的叙述。倘若没有任何经历,也就不会产生什么经验。闭门造车,胡思乱想,是写不成小说的。即便一个作家写科幻小说,也一样有故事原型,而不会凭空产生一些写作科幻小说的思路,更不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作家经历一些具体的事,积累生活的经验,才能产生写小说的冲动,进而写出不错的小说。作家不同于普通人,普通人经历一些事就算是过去了,没有什么文字表达,也不会产生文字表达的经验。作家经历一些事,就会想方设法加工改造,变成可供写作的素材。就像鲁迅观察底层农民一样,把他们身上的缺点综合起来,就可以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倘若鲁迅没有观察底层农民,也就不会写出闰土、阿Q、小D之类的人物了。有一个陕西籍的作家,写作的时候要到农村住一段时间,因为他要写农村的事情。他在住的村庄搞社会调查,把村里的人物关系摸透了,再访问村里发生的事,当成写作素材,等于把别人的经历写进了自己的小说。
把别人的经历写进自己小说,也算是一种“经历”,只不过加工了别人的故事,以别人的经历为自己的经历,或者说以别人的经历为故事原型,加工整理后,就成了小说中的故事。作家要经过社会调查,访问一些村里人,才能得到原汁原味的故事。倘若他在书斋里读书,只是根据书中的内容来虚构,就会显得不贴地气,或者有些虚浮,不能让人信服。作家需要紧贴生活写作,叫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得到写作素材,写成作品之后,还要还原生活,让作品深入人们的生活,获得人们的认可。老一辈作家经常深入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好故事,而不是困守书斋,更不是凭空虚构。而现在的年轻作家相信读书的作用,根据读来的故事虚构,甚至直接写网络小说,奔着玄幻一路去了,也就没什么大的作为了。他们本该经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尤其要经历挫折和磨难,才能写出锥心沥血的文字。不然,只是迎合读者猎奇的需要,也就等而下之了。
作家的经历对于作家本人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写出好作品。当然,作家的写作也和天赋以及技巧有关系。即便经历丰富的作家,没有天赋和技巧,也不能写出好的作品。即便经历不丰富的作家,有写作天赋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也能写出不错的作品。大作家一般都有丰富的经历,甚至经历坎坷和磨难,尤其是经历心灵的历练,才会产生“字字血,声声泪。”的效果。有了经历,还要有写作天赋。即便没有所谓的写作天赋,天天练习写作,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写作技巧都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作家们都懂一些写作技巧,甚至运用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也就可以吸引很多读者关注了。只是,作家的经历以及访问别人的经历才是创作的素材,才是经验积累的根底。
作家“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经历一番生活的苦难,只是生活在蜜罐中,生活在书斋中,衣食无忧,就会像唐代那些宫廷诗人一样,只是有时间琢磨诗律和诗艺,却不会在诗歌内容方面力求创新了。即便他们写诗再工整,技巧再高超,也不能写出让人感动的诗歌,就更别提贴近民生的作品了。作家要有丰富的经历,倘若没有,就要主动经历一些事情,访问别人的故事,积累素材之后,才可以着手创作。不然,凭空虚构,距离现实太远,就很可能浪费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