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几条小鱼苗混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中,数年后摇身一变成为“霸主”,险些让土著鱼灭绝,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扁吻鱼。

来势汹汹的小鱼苗是谁?难道没办法消灭它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中大熊猫

如果你到了新疆,问本地人扁吻鱼怎么买,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但一说大头鱼,他们就会露出恍然大悟地表情,并热情地向你推荐它。

扁吻鱼是当地人最爱吃的一种鱼类,尤其是在南疆地区,它是饭桌上的滋补品,除了有渔民会捕捞以外,还有不少百姓嘴馋的时候会选择自己垂钓,煮出来的鲜鱼肉质鲜嫩的像豆腐,喝一口汤,更像是在品尝一碗醇正的牛奶。

扁吻鱼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特有的一种鱼类,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温较高且水温变化大、静水缓流的地方,而新疆的气候恰好符合这一生存条件,所以扁吻鱼通常分布在塔里木河水系,主要生活在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大约在海拔800至1200米的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扁吻鱼存活三亿年之久,是鱼界当之无愧的“古鱼类活化石”,同时,它在裂腹鱼里也非常珍贵,吻部呈扁平状,头部占比大,整条鱼是长梭形,而眼睛是椭圆状的,属于河流里的凶猛肉食性大型底栖鱼类,它的食物是鱼类和水生昆虫。

它所居住的新疆博斯腾湖全年低温时间长,且处于暖温大陆性干旱气候地区,在这种苛刻的环境中,其实不利于大部分的水生生物的成长和繁殖,但恰恰适合扁吻鱼生存。

而且博斯腾湖水都来自周边的河流或者是天山山脉的降水等,优质的湖水资源为它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宝地。

除此之外,陪伴扁吻鱼的还有另外四个土著鱼,它们共同构成了博斯腾湖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结构,同时也构成了新疆的渔业,使其发展迅速。

一般雌鱼的怀卵量在19万粒左右,4月到5月之间是它的繁殖期,性成熟大约要6-7年左右,按理说,在这种天然的自然条件下,扁吻鱼的年产量不会很低,但自从1968年开始,扁吻鱼就迅速地走向灭亡,从年产量最高260吨直接下降到近乎为0。

这一切都源于1968年的“北鱼南调”行动。其实从1958年开始,博斯腾湖就开始引入其它鱼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新疆环境条件不适合发展渔业,但自从五个土著鱼的年产量逐年上涨,百姓也越来越喜欢吃扁吻鱼后,当地也越来越不满足,想要扩大鱼群,壮大渔业,让它成为除旅游城市外的第二大特色。

只是当时引进的品种大多是经济鱼类,包括四大家鱼等,基本上是浮游生物,并不会对扁吻鱼造成威胁,反而能成为它们的饵料,供给幼鱼补充营养,因此没有人在意它们的到来对整个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但从1968年开始,直到1973年,扁吻鱼便从天堂坠落,从产于量最高20%降到2%-5%左右,再从1987年下降到近乎没有,一直到2017年之前,都很难见到1条,最后成为了濒危物种,这是为什么?

濒危原因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大范围的推行禁渔政策,根据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禁鱼期少则每年固定的几月份,长则数年,目的就是为了禁止渔民捕捞,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

但在以前,这项政策是没有的,尤其是扁吻鱼是当地百姓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传说古代当地人甚至将扁吻鱼当作主要的食物食用,反而不喜欢吃五谷杂粮,所以这也是扁吻鱼在渔业中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消费者自然就有市场,渔民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开始肆意捕捞扁吻鱼,但在换取大量金钱的同时,也无意中带出了不少刚出生不久正在成长期的幼苗,导致后代繁衍中断,扁吻鱼也越来越少。

不过渔民们即便再疯狂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鱼都捞完,当他们意识到扁吻鱼的数量正在下降时,他们便发现了问题所在,及时更换了捕鱼用的网兜,新的网兜制作很巧妙,它极具针对性,能够根据体长特征捕捞成年的鱼类,避开幼鱼,这样就不会破坏鱼类的繁殖过程。

但这显然不能阻止扁吻鱼的灭亡,除了被人为暴力捕捞造成的伤害之外,最大的原因是因为1968年的“北鱼南调”行动,所谓的北鱼南调,通俗来说就是引进外来的物种。

除了最开始引入的四大家鱼之外,博斯腾湖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家庭成员”,其中就包括河鲈鱼苗,也就是欧洲鲈鱼,在我国也被称为五道黑、赤鲈。

赤鲈原本产自欧洲,和扁吻鱼在吃的属性上是一样的,都是肉食性鱼类,通常生活在新疆的北部地区,体侧布满了黑色的横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赤鲈和扁吻鱼不一样,赤鲈捕食非常凶残,而且它们非常喜欢群居,有点类似狼群的生活习性,在面对香喷喷的食物时,它们都会聚在一起疯狂啃食。

最恐怖的是,它还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别看扁吻鱼的雌鱼怀卵量在19万粒左右,但它的性成熟期很晚,相反,赤鲈只需要两年就能产下十几万的卵,在飞速成长的过程中,幼鱼为了存活下去,会疯狂地捕食土著鱼,其中就包括扁吻鱼。

不过其它土著鱼为什么没有扁吻鱼数量骤降的这么快?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扁吻鱼的产卵期正好是幼鱼的觅食期,往往扁吻鱼的后代刚出生不久就被饥不择食的赤鲈幼鱼吞噬,渐渐地,扁吻鱼在博斯腾湖里就不占优势了。

扁吻鱼一旦绝种,博斯腾湖维系了几十年的生态系统也彻底被破坏,但那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察觉到扁吻鱼的稀少将会是怎样的灾难,仍然继续引进其它的鱼类,比如大闸蟹、日本沼虾和银鲫等,导致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方法

除了因为赤鲈大范围捕食扁吻鱼的幼鱼以外,人们的忽视也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在生物入侵时,如果人们能第一时间发现,扁吻鱼的下场也不至于这么惨,其次,扁吻鱼是古老的鱼类,它对生长环境包括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但人们却并不了解扁吻鱼的繁殖、生活习性。

正因为不了解,也没有研究过,只是将其当作一种普通的美味放上餐桌,等到找不到一条扁吻鱼的时候才恍然发现,之前是多么的粗心大意。

盲目捕捞的同时,人们也没有及时地采取保护措施,还纵容上中下游建造各种水利设施,尤其是大坝和水库,它们能够隔绝溯河产卵的回游通道,让扁吻鱼无法继续正常的繁殖。

给基于以上种种,再加上赤鲈的入侵,才加速了扁吻鱼的灭绝,目前,扁吻鱼已经被列入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珍贵的程度堪比我国的大熊猫,所以它也有个别名叫“水中大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的行为尚可以改正,那么已经占领了博斯腾湖的“霸王”赤鲈怎么办?其实也不是没办法根治,首先就是渔民们注意力的转移。

当扁吻鱼数量变少时,赤鲈反而成了热门食材,同时也是渔民们的捕捞目标,而且它的味道鲜美,肉质滑嫩,完全不输扁吻鱼的口感,所以转变方向捕捞赤鲈也可以。

目前,赤鲈的产量已经占到了当地总渔业产量的78%,相当受欢迎。

除了把渔民的注意力转移,用人们的力量消耗之外,还有一个从国家层面出发的保护措施,也就是设置禁渔期。

从1989年开始,博斯腾湖就已经开始实施禁渔期,是我国内陆淡水湖最早开始禁渔期的地方。

每到一年的3月,博斯腾湖就开始禁鱼,一直到6月20日结束,期间3个月的时间,就是留给鱼类集中产卵、孵化时间。

良性的禁渔期能保证鱼类的种群数量,也能进一步维持生态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人们也秉持着一个社会潜规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派出了堪称赤鲈的天敌:池沼公鱼。

池沼公鱼体型娇小,看起来不堪一击,但对于赤鲈而言,却是真正的捕猎者,因为它们的密度很高,从远处看,一大堆池沼公鱼挤在一起,将河面都铺满了。

而且池沼公鱼的产卵时间比赤鲈还要早,这样一来,当初由赤鲈种下的恶果反作用到自己的身上,赤鲈幼鱼就成了被蚕食的饵料。

池沼公鱼和赤鲈虽然能互相吃,且赤鲈在体型上占优势,但面对数量庞大的池沼公鱼,它们也是没办法,博斯腾湖的“霸主”之位还是让给了池沼公鱼。

自从1991年被人们引进后,效果十分显著,仅仅十年时间,赤鲈的年产量就从1750吨下降到了10吨,堪堪让博斯腾湖的生态系统恢复正常,但从前遍湖都是扁吻鱼的盛况却是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