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桂滇黔三省(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这里山清水秀,树木葱茏,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编织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锦缎。

作为中国壮剧之乡,近年来,田林县将壮剧文化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坚持在保护传承、教育普及、合理利用、创新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以壮剧引领民族文化繁荣、促进教育发展、推进乡村治理、加快经济发展。如今,壮剧成为田林县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乡村振兴的“灵魂”。

多样扶持 筑牢壮剧传承根基

踏入旧州镇那度村,一座美轮美奂、古色古香的壮剧戏台瞬间抓住人们的目光。这座投资10余万元的戏台落成于2011年,凝聚着当地政府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殷切期望。戏台占地约180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彰显传统壮族文化,飞檐似飞鸟展翅欲翔,翘角如弯月灵动飘逸,墙边绘满了壮族古老的传说与神秘的图腾,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以前屯里没有戏台,每当要表演壮剧,各家各户从自己房屋二楼抽出一两块木楼板,拼凑起来搭建戏台。如今,有了这座漂亮的戏台,就好似为壮剧安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大伙演戏的热情愈发高涨,劲头更足了。”有着30余年壮戏演出经验的那度村壮剧团团长黄高君感慨万千,在他看来,当地政府不仅在村里修建了戏台,还为演员们提供了戏服以及表演道具,极大方便了他们的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余壮剧团演员训练现场。黄数情/摄

像那度村这样的戏台,近年来在田林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169村(社区)已经实现了“一村一戏台”,总数量超过180个,它们如同颗颗明珠,镶嵌于各乡镇与主要村落之间。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戏台周边便汇聚起熙熙攘攘的人群。孩子们如欢快的小鸟在台前嬉笑追逐,老人们则围坐一旁,一边期待着即将开场的壮剧,一边轻声谈论着往昔的经典剧目与今日的精彩演出。

在大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田林县结合当地壮剧文化发展实际,出台相关文件,规定从2016年起,每年给予每个业余剧团不少于5000元的活动经费,用于交通、服装、化妆、道具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出,有效解决了业余剧团在经费上的困难,推动壮剧剧团健康发展。目前,该县拥有1个县剧团和120余个农村业余剧团。

薪火相传 延续壮剧文化血脉

“乖呀咧,手呀嘛手儿快、忙呀嘛忙插秧,忙插秧,乖呀咧……”身着粗布衣,脸上画着白色油彩,手执绿色花扇,唱着田林北路壮剧“乖呀咧”戏腔的小农夫一出场,舞台下就传来雷鸣般的掌声。这是田林县第一小学壮剧传承班的学生们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表演的小壮剧《拔苗助长》。

田林县立足民族文化土壤,结合“一校一品牌”活动创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戏曲进校园”活动,创作了一批校园小壮剧,如《灵燕戏虎》《壮乡春早》《文明乡风代代传》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核心课程和进校剧目,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壮剧兴趣班,用壮剧脸谱、行当、唱腔、动作等方式展现忠奸善恶,让学生在观看演出时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实现“班班有歌声,人人都会唱”,激发学生学习壮剧文化的兴趣,形成田林特色的戏曲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截至目前,田林县有7所学校参与“一校一品牌”活动,参与师生1000余人次,累计开展“戏曲进校园”“瑶族铜鼓舞进校园”等培训活动5000余人次。

为强化壮剧传承人的培养,田林县还出台了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对国家级、区级非遗传承人每年每人分别发放补助费2万元、5000元,并争取上级资金,免费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生产、授徒传艺、展示交流等活动提供传承场所,支持和鼓励年轻人拜师学艺。

目前,田林县拥有国家级壮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壮剧传承人2人,有业余剧团演员约4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壮剧《儿血母泪》在田林县群众文化广场上演。任小婴/摄

创新发展 激发壮剧时代活力

2024年桂滇黔三省(区)壮剧竞演活动是“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推介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持续半个月,其间,《田林北路壮剧戏曲操》《五子拜寿》《赞美新农村》等壮剧在田林县城轮番上演,演员们身着戏服演绎着当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故事,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为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以往,田林群众演员表演的壮剧剧目有一部分是“炒旧饭”,表演多了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近年来,田林县持续加强与云南、贵州等地壮剧剧团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立足村(社区)和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组织人员编写了一系列以爱国爱党爱民、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反映当今社会生活的剧本。

此次壮剧竞演活动中,有25个是现代生活题材的剧目,反映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主题,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帮扶干部等一批新艺术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农合、移风易俗、发展产业等现实问题被提出来,农村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幕一幕呈现。

乐里镇新月剧团表演的《杨姐》讲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该剧在舞台上再现了田林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畜牧师杨丽霞指导八渡瑶族乡百六村林下养鸡户黄定杰发展林下养鸡的小故事。通过技术指导、项目扶持,成立合作社等措施,杨丽霞指导百六村成功发展了140户养殖户,实现年产肉鸡550万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田林县还将壮剧与舞蹈、音乐、山歌、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出了《拔苗助长》《乡村振兴交响曲》《壮戏飞扬》《看戏》等一系列新剧目新作品。通过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持续推动区域壮剧文化交流,扩大壮剧影响力和覆盖面。截至目前,田林县累计改编和创作的剧目达300多部。

此外,田林县依托壮剧文化基础,深入挖掘县文化资源,采取“文旅+”模式,规划打造定安历史文旅小镇、利周瑶族乡爱善村“那”文化体验馆、壮剧小镇、特色村寨等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到田林打卡游玩。2024年前三季度,田林县旅游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12.05%;旅游人数122.83万人次,同比增长8.12%。

如今,徜徉于田林县的乡村阡陌,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道路蜿蜒其中。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和睦友爱,互帮互助,亲如一家。文明的新风恰似缕缕和煦的春风,轻柔地拂过每一寸土地,所到之处皆洋溢着和谐美好的氛围,处处都能感受到壮剧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希望之光,照亮了田林乡村全面振兴的前行道路。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委宣传部)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24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